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图片光棍节图片(双11,单身们已经忘了是光棍节)

文|吴晓

编辑|杨

“拜拜~”王晓曦挥了挥手,拿起了桌上的包。

“记得用完淘宝JD。COM今天的红包,不然就过期了!”身后传来同事的声音。

王晓曦转过身,向他的同事眨眨眼:“我知道!赶紧回去清空购物车!”说着快步朝打卡机走去。路上,一个老同事溜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咦,今天下班这么早。什么假期?”小溪白眼回应——“是!我赶着去相亲!”

此刻,已经单身36年的王晓曦只想准时下班。

北京的冬夜来得早,六点刚过,天就全黑了。走出公司大楼,小溪抬头望向远方:“光棍节狂欢夜”在附近酒吧的电子屏幕上不断滚动,提醒她今天是11.11,光棍节。然而,她已经对所有关于单身的嘲讽和善意提醒变得麻木不仁,“她把自己训练得刀枪不入。”

她收紧紧身上衣,拿出手机看了看。网约车200米就到了,小溪去路边。她的目的地是家。

单身正逐渐成为青年的主要状态。《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成年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亿,其中独居人口7700万。

11.11日,一个外国人在书中写道:

这些年光棍节演变成了反情人节,这个节日的单身庆祝套餐真的是大获成功。在2017年光棍节,在线零售巨头阿里巴巴的收入达到250亿元,是美国最大的网购节网络星期一的四倍。

这个外国人来自以色列。他的名字是伊利亚金·奇斯列夫。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现在他在美国大学任教,专门研究社会政策和人类的单身现象。上面提到的书名是《单身快乐》,它的中文译名《单身社会》也在今年3月发布。

的确,如果不是11月11日“光棍节”这个词条挂在微博第41个热搜榜上,很多人早就忽略或忘记了11.11在购物节相关周边新闻中的特殊意义。

然而,在这位外国学者看来,中国人“通过购物、庆祝活动和与朋友聚会来庆祝单身”并不符合事实——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注定单身,尤其是大龄单身,并不是一件值得大张旗鼓庆祝的事情,更多的人面临着传统文化带来的无形压力。幸运的是,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干预,这种影响正在慢慢改变。

“感谢双十一,比起问我什么时候结婚,为什么不结婚,大家更关心买什么,囤什么货,便宜多少,收多少快递。”王晓曦说。

唯一能打败魔法的就是魔法。显然,这一次,欲望魔法战胜了好奇心魔法。11.11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

11.11购物狂欢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人们对单身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单身正在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如今在许多国家,单身人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单身协会提到,

双11图片

(来源:艾媒咨询)

中国也不例外。据央视报道,民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其中7700万人独居。据估计,到2021年,独居人数将上升至9200万。

iiMedia Research (II)发布的《2021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单身群体的主要特征是独处时间长,相应的,他们独处的时间也更长。2021年的Q2,中国73.01%的单身多年,其中单身三年以上的占43.60%。7.1%的人没有恋爱经历。随着人们婚恋观念的改变,单身人口将有可能继续增加。

(来源:艾媒咨询)

对于嗅觉敏锐的商人来说,这代表着商机。

同时,这份研究报告也承认,日益增长的单身人口为单身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根本动力,促进了单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身人士在服装、美容、休闲娱乐、购房等领域相对活跃。,单一经济大有可为。

(来源:艾媒咨询)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一个人生活的南林加了咖啡机、电饭盒、空炸锅等几个小家电,还有一堆有机食品。“我厌倦了吃外卖,它不健康。一个人要吃好!”除此之外,购物车里的冬大衣、护肤品、滑雪场门票、私房汤酒店预订都已经清空空,就等着收货和出行了...

无数“南林”的参与,撑起了今年1.111天猫5403亿交易额的半壁江山。

相对于非单身群体,要考虑到家庭。“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群体更敢消费。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会因为人数少而降低,更愿意在非即时需求或娱乐等领域消费。

(来源:艾媒咨询)

看到单身人口和独居人口的增加,商家们拓展了一人住、一人食、一人游、一人娱的市场,带来了“陪伴经济”、“一人经济”、“社交经济”等新的经济业态,让身处其中的单身人士觉得单身“没什么”。

结婚有很多理由,单身有成千上万的千千理由。

知乎关于“你为什么单身?”该话题有359,450个观点和830个答案。前两个答案,一个是“脱单”失败,因为“家庭条件一般,性格一般,能力一般,没房没车”;另一种是“身高相貌一般,家里能买房,对亲密关系没信心”,选择单身。

某种程度上,这两个智虎儿也代表了单身的两个理由——被动单身和主动单身。被动单身和主动单身不仅适用于未婚人群,也适用于丧偶和离婚/分居人群。

《2021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调查了人们单身的原因,结果显示:

主动选择享受单身生活/不急于谈恋爱是单身群体的主要单身原因,占45.9%;其次是社交圈小、工作忙等单身的被动原因,分别占43.6%和39.3%。各种可控不可控的单身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和工作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和异性建立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双方的压力。

(来源:艾媒咨询)

伊利金·奇斯列夫(Ilikin Chislev)也讨论了为什么人们选择在单身社会过单身生活。他将原因归结为生育率降低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带来的社会角色变化、面对日益普遍的离婚,人们选择更加谨慎地开始婚姻、宗教势力的削弱以及大众媒体、互联网和城市化对年轻人的影响。

简而言之,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单身独居的人有了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剩下的主要是影响他们是否单身的精神层面。

“一个人生活的时候,生活不需要妥协。我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想自己做。完全是在纵容自己。人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埃里克·克莱恩伯格说。

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越来越多的人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人生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30岁的大学讲师梅云就是其中之一。在主动结束第一次婚姻后,美云重新加入单身行列,无意再结婚。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她回归单身生活的信心。“单身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和别人凑合。比如我喜欢旅行,买一张‘随心飞’的机票就可以随时出发,但如果和另一半在一起,你就要考虑他的时间、喜好、感受等等,很多事情会不了了之,可能永远无法实现。想想就觉得难过!”

有些人生来就是单身,他们能在单身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有些人却不是。

在传统文化和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的影响下,单身在中国并不被认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对于单身人士来说,“一直单身,一直快乐”只存在于少数人的生活中,更多的单身人士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杜南民调中心发布的《年轻人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单身受访者表示面临“单身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身边有同龄人、父母和亲戚催婚、担心错过最佳婚育年龄。

(来源:南方民调中心)

76年的高翔和82年的朱迪都曾在金融行业工作过。朱迪在投行的职业发展甚至比她表姐还要好,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把单身的高翔归为“钻石王老五”,把朱迪归为“未婚老姑娘”。因为朱迪是单身,所以经常被安排加班和出差。领导认为“你的时间比有家庭的同事更方便”,加班和出差占据了朱迪很多的个人时间和社交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单身成为必然。

朱迪不拒绝婚姻,也不怕单身。她偶尔会觉得孤独,偶尔会觉得单身的生活很美好,亲戚催她结婚,朋友不自觉的示爱。唯一让朱迪担心的是她将来成为“孤寡老人”后的独居生活。“不知道会不会很难……”

电视剧《大豆田永久的儿子和三个前夫》剧照

很难确定,但困难是相对的。

在广州独自生活了10多年的子龙,学会了独居之道。这位老程序员深信技术会使人们孤独的生活变得方便。他把家电逐一升级,纳入智能家居系统,把声控音响放在卫生间,避免“洗完澡被困卫生间30小时”。工作之余,他打开手机app,开始指挥家里的扫地机器人,这样回家后地板就会一直很干净...

但是机器远不能代替人。子龙有痛风。严重的时候,他连床都起不了。倒杯水,吃点止痛药,简直是奢望。他还为此打了110。警察请开锁公司开门,给他拿水和药。临走前,警察说:“一个人太难了。找个伴。”这句话像锤子砸在子龙身上,过了很久才平静下来。

“但是谈恋爱不是买东西那么简单。怎么会有时间?”子龙说。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空年轻人和单身人口的增加,将通过未婚不育和晚婚晚育加剧低生育率和少子化的进程,给婚姻家庭制度、人性和生活方式、人口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空年轻人在巢的未来并不明朗,高龄且无人陪伴的独居老人风险需要关注。

在2013年出版的另一本书《单身社会》中,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埃里克·克莱恩伯格(Eric Kreinberg)认为,独居并没有那么可怕。面对单一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做出改变,让未来的社会和城市规划适应这种变化。

“独居和结婚一样,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而不是重塑自我和人格的唯一途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应该被排斥和歧视。相反,社会应该为独居者提供服务和保障。此外,独居不仅应该被视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且应该被视为一个机会,并带来一些显著的社会效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并不一定会让我们走向孤独和寂寞。相反,独居给了我们时间和空时间,帮助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承担一些挑战,学会独居。独自生活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社交生活中付出更多努力,建立强大的朋友和同事社交网络,并在独自享受乐趣中建立信心和找到平衡点。”埃里克·克兰伯格说。

一个人生活的王晓曦,时不时在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惧”,努力让自己的存在感更强,比如,多出去和朋友聚会,多交朋友圈,多给家里打电话.....她的努力也收获了一些“成果”:好几天没发朋友圈,就会有朋友给她发私信,问她怎么回事,“我有种活生生打卡的感觉”。

她也开始未雨绸缪,比如把钥匙藏在她家楼下水表之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想着如果自己生病了或者出了什么事,也可以找朋友帮忙。对她来说,这些都是独居单身人士的必修课。“早一点准备没有坏处!”

(应采访对象要求,所有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拂袖清风
    拂袖清风
    发布于:2022-04-27 08:13:39 回复TA
    在许多国家,单身人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单身协会提到,(来源:艾媒咨询)中国也不例外。据央视报道,民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其中7700万人独居。据估计
  1. 傲娇王子
    傲娇王子
    发布于:2022-04-27 05:59:37 回复TA
    一起,你就要考虑他的时间、喜好、感受等等,很多事情会不了了之,可能永远无法实现。想想就觉得难过!”有些人生来就是单身,他们能在单身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有些人却不是。在传
  1. 尔等乱臣贼子
    尔等乱臣贼子
    发布于:2022-04-27 10:15:37 回复TA
    为必然。朱迪不拒绝婚姻,也不怕单身。她偶尔会觉得孤独,偶尔会觉得单身的生活很美好,亲戚催她结婚,朋友不自觉的示爱。唯一让朱迪担心的是她将来成为“孤寡老人”后的独居生活。“不知道会不会很难……”电视剧《大豆田永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