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格子铺吗?
边肖仍然记得,
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在格子铺买小玩意。
精致的笔记本、小饰品、钱包、洋娃娃...
到碗里来。
现在几乎所有商圈都很难看到格子铺。
只有80%的格子店老板也经常抱怨。
以杨家坪金鹰女人街为例,
格子铺的老板低着头坐在门口玩手机。
这里很冷清,没有一个顾客...
那时候,这个商场里有七家格子铺。
现在只有两个幸存的家庭,
是什么让格子铺这几年销声匿迹?.......
格子店
格子店是一种寄卖形式的小店。店里摆满了集装箱,被分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小格子。租下格子后,货物放在这里出售,通常由店家打理。出租人根据柜子的位置和大小付给店主租金。
反转
曾经辉煌现在落寞,月营业额3万
杨家坪金鹰女人街一楼,有一家经营了7年的格子店,算是第一批赶上潮流的。
不到10平米的店里,一排排一尺见方的小格子,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多为化妆品、饰品、钱包、钥匙扣等小玩意。
格子店老板苏先生坐在店门口,看似清闲。“没有生意,今天也没卖出几样东西”。
“我以前做银器,但是门面小,竞争大。恰逢2010年格子铺流行时尚,于是开始在格子铺做生意。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很好。可能是格子店的寄卖模式比较新,卖的东西比较多。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
苏先生告诉记者。“几年后,生意渐渐冷清了许多。可能是太新鲜了。现在大家都爱网购。”
2010年到2013年,这家格子铺的生意最火。当时月营业额高达4万,现在月营业额不过1万多,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以前生意忙的时候,加上请的那两个店员,我们三个人都忙不过来。现在我一个人绰绰有余。每月纯利润只有3000元左右,只够自己发工资。”苏先生自嘲道。
Out
这不是特例。格子店普遍经营困难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走访发现,苏先生的格子铺并非个例,位于解放碑轻轨城店的一家格子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提到格子铺的生意情况,老板一脸愁容:“生意特别不好。这些商品陈列了很久,仍然卖不出去。我们已经计划转让这个门面。”
同时,记者走访了杨家坪地下商场、解放碑金鹰女人街、黄桷坪艺术街,这些曾经是格子店落脚的地方,现在连一个格子店都没见到。
就重庆而言,格子铺的现有情况并不乐观。苏先生说:“辉煌时期,重庆一个商圈至少有10家格子店店铺,我们杨家坪金鹰女人街就有7家。现在包括我在内只有两家店,其他的不是倒闭就是转行了。”
原因
租金、创新意识、网购影响、质量...
格子店从辉煌走向没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苏先生直言,“门面租金太贵。刚开始在格子铺工作的时候,店铺的租金是3200元一个月,现在涨到了6300元一个月。我干了一个月,前20天挣的钱只够付房租。”
另一方面,格子铺以前也是求新奇求特色,但是现在时代发展太快了,新东西越来越多,而格子铺的商品还是一成不变。如果一直没有创新,格子店就很难走下去。
记者也了解了市民的看法,一位刘姓女士说:“现在基本上什么都在网上买,方便快捷,格子铺卖的也能在网上买,而且价格更便宜”。
另一位李女士也表示,已经很久没有光顾格子铺了。“格子铺的产品鱼龙混杂,小饰品都没问题,但是很多化妆品都不知道真假,所以我更喜欢去大一点的专卖店买。”
租金高、缺乏创新、网购冲击大、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都限制了格子铺的发展。那么格子铺如何突围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专家意见
格子店如何生存
网络图
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蔡说:“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发展下的商业模式变化对实体业态的经营提出了挑战,这种变化将进一步发展,不仅是格子铺,传统零售业也将面临互联网+创造的新业态的挑战。
另一方面,格子铺面面临着改变消费者行为的挑战。新的商业模式同时影响和改变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需求内容的优化、需求层次的升级、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宏观人口结构的变化都影响着格子铺的生存”。
对于格子铺的未来发展,
蔡教授提出三点建议:
一个
特色开发,包括合适的选址、合适的商品、针对合适消费群体的精致特色开发;
2
注重质量,包括商品、店铺、陈列等的质量。
三
现有路面的改造,结合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改造等。
吐温/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见习记者李伟
编辑艾米丽
雪莉乐乐
———重庆商报出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