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加工厂名字大全(一张锯片年销售过亿 看河东五金小作坊如何成长为行业翘楚)

齐鲁网临沂9月29日讯用锯条,年销售额上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美及东南亚............................................................................................................



“这是我们厂的新产品,直径4.6米。目前国内只有我们家能生产。”坤工具总经理沈如凯说,锯片越大,生产工艺越复杂,要求越高。大直径锯片主要用于采矿。大锯片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小作坊创始人自己生产销售,自己挑着担子卖全国。

坤工具是一家专业生产圆锯片的民营企业。它的起步与改革开放和河东五金的发展密切相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五金城的发展,就没有坤宏的今天。”坤工具创始人沈子斌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年轻的沈子彬跟随“大军”来到东北。为了有足够的粮食,沈子彬在一个村集体下属的铁艺作坊打工。改革开放后,沈子彬得知家乡发展迅速,便带着家人回到临沂寻找出路。

80年代河东盛行五金制造加工。当时的河东可谓“家家铿锵,家家冒烟”。受环境影响,沈子彬去大城市卖刀剪,走了近半个中国。“那时候这里几乎家家都生产菜刀剪刀,只有我们出去才能卖个好价钱。”

沈子彬走了六年,深谋远虑。沈子彬发现,原来公社吃的是同一个锅。有了土地承包制,为了生活方便,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挖井打水,压水井设备的市场需求变大。1986年,沈子彬租了一个2亩的院子,取名东郊铸造厂,开始生产组装加压水井,开始了第一次改造。“那时候十几天开一次炉,第一批货出了以后,就拿一个做样品跑全国市场。”

一次出发至少十天半月。因为害怕错过店铺,沈子彬基本都是拿着样品到处走找五金店。“那时候要货就用拖拉机送。”1991年,随着市场的发展,沈子彬在东郊的代工厂又开始生产水泵。靠着早年跑下来的市场,水泵生意如日中天。

然而,1996年,私营小企业越来越多。由于水泵技术含量低,企业准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那时候水泵市场也是靠天吃饭。天气好的时候,市场对水泵的需求很低,南方的新产品对市场冲击很大。”诸多因素促使沈子彬转型。

五金加工厂投资多少

做什么?怎么会?困扰着沈子彬,沈子彬吃不下,睡不好。当时临沂河东五金市场比较成熟,市场上五金产品种类齐全。沈子彬开始不断地考察市场上的五金产品。当时的铁钳、扳手多来自南方,产品优价廉,生产厂家多为南方大企业,对于身体虚弱的沈子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尝试转型,没钱买新设备,买旧设备自己换。

“触摸锯片也是无意的。当时河东有几家。”沈子斌回忆说,在考察中发现,锯片对钢材的要求很高,原材料来自几大国有钢厂,厂家很少。“做个锯片就行了。”沈子彬下定决心。

制造锯片不是制造菜刀那么简单,但沈子彬决定试一试。1996年,沈子彬缩减水泵生产规模,加快库存处置,筹措改造资金。“那时候生产锯片的设备很贵。有钱只能买二手设备,所以我们买了旧机床,改造成生产锯片。”通过改装旧设备,沈子彬生产出了第一把木工锯。“那时候只要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就不用担心销量。”沈子彬告诉记者,是市场给了他不断改进技术的机会。1998年,临沂坤宏工具正式成立。



落后就要摆脱“光脚”的坤宏,跑步追赶同龄人。

没有一个行业是繁荣的。2002年,随着退耕还林和禁伐政策的实施,木工锯市场逐渐萎缩。此时,坤宏工具再次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这时,熟悉锯片行业的沈子斌决定转型生产金刚石锯片基体。“只有更新技术,提高技术,才有出路。”但当时沈子彬刚刚投资建了一个20亩的工厂,没钱买设备。沈子彬借钱买了两台最低设备。

当时国内有几家企业早在90年代就在做金刚石锯片的胎体。后来者沈子彬深知落后就要被淘汰,于是一边生产经营一边更新设备。“赚了点钱,就得投资更新设备。不行,别人可以去,你要跑着去追别人。”沈子彬感慨道。

2010年,沈子彬的儿子沈如凯接手了沈子彬的大部分工作。“我是95年毕业后进厂的,可以说见证了锯片行业的发展。”此时,坤宏工具已经初具规模,年轻的沈如凯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让我们所有的生产流程都成为最先进的,拿出更好的产品。”如何生产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在这个大家都在争第一的时代,并不是那么简单。沈如凯一头扎进车间,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改进生产工艺,严格对待每一个细节。



细节复兴,依靠落后的设备,他生产出精品。

什么尺寸和厚度的锯片能耗最低且耐用,采矿需要什么样的锯片?沈如凯紧紧抓住每一个细节。对于采矿来说,锯片尺寸越大,效率越高,能耗越小。同样,制造过程越困难。沈如凯和他的团队不断增加锯片直径,从3.6米。2017年,沈如凯团队专门从钢厂订购了一批5.2米宽的优质钢材,用来生产直径4.6米的锯片基体。“钢厂以前从来没有生产过这么宽的优质钢,我们是专门定做的原料。”

4.6米锯片基体出现后,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但沈如凯并不担心。“现在我们在谈论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我们的锯片有这个优势。我相信未来会有它的市场。”得知沈如凯生产了国内最大的锯片基体,同行多次来看。每一步都仔细观察过,回去的时候却制作不出来。“现在市场行情不好。同行业同样规模的企业还有6家,其中一家濒临倒闭。”沈如凯说。

面试的时候,一个客户打电话订了一批货,沈如凯把订单退了。“现在生产不了,其他订单还没完成。”一方面市场不景气,同行濒临倒闭;一方面是产品供不应求,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让人深思。

坤宏工坊外,“走名牌之路,创百年坤宏”的字样格外显眼。“接下来打算更新一批设备,再提技术。”沈如凯告诉记者,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也在不断学习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让企业保持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坤宏工具这样的企业在河东不止一两家。在这座中国五金城,很多五金企业都是从小作坊成长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背后不仅仅是河东五金行业的发展,更是改革开放给河东带来的机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霸气帝王
    霸气帝王
    发布于:2022-04-27 15:48:12 回复TA
    放后,沈子彬得知家乡发展迅速,便带着家人回到临沂寻找出路。80年代河东盛行五金制造加工。当时的河东可谓“家家铿锵,家家冒烟”。受环境影响,沈子彬去大城市卖刀剪,走了近半个中国。“那时候这里几乎家家都生产菜刀剪刀,只有我们出去才能卖个好价钱。”沈子彬走了六年,深谋远虑
  1. 偽艺术家
    偽艺术家
    发布于:2022-04-27 13:58:47 回复TA
    去才能卖个好价钱。”沈子彬走了六年,深谋远虑。沈子彬发现,原来公社吃的是同一个锅。有了土地承包制,为了生活方便,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挖井打水,压水井设备的市场需求变大。1986年,沈子彬租了一个2亩的院子,取
  1. 潮流酷狗
    潮流酷狗
    发布于:2022-04-27 14:13:04 回复TA
    备很贵。有钱只能买二手设备,所以我们买了旧机床,改造成生产锯片。”通过改装旧设备,沈子彬生产出了第一把木工锯。“那时候只要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就不用担心销量。”沈子彬告诉记者,是市场给了他不断改进技术的机会。1998年,临沂坤宏工具正式成立。 落后就要摆脱“光
  1. 黎蝶烟琴
    黎蝶烟琴
    发布于:2022-04-27 10:24:39 回复TA
    世界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你累积的温柔和善良。
  1. 陈薇政达
    陈薇政达
    发布于:2022-04-27 10:24:39 回复TA
    通往成功的路,为什么总是在施工中?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