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发现养老行业前景无限,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虽然养老行业前景不错,但是开一家养老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具体来说,在不同的阶段,你会面临以下困难:
一、前期困境:2013年之前
1。行业方面。
总体来看,养老行业缺乏有效的社群和统一的行业标准。
一是民办养老机构长期以来由卫生、民政等部门多重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其次,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都是模仿酒店或医院的运营模式进行运营管理。这种管理和服务的不匹配显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真实需求,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运营管理规范在养老行业几乎不存在,不利于养老行业的整体发展。
行业在服务、设施、费用、法律等方面没有明确定义标准和关系。,导致养老机构的混乱。养老行业还没有建立社区和行业标准。
2。企业端。
第一,资金投入有限。由于民办养老机构基本由个人或企业投资,缺乏政府或国有资产,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养老行业投资大,回收期长,很少有企业和个人愿意投资。虽然民间借贷是替代方式之一,但民间借贷利率高、金额小的特点会给民办养老机构带来债务负担,无形中给民办养老机构设置了很高的门槛。
融资难、成本高,导致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无奈之下提高收费,进而将低收入老人拒之门外。民营企业或个人无法超过投资门槛,行业投资严重不足,低收入老年人得不到合理且负担得起的保障,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设施设备简陋,服务内容单一。由于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都存在设施简陋、医疗康复设施缺乏的问题。虽然民办养老机构更新效率有所提高,但设备设施差、服务水平低仍是普遍问题。我国养老机构存在“养老、护理、医疗、交通”功能割裂的现象,服务功能结构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迫切的康复护理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服务人员少,基础差,门槛低。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缺乏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大多数情况下,养老机构是直接从劳动力市场招聘的,实际服务人员与期望服务人员在专业背景、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整体来看,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较低,专门的服务机构凤毛麟角。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经验是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主要服务问题。总之,相对于教育、卫生等已经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社会事业,我国养老产业专业护士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四,公立和私立机构的人群定位不明确,私立机构的服务定位缺乏层次性。公办养老机构本应服务好“五保”和“三无”人员,但事实上,多数公办养老机构由于政策优势,往往覆盖其他老年人,挤占了民办机构的发展空间空。同时,很多民办养老机构缺乏护理等级,老人入住时处于完全迷茫的状态。养老机构功能不全,缺乏分类管理,自由选择养老机构的空老年人较少。民办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少、类型少、内容单调,杂乱无章的定位最终阻碍了养老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3。政府方面。
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是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一,政府政策制定的滞后性是各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运营资金短缺、养老机构发展规模有限等主要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政府政策得到缓解。
二是政府政策效果不明显。政策覆盖面窄,政府资金支持少,导致政府政策有效性低。在基础设施方面,如公用事业、土地使用、建筑等。,民办养老机构不享受额外福利。鉴于养老机构是微利行业,优惠政策对养老机构的盈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其他人。
一是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我国老年人整体收入较低,退休人员平均月薪不到3000元,将很多老年人拒之门外。
二是传统养老观念和社会舆论对机构养老的影响。中国“养儿防老”等传统观点,塑造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神圣地位。一些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是家庭关系破裂和子女不孝的结果,这对养老机构的模式影响很大。
另外,有媒体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有违传统道德,让家属产生心理阴影,认为失去尊严,被社会和他人认为不孝。总之,阻碍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除了民办养老机构本身,还有很多。
二、现阶段困境:2013年以后1。行业方面。
任何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都离不开标准化建设。与2013年之前相比,我国养老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据调查,山东等地的养老机构在标准化和行业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一位学者以分级护理为例,论证养老护理行业缺乏行业标准。一是体现在分级护理质量水平及其代表内涵的不统一;二是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不同;三是缺乏统一、科学的分级护理规定和评价体系。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养老行业的另一大问题,即行业内没有有效的第三方监督评估体系,我国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2。企业端。
第一,资金投入和利润水平。与十几年前一样,虽然资金投入问题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融资难、投入大、利润低、回收期长等问题仍在制约着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此外,近年来,民办养老机构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困境也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2015年民政部公开数据显示,近40%的民办养老机构处于常年亏损状态,盈利的不到9%。根据对安徽省合肥市33家养老机构的实际调查,得出近75%的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近70%的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在江苏南通的调查发现,135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只有3家完全收回了初始投资本金,30%的机构亏损,30%的机构盈亏平衡。在南京,50%的养老机构认为资金短缺是养老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高昂的人力成本、管理运营成本和租金成本是养老机构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
二、服务人员。服务人口和质量是2013年以来被频繁讨论的民办养老机构的困境之一。有学者认为,专业化水平低、准入门槛低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合格的老年护理人员不到2.3万人,占护理人员总数不到7%。民办养老机构主要面临两大困境:经营困境和政策困境,而人才的聘用和培养是经营困境的核心问题之一。总量不足、稳定性差、结构不合理、女性为主、人才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欠缺是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政府方面。
与2013年之前相比,近年来政府成为学者研究民办养老机构困境来源的核心主体,政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效果不明显。政府职能的缺位是减缓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主要政策多为原则性、倡导性规定,法律效率低下,无法有效规范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此外,目前奖励补偿政策不完善,没有考虑到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补贴资金使用不合理,养老人才培养、服务产品研发等软件建设补贴支持力度不大。
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配套政策是“口惠而实不至”,即使很多政策可以对症下药,但仍然存在没有严格执行、不落实、不兑现的现象。由于不同主体设立的养老机构涉及的监管部门不同,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在政策和监管上存在较大差异。
4。其他因素。
近年来,虽然老人们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有所提高,但社会舆论仍是阻碍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养老机构有偏见。此外,一些媒体对养老机构的负面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和社会对养老机构的接受度。
看完这个,你还敢投资养老行业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