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上海电影节,似乎都会有一些争议性的新闻。还记得两年前冯小刚炮轰上海“垃圾观众”的新闻吗?
今年,博纳影业老板于冬也火了。于冬这样的电影公司老板当然不会得罪观众。他瞄准了猫眼、淘宝电影这样的线上售票平台。
于冬的意思很明显。现在猫眼和淘宝电影的购票服务费比例太高,现在基本都是10%甚至更高。目前国内大部分影院,一个电影总放映厅最低票价大概在30元,服务费往往高于5元。我们就在网上找一些类似电影票的照片吧。
比如《红海行动》2018年春运,票价30元,服务费4.5元。
这基本上是当前行业的普遍现象。
当然,特殊情况下,这个服务费会提高。
比如2019年《复联4》上映之初,由于大热,一票难求,导致很多影院临时加价。但国家对电影票价有一些限制,所以涨价部分包含在服务费和手续费里。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票务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并不是票务平台拿走的。而影院售票软件也会分一定比例。
所以猫眼等平台也有说明。
#猫眼回应电影票服务费过高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目前网上买电影票真的没那么便宜。和9.9元一样,猫眼刚打天下的时候经常看到的19.9元的电影票,早就不见了。
当时猫眼等售票平台还在跑马圈地。为了吸引用户,他们用巨额补贴帮助观众支付剩余的电影票价。
这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多年来的一贯套路。
先用低价倾销的方式吸引观众,慢慢培养市场。最终市场上肯定只剩下两三家垄断巨头。
当市场由巨头主导时,观众习惯在平台上购买电影票,然后慢慢提高票价。
这些年,什么滴滴打车,什么美团,饿了么外卖,什么摩拜单车.....所有涉及大众消费的平台都少不了这些互联网巨头。
在早期,消费者确实享受了很多好处。
但是,当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一个个出局的时候,垄断巨头们就会露出真正的獠牙。
其实之前有5、6家在线售票平台在竞争,但是你也看到了,只有猫眼和淘宝电影。
这是互联网公司的套路。
而且以前人家花钱补贴消费者,烧的是投资人的钱。他们买得起。
原来如此。
从补贴前期开始,消费者就要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迟早要还的。
所以,如果你想买到便宜的电影票,现在就完全不要指望这些平台了。
那么怎么买电影票最划算呢?
作为一个一年要在电影院看50多部电影的影评人,我对如何买到便宜的电影票还是有些心得的。
当然50这个数字可能还是有点保守。这个主要是关于档期的,比如春节档期,国庆档期。基本上热门电影都会去看。至于上半年的淡季,你可能一个星期都不去电影院。
比如最近的端午节档期,说实话,真的没有一部电影引起我看电影的欲望。
好吧,让我们言归正传。怎样才能买到更便宜的电影票?
我告诉你,不要用网络购票平台。直接去电影院做会员最划算。
或者比如说。
端午节我唯一有点感兴趣的电影是《热带往事》。如果我用猫眼平台买票,居住地附近的电影院有几个选择。
一个是上海河马影城。
一家是中影长泰广场店。
这两家影院都是2018年左右新开的,所以收费比较贵。
还有一个是中影海逸影城,经营了10多年。因为设施老旧,票价更便宜。
这是用猫眼在线买票的选择。最低票价38元。
但是如果我和电影院的会员一起买票,会便宜很多。
由于河马电影院离我家最近,我成为了这家电影院的会员。充值200元就开卡,送优惠券。那么如果我用会员卡买票,就是30元。
相比前面猫眼售票平台上的50元,省了20元。
之前买的纸质电影票,我看了之后很多都扔了。
春节期间买的《唐谭3》的电影票很难找。这是去我婆婆住的海口一家电影院,也是30块钱一个。
所以,最划算的观影方式就是成为正规影院的会员。这和你在小区附近的固定理发店理发,在固定的菜市场买菜是一个道理。电影院应该做的生意是针对附近的常客的。
其实在没有猫眼这样的购票平台之前,大家看电影绝对是这种模式。这些年来,在线售票平台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这个市场,现在可以回归了。
你在你居住的街区。选择一个电影院,成为他们家庭的一员。如果你想看电影,你可以留在这个家里。这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长此以往,每部电影的成本大概是30元。
这么便宜,为什么还要去网络平台买票?
看电影不像去餐馆。每个餐厅的口味有什么不同?看电影的区别无非就是电影的屏幕大小,电影院的座位基本都一样。坐着也没多大区别。所以你不需要今天换一个电影院,明天换另一个电影院。
当然,如果是小两口,谈恋爱就是去不同的地方吃饭打卡,完了顺便看个电影,然后就近找个酒店入住.....那你真的不能在电影院呆很久。
你做梦去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