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月22日
作者:邱本
“为什么退一张电影票这么难?”一个吐槽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据证券时报报道,刚刚过去的春节,电影票“退票难”“改签难”再次引起热议。
很多平台和影院都打着“不退票”的旗号,或者退票改签门槛设得很高,给很多观众带来了困扰。猫眼平台信息显示,全国城市可退款影院比例普遍低于50%,个别城市只有20%。不少消费者表示,与平台和影院协商未果后,电影票多数情况下会通过朋友圈等渠道转让,如果转不出去,只能接受。
一些影院和平台将“关闭退票功能”定性为“无奈之举”,归结为第三方恶意刷票:黄牛系统性刷票,给票务平台造成经济损失;网上大量购票,造成预售票房虚增的假象,开场前大量退票,给影院盈利和排片带来困难...
但是,这样的说辞并不能成为影院和平台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虽然少数人故意刷票,扰乱市场秩序者不受限制和处罚,但无辜者却被迫牺牲“退改签”的权益。这其实是院线和平台不想放弃既有利益的“翻锅”的短视行为,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业界主流观点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影院单方面规定电影票不退,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规定,要求电影市场的所有经营主体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广电总局发布的《电影院计算机售票软件系统技术规范》也规定,售票软件应具备退票功能。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和惩戒措施,这些通知和要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
其实,平台和影院遏制刷票行为,堵塞刷票漏洞,技术上并不难。借助成熟的数据系统和实名通信账号,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筛选一定时间内频繁退票的账号,建立“恶意刷票黑名单”并执行限制指令,从而减少甚至杜绝恶意退票的发生。
摆脱“退改签难”的顽疾,建立健全统一、明确、刚性的“退改签”规则,是观众的呼声。不妨参考火车票“退改签”的经验,明确退票的时间和范围,统一手续费的条件和比例。同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让拒不履行者付出必要的代价,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才能最终形成观影体验良好和电影市场良性发展的双赢局面。
来源:新华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