“‘双减’的大背景下,在课后服务和学校课程中引入棋类项目,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耐挫能力,更能切实开展素质教育,为学生课业减负增效,将为推动新时代‘双减’背景下我国课后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探索。”今年省两会,河北省政协委员言钊带来了《“双减”背景下,发挥好棋类项目的素质教育功能》的建议。
作为一位多年从事棋类教学工作的基层教练员,言钊委员认为,棋类项目不仅是最好的脑力运动,也是培养学生交流、交友的良好方式。“棋类项目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力,造就高尚品质、塑造人生性格;训练竞争力和挫折承受力。学习棋类项目还能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计算力、记忆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言钊委员说,现在“琴棋书画”中的“琴”(音乐)、“书”(书法)、“画”(美术)都已经被纳入教学大纲,进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唯独“棋”却始终未能进入。他建议,把棋类项目列入教学大纲的科目。
“棋类项目在学校开展有很多便利性。”言钊委员表示,棋类教学场所的安排布置与学校教室相似,利于学校充分发挥办学空间的效率。在室内进行,遇到不利于户外活动的恶劣天气,可以发挥棋类项目的特点来组织棋类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思维锻炼。“棋类项目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对弈时的技巧,更有丰富的人文背景知识。如果开展的是象棋或是围棋,那么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如果学校开展的是国际象棋,则可以学习国际象棋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和与之相关的人文内容,对于学生开阔眼界,认识世界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燕都融媒体记者卢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