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几万用户,上千所高校,月交易额据说突破千万,“趣分期”的发展速度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副总裁罗敏在原好乐买市场的第N次创业,这可能是他推动最快的项目。然而,这个项目针对的是中国3000万大学生的消费市场。
“趣分期”的模式也就不难理解了。简单来说就是连接“分期购物”、“P2P网贷”、“实习兼职中介”三块业务的平台。中国有几千万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济能力全款购买几千件商品,但每个人总有一两件东西是你即使借钱也必须拥有的(比如笔记本、手机),不管借款人是你父母还是别人。
“趣分期”的做法是讲JD.COM苏宁等各种消费资源,同时通过自建、合作的方式搭建P2P借贷平台。学生在P2P平台上发布购物需求,出借人临时为学生购物买单。借贷关系形成后,学生在3至18个月的还款期内向贷款人偿还本息,年化利率约为20%。
总的来说,学生群体是一个优质的客户群体。这些人生活在稳定的场所和人际关系中,违约成本高,现金流相对可靠,有父母的资产和收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学生在银行往往没有信用记录,这使得他们无法满足一些相对短期和小额的资金需求。而“趣分期”(不管你叫他“分期购物”还是“消费贷”)正好弥补了信用卡的空空白。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学生分期购物是大市场还是伪需求?"
我们可以试着算一笔账:
以2000元作为现金消费和信用消费的界限,以4000元作为平均值(小米和iPhone的中点),那么我们大学四年可能发生的信用消费需求大概是2到3次(基本是高价电子产品的更换次数),金额大概是1万元左右。众所周知,中国有3000万大学生。假设其中20%有信用消费需求,这个市场有600亿的潜力。随着用户年龄层的增长,如果学生市场渗透到白领市场,想象空间会更加可观,可能是万亿规模。
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吗?
巴特。还有其他我们必须想象的情况:
一方面,申请信用消费的学生群体可能比预期的要窄。大部分学生的偿债能力来自父母,所以当有短期资金需求时,他们其实更倾向于向父母“融资”,成本远低于向第三方借款。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一些针对学生信贷的项目很少出来。
另一方面,独立分期购物平台的场景可能会被一些拥有商业资源的大平台瓦解。比如JD.COM有自己的借条服务,天猫前几天也推出了分期购物。与此同时,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由于习惯性避险,并没有有效渗透到学生市场,但这些大机构未来会怎么走?我们不知道。
对于这两个问题,罗敏也有自己的回应:
1.“趣分期”不仅做消费,还通过线下运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兼职机会。当学生从父母的经济附庸变成相对独立的个体,游戏就不一样了。如果单纯做学生信贷只是一种“抽血”,那么“工作机会”加上“信用消费”就是“造血”和“抽血”的良性循环。
2.《趣味分期》试图打造一个庞大的登陆团队。目前140人的团队中,线下100多人,年底将扩大到1000人。罗敏负责建立好乐买的校园营销网络,校园推广很好做。庞大的线下团队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承担巨头不愿涉足的辛苦工作。当学生信贷消费市场无法通过纯线上来做的时候,“趣分期”就有了足够的壁垒,甚至有了与巨头合作的价值。
事实上,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已经被很多创业公司看好,比如国外比较知名的SoFi,国内我们报道过的即时360、手机贷等。手机贷的目标市场和运营模式很有特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报道。
根据“趣分期”的公开信息,该项目在天使轮获得了李想、陈华、包、的联合投资,A轮为蓝驰数百万美元。
除非特别注明,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请注明:文章来自36Kr。
36Kr中的iOS官方app正式上线,支持“36Kr举报手机app一键下载”和“离线阅读”立即下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