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我进入了钓鱼坑。到现在快八个月了,每次钓鱼的支出都有记录。到2月14日,我花了7968。主要是花在钓竿、各种器材、配件、鱼饵等上面的钱。
以前买东西,不是淘宝就是JD.COM,根本看不起很多。但是基本上钓鱼的东西都是在某个地方买的,质量差,物流慢,但是真的很便宜。便宜可以放心,经得起消费,新手太想玩了,没人带,只好自己瞎摸索,交很多智商税,靠一定的量,让试错成本相对较低。
这几个月的成本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原因是台湾捕鱼成本高。在沉入坑中之前,很多人都钓了一排海竿。海竿看起来比徒手竿更复杂,而徒手竿似乎负担不起。没想到手杆对我来说是最贵的,交的智商税最多。
然后是路亚,说路亚花钱,我却觉得没花太多。杆子和轮子是汉鼎和光威的入门级套装,只有助抛器+旋转亮片。
镗杆是楼下的邻居带我去入坑的,在河边挂30~40g的铅坠,用大跑铅镗杆钓鱼。第一次和他出去的时候,看到他用这种捕鱼方法干了两条30斤的大青鱼,兴奋不已,还调了一套设备。到目前为止,他只钓了四次,有一条鱼。因为所有的线组,钩子,杆架等等。用的都是加大号,跟台湾钓鱼通常的钓法不常见,我单独列出来了。
海竿是某店买的三个便宜货。我经常看到人们在河边玩海竿。我很好奇,就做了一整套。基本上都是空翻钩和方饵。玩了几次就没意思了。很无聊,没有技术含量和乐趣。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玩这种钓法,所以这方面没有科技树。
接下来是智商税,有些是纯智商税,更可能是我个人不适合,或者东莞的设备不适合,成为试错成本。
首先必须是你一上来就买的钓箱,所有配件必须一步到位。结果这是你买的所有东西里最没用的。
把伞架,电池架,鱼饵托盘架,水杯架等外部配件放上去就行了。记得我用钻孔螺丝拧了一晚上,第二天手就红了。配件全部装好后,空盒子很难搬运,外接配件容易切脚。
你带着这个东西去钓鱼,到了钓点就累了。还需要半天时间来部署各种设备。在其他人都回家之前,我还没有开始钓鱼。我刚收拾好行李。去钓鱼很久了。坐着不舒服。
买的时候看功能不错,抽水系统洗手,氧气瓶带活鱼,打伞遮阳,伸脚适应地形,自带夜钓灯,手机充电。钓鱼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和需求基本都考虑到了。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从入坑,一个鱼塘,最后变成了一个永远不会去鱼塘的野渔夫。为了娱乐,我坚持钓鱼(拾荒者除外),没有抄网,没有保护,上不上鱼看缘分,能不能拉上岸看天意。这个鱼缸设备不能说没用,至少没用。
起初,我不知道如何调整漂移。买了以下的东西,还买了几套点波漂。我真的会抓鱼,但基本上是抓死口,应该和八字环没什么区别。而且没用过,太麻烦,还挺贵的。
小鱼抓钩的时候总会错过竿,以为现在不是捡竿的时候,就买了这个鱼刺。这附近有渔夫的人都不会买这个东西。
起初,我不知道如何打开诱饵。我买了以下东西。第一个是真正的自由组合。当你打开盖子,你摩擦它,有一股强烈的酒味。但是状态很差,没有鱼钩,鱼也不爱吃,就扔下来停了。
另外小麦和玉米都用过几次,从来没有钓过。我不知道他们在酒精中浸泡了多久。除了小麦和玉米的出现,它们应该和小麦和玉米没有任何关系。
以下两本书让大家捧腹大笑,至少证明了我对钓鱼的热情。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原谅我的这份热情。
伞没必要,戴着不舒服,夏天比不戴还热。另一方面,怕雨怕晒有必要钓鱼吗?
蚊香和杀虫剂都没用。出门前抹点花露水,方便有用。
渔具背包,带钓箱的好东西,除了Tik Tok和多多,没见过有人背这个。
取水器,长的太麻烦,短的够不着,没水桶用。每次用的时候,如果不把管道里残留的水清理干净,时间长了就会有异味。
钩式打结器,刚开始用,后来发现学手工打结比学用这个快,而且打结更好,还省线。
夜钓灯不容易携带和摆动,新手也不容易掌握着落点,经常需要调整。大灯+夜光漂移比较好。
是用来打海杆的,刚开始有点用,多扔几杆就不用了。
浮游服,常用的只有2~3件。
路亚诱饵套装,你送的路亚钳子有用,就算别的都太便宜,利用率也太低了。这也属于任何人用他们买不到的东西。
最后,买这个渔具盲盒主要是出于好奇,这是无可争议的纯智商税,垃圾商家,赤裸裸的欺诈。
弹簧钩,以为可以提高饵料的挂钩能力,但堵口也可能是我用错的地方。
自热锅,味道一般,不是智商税,初衷是边钓鱼边继续战斗。后来发现不需要了。我靠的是鱼带来的肾上腺素,垂钓者不吃不喝,耽误了鱼。
大概就是这样。不一定是设备本身没用。还是跟自身情况和当地环境有很大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最后想起来,有个大坑。刚开始装备太多,特意买了一辆二手车,可以随便用来钓鱼。现在基本上把手竿、拖鞋、海竿、筏竿、芦芽都玩过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各种设备后期简化更新,那么多东西都不需要了。平时开的车后备箱也可以放下。这款鱼车真的是冲动买的,大家要引以为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