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是开皮具工厂的,皮具贸易公司的,电商的,特别是版房工作室的,就几乎都有去皮革城、龙头市场、老街、军田旧料市场、甚至是去三元里、中大找料找五金找配件找特材的经历,采购们就更不用说了,老龙在07年来狮岭起初的两年也是自己当采购,一天里大半时间都在以上所提到的地点一家一家晃荡,还有余下的时间就是堵在来回的路上了。
提到找料,有找料经历的人都明白,那真真是一个叫痛苦啊:不说千辛万苦的找个停车位,不说堵在路上燥得谎,光就找料本身,特别是稍微特别些小众些的料或五金,你需要顶着烈日寒风,顶着车流人流拿着样版在一家家皮革商行,五金档口间穿梭、询问、比对:从中区到贵丽大道、从一期到五期、从一街到五街、从威亿达到华盛到乌石、从龙头到老街到军田、从狮岭到三元里到中大、从真皮到超纤到里布、从PU到半PVC到尼龙、从白色咖色到克色、从回力胶到三文治到皮糠纸、从0.6到足1.0到56宽幅、从拉头到D扣到唛头、从古扫到白叻到本金、从滚镀到挂镀、从偶氮染料到壬基酚到邻苯17P、从丝印到绣花到激光、从刀模到油边到手工、从一根针一根线到一台设备。。。。对比完以上种种,还要比对价格、质量、数量、库存、交货日期、服务态度、信用保障、有无账期等,无论哪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又得一家家丈量起,直至把目标锁定在小范围的几家。碰上档口小妹小弟态度好的也就罢了,很多档口的服务人员常常是一问三不理,有理时也是转身一句凶巴巴“没有”的冷屁股对着你跑红的热脸,留给你的只有无限的无奈与一肚子发不出来的火。
注意,找到最小范围的几家仅仅是开始,除了这期间还要担心电动车会不会没了、会不会不小心撞到别人或被别人撞上了、钱会不会被偷了、付钱时是不是不小心会有假钞了、付完回厂单据掉了或算错账会不会报不了账了、回扣吃了良心过不去不吃嘛别人都不相信。。。。还有许多让采购人烦的:不断沟通、不断的笑脸冷脸、不断的谈判、不断的催货,不断的推脱、不断的验货、不断的借口、不断的谎言、不断的对账、不断的催款、不断的应对、不断的拉锯、不断的后悔。。。。采购者与商家间的关系也从陌生人到熟人、从熟人到朋友、从朋友到亲密的合作伙伴、再从伙伴到一般朋友甚至是仇人敌人。如以上找料般,或以上两者关系般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从你踏足皮具制造业那天始,就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我们人生,在我们行业,在我们皮都狮岭甚至是我们整个传统的中国制业集中地上演。这就是我们传统制造业中原物料中一环,这就是我们行业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我们行业人的悲歌人生。
那时,确切的说是在找了半年料后,再确切的说是在07年底的时候,我就在想就在思考:找个料为什么如此难呢?商业为什么要如此复杂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去哪了呢?为什么皮革城绝大部份的档口都只有某某皮革,某某五金商行,而不是清晰的写上最善长是什么有个清晰些的副标呢?为什么消费品可以轻松在网上购买,这种工业品就不行呢?为什么支付宝与评论系解决了信任问题,而不能有个皮宝宝之类的呢?如果有一个细分行业的小阿里,小京东多好啊。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包邦主原辅材料超市,包邦主原辅材料PC商城,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包邦主新媒体,包邦主代采购。。。。于是也就有了近四年来无尽的创业折磨,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以至于现在养成经常让上帝发笑的坏习惯老毛病,也不知是福还是祸。
不过话又说回来,抛开那貌似遥远高大上却近在眼前身边的细分行业B2B平台不讲,就皮革城档口的招牌而言,定位而讲,在前些年网络信息不发达光靠人工走街窜巷挨家找料的时代,经营产品广,不写上副标定位说不定还能增加点线下找料流量还说得过去,那么在如今互联网信息相对称,竞争激烈,生意往来更多靠口碑,靠品牌,靠内容,靠网上查找且各路行业B2B正大量兴起(好料,皮皮哥等),产业制造纷纷去中心化外迁时代,如果不精准些,不打自己长板,不营销,不在线下最重要的门店招牌上做点清晰定位的字眼,那不光会失去本就越来越少的线下找料流量(即便是找料,在同等能见度下,也一定是优先选择那些能专业匹配自己的,如你如果经营潜水料、尼龙料、鸵鸟纹料,上面写的是某皮革商行,而对方是福华潜水料、亿发尼龙料、怡冠鸵鸟料等,找料人会先选谁呢?),对接线上时,在巷子更长更深经营人更多情况下,你的皮料五金香如果没有标签,没有营销是很难飘到线上找料人的眼里的。事实上如今的原材料市场也是如此,生意好的一种是那些原本在经营了很多年在找料人脑袋里形成了某一方面特长(无非品种全、价位低、现货多、更新快、服务好)定位形象的实力型档口,另一种就是能够相对精准定位单品突出,注重营销的,注重互联网的新型档口材料商。而随着新型档口材料商越来越多,产业互联网越来越深入,那些传统实力大档口的由于过度依赖传统优势资而难转型,地位必将受到侵蚀分化。
所以,当看到皮都街边上挂着一幅幅巨大的户外广告牌,上写着某某皮革,“主营:PU、半PU、PVC、尼龙及各种箱包面料”时;当看到去皮革城找料大部份的档口招牌都只有“某某皮革商行,下书某街某号,电话号码”时;当看到每个人递过来的名片上也是某某厂,某某人,“主营:女包、时款包、钱包、书包等”时;当翻开朋友圈看,明明知道对方主营是卖料的却在每天在发着各种面膜各种养生各种微商产品时。。。。不知你会不会与老龙一样有一种暴敛天物、严重浪费的感觉升起。我在想,或许,人人喊难的转型不妨可以从名片、从招牌、从广告牌、从朋友圈做起!?――不知是不是又会引上帝与你的发笑。
写于2016-07-02
注:非包邦主旗下平台,没获取授权,谢绝转载本文
作者:老龙(微信号:cxq14564003)
更多资讯请关注包邦主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