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华为管理之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本文讲述华为由寂寂无名到享誉世界的成功管理之道,对我们的职业成长息息相关,建议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对企业的愿景和使命有多少了解,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全力,与企业共同成长呢?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组织的活力应该如何激活,激活后又该如何维持?

我们如何与现有客户共同成长,并吸引新的客户?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抢占无人区?

管理从来不是书上冷冰冰的框架模型,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不断地磨合,共同推进个人、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实现多方的共赢。

华为的管理方式值得中国探讨和学习。

已过而立之年的华为,从寂寂无名到享誉世界,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

邓斌所著的《华为管理之道》,从任正非创办华为30余年来的讲话,共计1000多万字的总裁办电子邮件内容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36个高频词汇作为全书的主线。

其通过管理的拉力、管理的推力、经营当下的生意、经营未来的事业等四个篇章来论述华为的管理之道。

细读此书,我们可以看到华为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

公司的经营理念

华为通过“以客户为中心”,解决价值获取问题,且通过“以奋斗者为本”,解决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问题。

01

管理的拉力

华为能迅速抢占市场,离不开客户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华为把“指挥所”建到听得到炮声的地方,为一线市场部门赋予相应的权力。

以一线为中心,管理流程的流向由“推”改为“拉”,让一线有足够的权力。

总部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为一线服务。

作为华为的干部,不仅需要具备决断力、理解力、执行力、与人的连接力,更需要经历一线的战火。

如此一来,他们会更加熟悉一线所需,能预见性地给予相应的支持。

华为通过培养一大群敢于抢滩登陆的勇士,不断激活组织与干部体制。

古文《韩非子·显学》中写道:“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

任正非将此作为华为干部选拔与配备的基本指导原则。

基于该原则,华为会优先在成功实践和成功团队,主攻战场、一线和艰苦地区,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中选拔干部。

干部是做出来,而非想出来。

先有为,再有位。

人具有复杂性,看起来素质很高和能力很强的人,不见得能抗摔打,很多有能力的人往往是玻璃心,经受不住折腾。

作为干部、主管,必有丹柯之心,利他格局,如同在黑夜大海里的灯塔,指引船舶航行的方向,以微光带领队伍前行,发挥主观能动性,鼓舞起队伍必胜的信心。

虽有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经过这三把火,企业可能是一地鸡毛。

华为秉承“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念,避免暴风骤雨、激流勇进式的“剧变”,而寻求春雨润物、静水潜流的平衡。

领导的方向正确了,哪怕在华为最难的时候,也能安然度过。

02

管理的推力

华为的管理将自我批判作为一种武器,也是一种精神。

2010年的“马电事件”,华为接到马电CEO的投诉。

由此,华为高层发起了一次“我们还是以客户为中心吗”的自我批判运动。

任正非选择把这些检讨的结果全部公开,最终赢得客户的信任。

华为通过自我批判解决了一次危机公关,其建立的自我批判的管理体系,推动组织向前进了一步,并充满活力。

除此之外,华为还会减少吃空饷的人员,通过调整组织流程、架构,将“推”转为“拉”,及时发现不作为的人员,从而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的机制能有效落地。

兵得到成长,华为再从中提拔优秀的干部。

代表的选拔机制是“之”字形发展法。

外切面,知行合一;内切面,以共同目标为聚焦点,按老板知 →全员知→试点行→全员行的路径进行推进。

员工得到成长,企业也随之成长。

纵观华为的发展史,是一部在矛盾中的发展史,往往外部困难越大,内部越团结,发展的能量也越大。

常识与革新,平实与变化,理性与超越交替出现,华为在矛盾中不断反熵增,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实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2001年,任正非写了一篇《华为的冬天》,在接下来的两年,华为濒临崩溃,人才流失严重,经营异常艰难。

2018年开始,华为受到多国的制裁,芯片不足,一度再次面临困境。

对于解决之道,任正非给出明确的答案:“在世界大潮中,我们只要把危机与压力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道流程,每一个角落,不断提升效率,不断降低成本,就有希望存活下来。”

如今,我们看到,华为又一次度过困境,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03

经营当下的生意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管理之道。

要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任正非说:“优质资源要向优质客户倾斜。什么是优质客户?给我们钱多的就是优质客户。让我们赚到钱的客户,我们就派‘少将连长’过去,把服务成本给提高了,‘少将’带个连去服务肯定好过‘中尉连长’的服务。我们要以客户为中心,在技术上不应该持有狭隘的立场。”

以客户为中心,应该聚焦客户关注的痛点、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以客户的痛点为切入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体验。

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不再是独立个体的存在,必须通过连接实现共赢。

除了优秀的客户,企业还需要有真正的伙伴。

华为借用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留下的“深淘滩,低作堰”来寻找真正的伙伴。

对于企业而言,“深淘滩”是持续降低自身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大规模的优势,从而保持自身强大的生存能力。

“低作堰”是不要高利润。

华为主张只追求合理利润,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内部管理保持耗散架构,并且舍得给合作伙伴和员工分钱,践行对客户、合作伙伴的承诺,不做“挤奶工”,而是做“养牛人”。

2010年,华为提出了不做“黑寡妇”的理念。

其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和方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与他人共享合作成果。

如今的鸿蒙系统便是最好的例子,所有的应用开发商均能利用里面的资源。

华为作为一家数字化企业,却与很多的互联网公司不一样。

华为摈弃了浮躁,专注的是一种专攻一门、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

遇到新变化,我们要回到商业的本质去思考商业的问题,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04

经营未来的事业

华为的管理之道,离不开“主航道”。

随着企业的发展,会面临很多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适合企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会主动放弃一些机会,并始终坚持自己的战略方向,不断夯实,夯实,再夯实。

华为选择了攻克“大信息流量的疏导”作为企业的主航道。

对于主航道业务,华为投资的重点是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回报,给予它更多的战略耐心。

对于主航道,任正非也解释道:“别人难以替代,又可以大量复制使用的就叫主航道。你们给人家定制化了以后,没有被再次复制使用,卖的时候也没有卖出高价,后面的维护价格也没有提起来,这就不是主航道!”

如今,华为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攻进无人区。

华为在全球有16个研发中心,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前沿科学家和研发人员,他们正在研发前端的基础科学技术。

只有持续对前端的基础科学进行投入,才能领航行业。

基于不断地钻研,使得华为的业务非常聚焦。在战略管理有集中战略,而华为提出一个更加形象的词语:“针尖战略”

华为要求每一条产品线、每个区域都要用“针尖战略”突进无人区。

华为只允许员工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分散华为的投资与力量。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华为在“主航道”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05

写在篇末

上述四个篇章分别对应了行业、客户、战略和组织,其前后顺序具有内在逻辑,如果反过来实践,则容易顾此失彼。

华为的管理之道让华为站在了行业的顶端,但管理学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管理者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员工学习,是学习如何成为企业里那个契合企业发展的人。

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式可以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合适自己发展的底层逻辑,对症下药,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