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现金流量表模板(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太全了)

后台朋友经常咨询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今天为大家准备好了,赶紧收藏吧!


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已收到退税

=(应收备抵期初余额-应收备抵期末余额)+补助收入+本期所得税贷方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1)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现金流量表是根据两个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的,数据难以准确,这一项留到最后一栏。计算公式为: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2)

=《补充资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2中反向挤压产生的数据与公式1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


4。为商品和服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费用(不含税)+(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员工的现金

=本期应付工资科目的累计借方金额+本期应付福利费科目的累计借方金额+成本明细表中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和管理费用中的制造费用。


6。缴纳的各种税费

=各明细科目“应交税金”本期借方累计数+各明细科目“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累计数+各明细科目“管理费用”“税金”本期借方累计数+各相关税目“其他业务费用”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费,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不含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不含工资、福利、劳保、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损失、含税全部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不含工资、福利、劳保、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从投资中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短期投资期末)+(长期股权投资期初-长期股权投资期末)+(长期债权投资期初-长期债权投资期末)

在这个公式中,如果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将在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投资收入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期末应收利息-期初应收利息)-(期末应收股利-期初应收股利)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算”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

比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的本金。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不含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式中,期末数小于期初数的,计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6。投资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不含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务投资期末数-长期债务投资期初数)(不含投资收益或损失)

在此公式中,如果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计入投资回收收到的现金项目。


7。支付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

如果投资没有按期到位,就要罚款。


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贷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贷款期末数-短期贷款期初数)+(长期贷款期末数-长期贷款期初数)


3。收到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

如果投资者未能按期支付股权,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短期贷款期初数-短期贷款期末数)+(长期贷款期初数-长期贷款期末数)(不含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不含利息)


5。分配股息、利润或支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金额+利息费用+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应计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费用。


6。支付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

如融资费用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支付的现金(购买本公司股份、归还联营单位联营投资等。)、企业分期购建的固定资产、除首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期间支付的现金等。


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

现金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期末余额-现金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的现金等价物很少,所以这个公式中不考虑这个因素,如果考虑,也要相应填写。


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本项目根据利润表的净利润填列。


2。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注:不包括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折旧+管理费用折旧。

或者:=累计折旧结束数-累计折旧开始数。

注:未考虑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累计金额。

注:未考虑无形资产导致的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累计金额


6。待摊费用减少(减少: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入)

个人怎么靠流量赚钱

根据固定资产清算和营业外支出(或收入)进行明细账分析。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和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费用-应收票据贴现利息


十一。投资损失(减:收入)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为加号,贷方余额为减号)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十三。库存减少(减少: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账款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款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付款(期末数-期初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公式大全


一、偿付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指数越高,流动资产流通越快,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公认的200%,中国的150%更好。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国际上的分数比例是100%,中国是90%左右。


3.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指标越高,负债水平越高,经营风险越大,资金成本越低,生产经营。保守比例不高于50%,国际公认的好于60%。


4.长期资产适宜性比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二。资本分析:


1.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标越高,资本保全越好,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债权人利益越有保障。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数越高,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资本积累能力越强,安全状况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大。


三。盈利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范围为20%-50%。一般稳定性相对合理、流动性强的商品,毛利率较低。设计新颖的特殊商品(时装)毛利率高。


2.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反映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


3.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4.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5.主营业务税率=主营业务税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6.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该指标高于企业资产结构,与经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反映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股东期望平均每年的股本回报率超过12%。


8.不良资产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总资产*100%


9.资产损失率=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年末总资产*100%


10.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平均净值/固定资产平均原值*100%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3.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14.长期资产适宜性比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15.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6.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7.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18.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19.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20.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1.主营业务税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22.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2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24.管理费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5.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100%


27、销售现金比率=销售现金/销售额


28.经营指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


29.现金比率=现金余额/流动负债*100%


30.现金流量负债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100%


31.现金负债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负债*100%


32.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100%


33.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3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的天数/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净收入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金销售收入-销售折扣和折让。


35.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36.库存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库存周转率


3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8.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


40.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41.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42.总资产回报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


现金流量表可以这么编


第一步:竖立框架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由资产负债表右下角的未分配利润科目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的货币资金科目(期末减期初,现金净增加额),这实际上是教科书上的一种间接方法。


但不得不说,从利润表净利润调整,而是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调整,是为了有一个整体概念,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纳入资产负债表,让三个报表的关系更加清晰。注意我们要做的是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原理差不多,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第一步:列示资产负债表差异,即在期初-期末栏后增加一栏差异,分别填写各项目的期末减去期初数。是的,都是结尾减开头,所以你不用担心这个数是增加还是减少,结尾减开头还是相反。原因请参见下面的步骤2。下图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中一些项目的汇总:



第二步:拆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即引入利润表项目。此时根据利润表项目的性质(见教材公式)填写相应的现金流量表项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填写需要调整的项目(如应收应付款项、预付款项等。).怎么填?


看下面两段的解释。记住,在这一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所有项目都必须在平衡前填入现金流量表(平衡是现金流量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最后一项——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①=0),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平的,未分配利润是利润表所有项目的加减。


先说加减法:

把未分配利润差额看作整个利润表,把资产负债表左侧除货币资金差额栏以外的项目全部移到右侧,这样在调整销售收入时,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是“减(期末-期初)”,而预收账款是

另外还要考虑现金流量表本身的符号。在计算现金及等价物的增加额时,所有的现金支出项目都是负数项目,但在流量表的项目列表中要填入正数项目,所以与这些项目相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与上面正好相反,即从左边移出的项目都被加上,右边的项目被减少。因此,在调整销售成本时,预付账款为“正(期末-期初)”,而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为负。所以这几个科目虽然和未分配利润同侧,但是正反两方面是相反的。

以上之后,如果①=0,则大帧结束;如果不等于0,就找原因,现在找原因很简单。


第二步:修复细节


方法论上,以工作底稿法为斧切出基本框架(第一步),以分析填充法为刀修补细节(第二步)。T账法(一贷一贷)的原理用于切割修复。实际上,教材中提到的三种方法都是相互使用的,列出不同的方法只是为了突出某一种方法的特点。


第一步已经做好了大框架,现在开始分析填列。方法就是“拆”!根据什么拆,总账明细账,方法是做一个分析填列清单,列出要填列的项目,借方和贷方,并进行核对。下图显示了分析列表中某些项目的简化形式:



下图显示了总帐中某些科目的简化形式。把它放在分析表单的右边,同样的表单很容易查看:



需要分析最基本的项目来填写,包括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和财务费用等。调整时要遵循有借必有贷,贷款必须对等的原则。在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如果减去一个项目,就必须增加另一个项目,否则,原本平衡的表就会不平衡。这个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现金流量表本身的符号。有时现金流入项目加一块,现金流出项目也加一块,而不是减一块。

对于借贷双方的分析,应纳税额主要是根据明细的账户性质,比如投入产出、退税,签是需要大家琢磨的。应付职工薪酬是跨项目的,借方系列支付职工现金,贷方是需要减少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除此之外,个人代扣代缴也是原则。财务费用只是借方明细。这是三种主要情况。如果其他项目需要根据需要细分,还是会按照这个方法划分,再细也不会混淆。


支票项目中,每一项目的借方编号-每一项目的贷方编号=该账户的净账号(以该账户的贷款性质为准),两者之间的减法②应等于0。验证很重要。账户变动后发现①不等于0。先看检查项目。如果某一项的检查项目②不为0,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原因。这种检查方法还可以检查错账,发现会计上错账是几次错账后做的。


其实上面的一些原理在教材中也有提到,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而且现在手工编制的表格很少,大部分都是直接在电子表格上点击公式,这就使得这些原理简单的古老方法接近失传。



原理总结:


1.现金流量表是拆开的,不是拼凑的。网上流传的教材编写方法,各种公式,秒杀,多是针对项目后期调整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概念。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使把这些公式背下来,实际应用起来还是有所不足,因为这个调整是开放式调整,很容易被遗漏。一旦有任何遗漏,你就要把之前做的每一个调整都翻倍,最后基本上就是“了”因为现金流量表遵循的是借贷对等原则;


2.借了就要借,借了就要对等。是的,这是一句绝对正确的废话,但绝对是真的。既然你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是基于这个原则,那么第二张报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循这个原则,肯定是走偏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我们床上聊
    我们床上聊
    发布于:2022-04-27 11:10:56 回复TA
    。4。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或=无形资产贷方累计金额。注:未考虑无形资产导致的对外投资减少。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累计金额6。待摊费用减少(减少: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
  1. 钱苇晨娴
    钱苇晨娴
    发布于:2022-04-27 23:44:25 回复TA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 符鹏永威
    符鹏永威
    发布于:2022-04-27 23:44:25 回复TA
    漂亮的女人悦目,成熟的女人悦心。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