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行业,仓库爆炸是很常见的,顺丰、三通一达、德邦等大牌企业每年都难逃此劫。那么爆炸是怎么发生的呢?公司都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且看《交通研究》的详细分析
来源|连云媒体(ID:tucmedia)
作者|聂树军(连云研究院)
*由连云传媒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1、爆仓的产生仓库爆炸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谓是一场灾难,它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偶尔也有规律。物流企业正在努力克服这一场景,提升运营能力,为客户创造更顺畅的物流体验。
1.1仓库爆炸的原因
爆仓是物流行业出现的一种现象,短时间内大量货物聚集,超过了站点的配送和承载能力,导致快速中转和疏通困难。从仓库爆炸的定义和表象来看,它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大量突然增加的启运和到达货物造成在途货物滞留,货物不能快速分拣运出,到达货物不能及时中转,配送转运不畅甚至运转瘫痪。
从导致出货量剧增、滞留、仓库爆炸的因素来看,最常见的有雨雪洪水等自然因素、电商购物节等爆发式消费经济因素、国家长假等间歇性用工荒因素、货运量区域分布不平衡、举办活动、展会等临时性交通管制政策限制等。这几种影响因素是物流企业在正常运营中发生爆仓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快递或快递加盟商因为资金链断裂、工资拖欠而跑路,最后没有及时转移发货导致临时仓库爆炸。
1.2仓库爆裂发生的时间
仓库爆炸虽然是暂时的、短暂的现象,但从多年的物流运作经验来看,其发生的时间节点是集中的、有规律的。
其中,电商和节假日导致的仓库爆仓的时间节点是确定的。JD.COM 6.18、天猫双11、淘宝双12、春节前夕都是仓爆的高发期。特别是双11,只要参与电商货物运输的企业,都是每年都会发生仓库爆炸的时间节点。
但突发的自然因素和临时的交通管制政策限制,往往会造成仓库突然爆仓,持续时间很短。而一般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仓库爆炸主要集中在夏秋之交的雨季和冬季冰雪频繁的时候。
从行业来看,爆仓的集中时间是快递爆仓主要受电商购物节影响,发生在电商购物节后2-7天。目前仓爆风险最大的双11,对快递企业的影响在一周左右。零担企业的客户主要是B端客户。由于节日囤货的影响,仓库爆仓的时间一般集中在春节前。
1.3爆仓集中在哪些企业
近年来,虽然由于仓库爆炸,商品老化严重延迟,但客户体验的急剧下降正在逐渐减少。然而,仓库爆炸仍在继续发生,但物流企业基本上都采取了应对仓库爆炸的措施,缩短了仓库爆炸的持续时间。
目前爆仓主要发生在全网快递、快运、区域网零担的龙头企业,专线、区域快递、城市配送等类型的企业基本不再出现爆仓的场景。
尤其是快递企业,经历了双11十年的货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在快递企业看来,仓库爆炸虽然不再是令人头皮发麻的烂摊子,但还是会出现。一天10倍以上货运量的爆发式增长,以目前的配送、集疏运能力,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弹性承载范围。随着日均量的不断增加,快递的分拨、揽收、派送能力将不断加强,未来仓爆将慢慢消失。
2、爆仓的现状与变化真正放量集中爆发的时候,虽然口号很响,但是企业还是舍不得。爆炸的不仅仅是仓库,还有崩溃的系统。系统瘫痪会造成分配混乱,延长爆炸时间。所以,在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中,销售额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一次次物流服务商的培训。
2.1仓库爆炸状况
现在爆炸的时间已经基本判断出来了,快递和零担的爆炸时间几乎不交叉。与普通消费者直接相关的快递爆款主要集中在电商购物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双11当天,全国各大电商全天产生快递物流订单13.52亿单,同比增长25.12%;全部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4.16亿件,同比增长25.68%,创历史新高,但仍有9亿多单需要处理,这是仓库爆炸的直接原因。
各快递公司双11订单最高飙升10倍左右,大大增加了分拨中心的经营压力。每个配送中心门口的道路两旁都排着长长的等待装卸的车辆。配送中心里,货物堆积如山,货物乱七八糟,操作人员也不像以前那么淡定。
其中,在途跟踪已经跟不上实际的发货信息,尤其是以大包裹为主的企业,大部分操作都需要依靠人工,效率不高,处理后爆的货物比普通快递多花5-7天。(连云媒体:tucmedia)
2.2仓库爆炸的演变
爆仓在物流行业已经存在多年,物流企业都在提高运营能力,避免爆仓。
从仓库爆炸的表现形式来看,经历了多次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纯人工分拣阶段、人工+机械分拣阶段、人工+半智能分拣阶段、智能分拣阶段。
在纯人工分拣的最早期,每一次货量的突然增加都会爆发,直接表现为站点内货物堆积、分拣场景混乱、进出交通堵塞等极其混乱的场景。
人工+机械分拣阶段,仓库爆炸时仍有大量货物堆积,经常发生系统崩溃,但操作场景和车辆进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人工+半智能分拣阶段,也就是现在的阶段,已经是经常发生,货物堆积明显减少,车辆调度更加科学,压车降低站点超载风险,操作系统基本顺畅。
在接下来的智能分拣阶段,仓库爆炸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人工智能调度和运力调度、自动分拣、自动装卸、不定时动态调整路线和多元化的末端配送,将大大降低物流运营商的爆仓风险。
2.3仓库爆炸引发的问题
爆仓是每个物流企业都非常头疼的问题,不仅要解决爆仓问题,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麻烦。
这些困扰表现在运营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增加、运营质量下降、企业信誉影响、客户信任度下降、消费者普遍体验满意度下降、投诉率上升等多个方面。
发生仓库爆炸,货物滞留,物流企业需要增加运力、设备、场地、人工等成本。同时,货物量大了,运行质量肯定会下降,这让物流业务中的发货人、承运人、收货人都处于焦虑之中。尤其是贵重物品和急需物品暴露在仓库爆炸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货物损坏、延迟发货等情况。在处理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互相扯皮,互不负责的现象。所以仓爆很容易降低三方的信任度和体验,伤害物流企业的品牌。
3、爆仓的解决措施解决爆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转运中心的场地和配送能力。但同时需要考虑运营成本和终端投放压力。所以解决仓爆不仅仅是解决转运环节,还要充分考虑物流运输中的各个环节和整体操作流程。
3.1接收端的订单分流
作为转运中心的入口,要解决爆仓危机,就要从源头上减轻配载压力,限制或分流配载。其中,又可分为“大小限”和“价格限”。
一般在货量高峰时,以电商件为主的快递公司如“三通一达”会提前限制大件货物的收件,以保证车辆装载率、配送效率和投递效率;同时会适当提价,稳定货量。
货物分流可分为交货时间分流和转运配送分流。比如双11当天,快递公司订单突然增长10倍以上,而分拨中心的处理能力只有平时弹性范围的2-3倍。通过有计划的延迟收款的方式,分流了货物,保证了配送中心的正常运转。(连云媒体:tucmedia)
此外,前端收到的货物可以通过均衡配送压力的方式平均分配到各个转运中心,通过路线调整降低部分站点的爆仓风险。
3.2运营商优化升级
除了前端限制和分流以降低入口压力外,最重要的运营商必须优化和升级其软件和硬件,内外兼修,并采取足够的措施来确保正常运行。但是,面对临时的、频繁的仓库爆炸,运营商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灵活的场地承载能力和灵活的运输能力等。
(1)一般临时方案
如遇临时仓爆,操作人员可临时调整路线,平均配送更多货物,租用附近仓库、拖车或压车不卸货,临时暂停配送现场压货,可先压一定量待发货处理,保证货物顺利转运发货。
近几年双11,物流企业基本都是采取“压离保到”的原则;“压总货,保主业”的方式,减轻配送站点的爆仓压力,同时终端通过优先发货,延期收货的方式解决爆仓危机。
(2)硬件升级
当运营端频繁出现爆仓,说明转运中心的场地承载能力和运输能力不足,需要进行软硬件升级。具体可以从场地面积、自动分拣设备应用、操作人员数量、场地布局、配送场地规划整体联动、场地装卸作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规划作业端的硬件设施。,提高配送站点的整体承载能力。
(3)软件优化
同时,必须对系统进行优化。仓库爆炸不仅表现在货物量的中转滞留,还表现在作业端的系统能否承受货物量突然增加的冲击。分拣系统持续支持顺畅的分拣过程,提高分拣效率,保持高准确率;运力调度系统能够及时合理分配运力,保证充足的运力储备;路由系统根据线路运量及时进行动态路由调整,拉直足够运量的线路,减少中转,减轻配送压力。
3.3交付端的多样化
作为货物的交货港,交货速度越快,数量越大,仓库爆炸的风险就越小。因此,在自有网络末端投递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投递多样化是必要的选择。
其实快递量主要是由电商平台带动的。目前日均成交量高达1.4亿件左右。今年双11件数超过10亿件,占比最高的“三通一达”自身网络末端平均2万多件,远远不足以满足如此大量的件数。
因此,应对交付终端的多样化是必要的,也是成本最低的选择。除了现有的自营网点、加盟网点、自提柜、中继站、第三方代收代理、代理点外,还可以临时利用小区内的超市、物业看守、临时提货点、无人机、无人车等手段,实现投递端的广泛多元化,拓宽投递出口,提高投递效率。
3.4数据预测,早期预防
汽车行业有句话叫“维修代替保养”,充分说明了早期预防的重要性。将其引入物流行业作为仓库爆炸的解决方案也是适用的。应用该方法,必须借助物流大数据做好日常货物动态监控,以数据为导向,提前部署,加强防范。
目前,大型全网快递、快递企业,尤其是菜鸟等互联网驱动的物流企业,早已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纷纷搭建自己的物流大数据系统,捕捉日常运营中的量、品类、客户、运力、作业质量等各种画像。这些数据完全可以应用于仓库爆炸的预防。通过大数据监控客户的发货周期和货量高峰对运营的影响,做到提前预测,尽早布局,合理安排,平稳运营,降低爆仓风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