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品招商方法创新(医疗医药产业招商新模式,场景化招商(儿)—降糖医疗医药大主题)

上周和大家聊的场景化招商模式,其中讨论了以“抗肿瘤”为主题的大产业,今天我们以“降糖”为主题,继续“场景化招商”这个话题。

每一期产业的选题,我都会从产业的市场容量、发展趋势、政策影响、细分领域与不同能级城市间的匹配度等多个角度进行讨论。那么本次讨论的产业主题——降糖大产业,同样需要从以上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细化。

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为1.16亿人,预计到204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1.5亿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1994年患病率仅为病2.28%,患病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那么这1.16亿人能够撑起多大的市场规模?存在多少个降糖细分市场?

总体而言降糖主题大产业分为四个板块:降糖药物(以处方药为主,含注射类及口服类)、监测器械及耗材、与降糖相关的大数据及软件、以降糖和减肥为主要功能的健康食品。

以下分别针对以上四个板块的产业内容进行分析,以每个产业的特点为着眼点,讨论其适合落地与什么样能级或资源的城市、以何种产业角色引进这个产业板块,以及如何与其他产业协同,共同发展地方的“降糖医药医疗”产业。

一、降糖药物

中国降糖药物市场快速增长,规模从2013年的330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512亿元,CAGR达11.6%。防治水平不断提升,带来降糖药市场快速增长。我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仅为36.5%,控制率也仅为49.2%。未来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对于糖尿病人群体而言,服用降糖药物是必要的,从病变的轻重程度分为口服类药物及注射类。口服类药物及注射类药物在2019年的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6成和4成。

国内降糖药物竞争激烈,国外企业的垄断性正逐渐减弱,国产替代是降糖药物的大趋势。此外,国内市场用药格局目前正处于升级换代时期,新靶点药物潜力巨大。

创新药——近两年口服制剂靶向药(GLP-1、DPP-4、SGLT-2)逐步在国内上市,优异的治疗效果会使国内口服制剂领域竞争逐步趋向激烈,目前国内大约有10家药企正在对GLP-1靶点药物进行新药研发,预计未来2-3年内陆续会有更多国产GLP-1类药上市(见图1)。

临床药品招商

截止2019年年底国内部分具有降糖创新药的企业及药品研发进程

注:药企说根据药监局及相关网站的公开信息整理而得

仿制药——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成为仿制重点品种。由于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在中国的专利已经到期,国内药企纷纷参与仿制。目前仿制利拉鲁肽的企业有11家,仿制艾塞那肽及艾塞那肽微球的有6家;索马鲁肽在中国的专利到期时间是2026年,度拉糖肽专利到期时间是2027年,通化东宝瞄准优势品种,已经提前布局度拉鲁肽和索马鲁肽,率先进行临床前研究,有望在专利到期之际,实现迅速上市(见图2)。

截止2019年年底国内部分具有降糖仿制新药的企业及药品研发进程

注:药企说根据药监局及相关网站的公开信息整理而得

胰岛素领域——第三代胰岛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由于基药、医保支付、控费以及分级诊疗(慢病不出县)等政策影响,二代胰岛素在基层医院仍有较大市场,未来将长期作为基层用药。第三代胰岛素中,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占据的比例最大。

通过以上对降糖药物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于大型企业的创新药及仿制药的研发及产能落地项目,适合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来承接,企业名单可以参考图1 和图2(包括但不限于),至于如何承接,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政策支持内容和力度。

国内不同梯度城市在医药医疗方面的政策对比

注:信息取自药企说编写的《药企选址如何分享“最恵区”待遇——全国多地优惠政策对比研究》研究报告

从图3的相关信息所知,不同梯队城市对于政策的支持重点不同,一线城市重视研发及国际交流,以及国际化优势项目的产业化,因此对于大企业而言创新药的研发和中试可以放在一线城市,除了政策支撑外,还有强大的人才资源供给和完善的研发产业链条。大型药企在一线城市进行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一体化落地时,需要从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和策划,以避免如百济神州的药物新管线研发在北京,而项目产业化却被广州挖走的事件再次发生。

此外,强二线城市在近几年产业及相关科技研发实力的积累下,承接仿制药项目研发及产业化的能力。基于对各强二线城市产业政策内容的对比和分析,不同偏好(如市场偏好、成本偏好、人才偏好等)的大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址。

二、监测器械及耗材

目前与血糖相关的监测仪器中血糖仪是发展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血糖仪的产业链(见图4)中,上游以元器件及、零部件及耗材为主,落地的表现更多的是生产基地;中游以一体化生产商为主,也包含部分组装环节的小企业,以及一些经销型企业,落地的形式兼有生产基地(偏轻型生产)和办公;下游以应用场景为主,是当地市场对入驻企业的吸引力

血糖监测仪产业链

注:药企说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整理获得

表1为截止至2019年底获得血糖检测仪生产批文的企业名单,从名单的反映来看,目前国内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批文的企业达到了45家,主要分布在北京、江浙、广东等地区。分布在北京的企业更倾向于研发及专利,往往生产基地还是选择在江浙(以无锡为代表)或者广东地区,因为这类电子仪器类企业更需要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便利性,看重成本效应。总体而言这类企业(包含上游的零部件及耗材生产商)本身的规模并不大,在园区的产业架构中极少能够担任龙头企业的角色,更多的是体现在“群体效应”,填补园区整体产业主题需求。

截至2019年国内获得血糖仪生产批文企业一览表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资料

招商这类企业还需因地制宜。以血糖监测仪为主要内容的降糖医疗仪器对当地的产业基础有要求——要求具备以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模具制造等基础性产业中的几类或一类,并要求一定的精密仪器产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才能支撑起监测仪器这个细分领域的招商内容。

三、与降糖相关的大数据及软件

此类细分领域是降糖主题产业中与互联网结合得最为紧密的细分领域。但是据笔者的观察,这个细分领域的商业模式尚待深入探讨,目前还没有形成龙头效应。让我们从其现有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讨论。目前这类企业主要分类to B和to C(包含to B to C)两大类。

To B为主要的商业模式,它的客户是医疗机构、药企以及保险公司三大部分。它的业务模式是把研发数据、临床数据、病例数据等与降糖相关的大数据销售给以上三类客户,但一个问题是这类企业部分是由医保支付的,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对于这类直观效果并不明显的数据,支付力度不强,另一个问题是医疗机构(尤其是医生)以及药企对于这类所谓的研发数据和临床数据的信任度如何,信任度直接影响药物的采购程度。

To C类的商业模式,一种是与家用监测仪器进行捆绑,提供数据采集、监测及其他增值服务,另一种是针对泛糖尿病人(含肥胖者)进行慢病管理。这两类模式都不能快速拓展市场,都只能一点点地啃市场。首先,家用监测场景中,国产的血糖监测仪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集中度比较低,更何况与其绑定的软件产品?兼容性就是首当其中的问题,还有各家硬件厂商在数据互通性上也处于“数据孤岛”状态,软件厂商也很难在病例大数据方向上拓展;其次,对于慢病管理的软件产品,各类饮食限制和运动督促以及多次的采血,本质上是反人性的,很难让C端用户自觉地坚持使用,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地指导和督促。那么问题是这些专业人员哪里来?从专业度的获取角度而言,医生是最为合适的,但是在国内紧张的医疗供给现实使之成为不可能。如果选择培训大量的社会招聘人员,则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让一个原本是靠销售软件及相关服务的公司背上人工成本这个重资产,不符合商业逻辑。

从信息技术发展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来看,降糖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只是目前在“使用方”、“采纳方”以及“支付方”三者独立的医疗医药大环境下,其商业模式还不成熟。未来一段时间来看,这类企业的“宿命”多是被仪器企业收购,或者被保险公司或医疗机构兼并作为其产品的一个附属,很难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做大做强。

在降糖主题的园区产业体系中,这个细分领域仅能充当未来发展趋势的角色,并非能够担当产业体系中的 “四梁八柱”,并且这类企业基本在一二线城市才有相应的生存土壤,在三四线城市基本存活不了,或者存活的质量很差,所以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园区,近期不必花大气力去刻意营造互联网医疗的产业环境。

四、以降糖和减肥为主要功能的健康食品

最后聊聊以降糖和减肥为主要功能的健康食品这个细分领域。从最终消费者的角度看产业,其用户主要是针对泛糖尿病患者(即糖尿病患者及肥胖症患者),甚至可以拓展至减肥塑形的“粉丝”用户,用户数量非常广泛,是这个细分领域良好的用户基础,但同样存在因产品定位不准确而多重市场竞争的风险。那么从产品精准定位的角度而言,“降糖&减肥”就是提升产品针对性的助力器。

另外,从园区产业架构设计及功能定位的角度而言,这个细分领域正是对有农产品资源、食品加工产业基础的地区产业升级的优势方向。传统的农产品资源一般都停滞在粗加工的工艺水平上,少部分有向“功能性饮料”、“功能性食品”或者“保健食品”方向引申,即使引申出来,其功能的定位多数也是定位模糊,涵盖内容混杂,很难形成鲜明的产品特征。

给这样的原有产业资源一个具有明确定位——“降糖”的升级方向,不仅使园区的整体产业体系提档升级,对于园区内企业获取产品的生产批文也降低门槛、降低难度(因为只申请食品类的产品批文即可,无需申请药品类批文),提升园区发展建设效率。

由于篇幅关系,关于主题场景化招商的更多内容,我们在之后文章中会继续讨论,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药企说”。

若有医药医疗产业园区发展问题、招商问题,也欢迎与我们联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