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活动结束,部分快递已经送达消费者手中。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快递单上有二维码广告,扫码居然是销售贷款。
不仅如此,红星资本局发现,快递单除了广告、推广之外,早已形成了一条批量倒卖的“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一淘平台、JD.COM、拼多多、Tik Tok四大电商相继推出专属电子面单系统。为什么现在的快递会有乱象?电子账单之争的背后,其实是电商公司对电商数据的争夺。但与此同时,快递电子面单也因为其丰富的信息内容,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快递单上出现二维码广告
“手机提现”变成销售贷款
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的部分快递上出现了促销和抽奖广告的二维码,有的广告直接印在快递单上,有的贴在快递包装上。
有网友收到了印有广告的快递单。
这类广告很多都标有“赢iPhone”、“扫码抽方便面”等字样,吸引用户扫码,但扫码后往往是贷款、理财等“奖品”。
据悉,贴有二维码“广告”的快递员包括大云(002120。深圳)、中通(ZTO。n)、童渊(600233。SH)、极兔等多家快递公司。11月13日,,一位ZTO快递员工告诉红星资本局,他收集的一些快递单上印有二维码广告,但至于广告的内容和来源,他表示“应该是商家自动生成的”。
随后,红星资本局询问某电商商家,该商家予以否认。“商家可以在商品里放一张小卡片,不需要打印二维码。”上面商家说应该是快递公司打印的。
在他看来,在快件流转过程中,会有很多次的流转和分拣,面单的信息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泄露。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主流的电子面单系统有菜鸟电子面单、JD.COM接口面单、拼多多电子面单等。
此前,某淘宝店透露,商家需要发货时,要选择打印的模板,并在固定模板下填写相关信息。“模板里,已经有类似的二维码广告了。”
对此,菜鸟回复红星资本局称菜鸟确实有正常的广告位资源,但公司对广告内容有严格的筛选,“借贷、金融之类的东西不能进入我们的广告”。
此外,据红星资本局了解,市场上也有个别商家使用自己的计费系统打印快递单。
消费者收到的广告单的来源是哪里?这也成了一个谜,可能来自以上任何一个环节。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样的虚假二维码已经误导了消费者。如果是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是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也涉嫌侵犯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
单个2-5元
你的快递单正在被明码标价批量出售
快递单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因此经常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10月底以来,红星资本局发现,各大快递集团中,印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明码标价批量购买,十分猖獗。
11月5日,红星资金局联系了一位买家,该买家在报价中称实时账单“价格2-5元不等。”至于具体操作方式,“只要把每天的快递信息拍下来,批量上传到百度云就可以了。”上面提到的买家说发货后,第二天晚上结算所有账单。
与购买面板的买家交谈
“一张照片3.5元,具体价格看数量和质量。”另一个买家说量大可以加钱。当被问及质量是什么意思时,对方说“是快递商品和价格。”据了解母婴、保健品、化妆品的快递面单最受欢迎。
当被问及这些面条最终会流向哪里时,对方表示,“精准营销。”
有知情人表示,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后会卖给诈骗分子。
据了解,这些倒卖快递信息的卖家很多都是快递员,还有电商平台和快递网点的人,有的一天能成交上千件。
如今,电子面单作为“电子数据”,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争夺的对象。今年5月,Tik Tok推出电子物流面单系统,8月起,Tik Tok砍掉了菜鸟、拼多多的电子菜单,力推自己的电子面单系统。
据悉,Tik Tok的电子面单主要覆盖的商家是Tik Tok的自营店铺。目前,Tik Tok电子面单已与顺丰、邮政、JD.COM、三通一达等企业对接。
监管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平台不履行信息保护义务将被处罚
为什么电商巨头、快递公司、小企业如此热衷于电子面单?主要原因是数据信息。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电商平台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导向,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推送相关产品。所以,电子账单之争的背后,其实是电商公司对电商数据的争夺。
但与此同时,快递电子面单也因为其丰富的信息内容,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今年11月1日至11日,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11月11日共处理快件6.96亿件,稳中有升,再创历史新高。
快递单量不断增长的背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越来越被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十一恰逢《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S2/】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对个人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处理方式进行了严格限制,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s2/]
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张坤表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侵犯个人信息最高可处百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5000万元或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相比之前两高司法解释中提到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罚款数额一般为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力度大大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息处理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和去标识,以保护个人信息。“现在有些快递单已经匿名化了,比如手机号加星号,姓氏加星号等等。但是,方便和安全永远是矛盾的。如果都是隐形的,快递就需要额外的操作,比如扫码查看客户端里的完整地址,会影响投递效率。”张坤说。
在他看来,更好的办法是让消费者选择是否在快递单上打印地址等信息。如果不同意,可能会影响投递效率,但是可以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注意自己的隐私保护。对于快递信息,他们可以使用假名,地址不能精确到门牌号等。
红星新闻记者姚宇沈梦云
编辑任志江编辑杨成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