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I财经社许歌马伟兵杨乔
编辑|孙静杨杰
等了两个月,原华已经记不清自己打了多少个维权电话。
4月中旬,浙江湖州人原华在寺库平台上托运了一块名表。根据平台规则,商品售出后30个工作日内退款,即6月30日前到账。但是直到今天,原华卖手表还没有收到超过3000元。“一直没有消息。客服说财务很忙。我们拨打工商电话投诉。人们建议我们上诉。”
寺库曾是“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2017年9月在美国上市。今年1月11日,寺库发布声明称,已收到创始人李日学的私有化要约,寺库拟以每股3.2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较2017年寺库上市时的初始发行价低了近75%。上市四年后,截至9月3日收盘,寺库股价仅为1.73美元,较发行价下跌87%。
电商平台生意越来越差?
不满的消费者和供应商们陈光是寺库的老用户,但她发现,最近寺库平台上的大部分产品都处于“货源紧张”的状态。陈光称,她于8月4日在寺库平台购买了三款化妆品,一直等到8月底,平台仍迟迟未发货。一问,客服的回应是“没货”。陈光立即申请退款,但客服以“系统改造升级”为由不接受她的退款申请。
陈光告诉AI财经社,她买的两件300元以内的商品已经成功退款,但最贵的一件1500元左右的口红还没有退款。“客服没告诉我具体时间和原因。”陈光说。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252条关于“寺库不予退款”的投诉,大部分集中在近两个月。
针对这些情况,寺库客服告诉艾财经:“商品配送一直在陆续催促安排。由于海外疫情严峻,配送时效受到影响。”但目前,对于这些商品何时发货、退款以及如何补偿用户,寺库平台并未给出具体的回应和解决方案。
也有供应商和寺库有差距。2020年下半年入驻寺库的供应商虞雯告诉AI财经社,在她自己的品牌发展爆发前,已经被平台拖欠了近50万元。
据了解,供应商与寺库平台签订的合同约定,货款结算周期为“N+1”。比如平台会在9月20日之前结算8月份的销售额。“寺库的支付结算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我们把货挂在寺库的自营品牌店。用户购买付款后,钱直接打入寺库账户,然后平台跟我们结算。”虞雯说。
然而,根据虞雯的说法,自从她进入该平台以来,她几乎从未按时收到过结算款。于是今年年初,文玉决定退店。“货款结算不了,退货流程走不了。之前给平台交了5万的押金,现在拿不出来了。”虞雯表示,对于款项何时结算以及平台内部出现了哪些问题,寺库并未给予正式回应。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多家寺库平台商家未收到货款;寺库表示,正在优化现有供应商的组合,制定新的合作标准,陆续梳理特别小的商家和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商家,在清理完所有财务流程后,陆续与不合作的商家进行清算和支付。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有供应商表示,寺库给出了一种“财务结算”的方法,即商家的货款以金融贷款的形式给供应商,再由寺库向金融机构还款。但也有供应商担心,这笔贷款是以商家的名义,还是有风险的;也有供应商反映,寺库没有及时还款,导致利息增加。对此,寺库方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根据8月底到9月底付款时间的调整,寺库需要额外支付利息。寺库第一时间核实了这一情况,明确这期间产生的额外利息由寺库承担,这一内容也已经和商家进行了沟通。调整的具体原因是供应商财务公司内部系统升级,原来的35天还款时间统一调整为90天,导致供应商的付款时间延长。
针对AI财经,寺库表示是“商家恶意抹黑寺库”,并发来律师函。该负责人表示,寺库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公司现金流正常,不存在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商城运营一切正常。
一位寺库内部工作人员向艾财经解释,供应商事件是因为8月26日曝光的80万元行政处罚引起的。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中发现,在寺库平台某洗护套装中,产品详情页标注的功效为特殊化妆品,但经核实,该产品不属于特殊化妆品,因此被罚款。
“在和供应商签合同之前,我们有一个约定,如果他们把违规商品上架,我们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要承担所有责任。”寺库表示,在平台查询供应商货款后,发现供应商剩余货款不足80万元,因此查封了供应商剩余货款。最近已经返还了一部分被查封的货款,现在供应商的货款金额为40万元。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不止一家供应商要求“货款”。在一个名为“寺库-还钱”的微信群里,有200多家供应商。但寺库否认了这一点。
寺库的“转型”努力寺库成立于2008年,最初以二手奢侈品的线下寄售为主,后来业务重心开始转向新奢侈品销售。2011年,寺库成立了首家线下奢侈品体验店。
到了2012年,奢侈品电商经历了一次大洗牌。与寺库同时建立的平台,比如尊尚。新浪奢侈品,品聚。已经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
2017年9月,顶着“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光环,寺库登陆纳斯达克。然而,上市首日,寺库股价从开盘时的12.1美元跌破13美元发行价,当日收于10美元,较发行价下跌23%。
2019年,另一家奢侈品电商平台Shangpin.com突然破产清算,寺库成为行业幸存者。曾经,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个行业。2018年下半年以来,寺库股价一直呈下跌趋势。截至9月3日收盘,寺库股价仅为1.73美元,市值1.22亿美元。
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寺库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和1.61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0.14亿元。2020年第三季度,寺库总收入13.73亿元,同比下滑29.3%;净利润2175万元,较上月增长247.7%,但较去年同期仍下滑64.3%。
在电商行业分析师李成栋看来,寺库作为垂直电商平台,在奢侈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无法获得过高的毛利率。截至目前,寺库最高毛利率在2019年第一季度达到21.1%,此后每个季度均未超过20%。
目前,寺库尚未发布2020年度财报和2021年上半年财报。业内有声音认为,这可能与寺库私有化退市有关。但一旦完成私有化退市,这意味着寺库美股上市之旅将以市值缩水70%以上的惨淡局面结束。“供需不平衡,企业处理不好供应链,满足不了用户,这是必然会发生的。”李成栋认为。
2020年6月,曾经试图依靠疫情实现逆势增长的寺库“与趣店抱团取暖”,开发奢侈品电商品牌“万里木”。趣店宣布以高达1亿美元认购寺库28.9%的股份,成为寺库第一大股东。然而,半年后,天普图书馆宣布以每股3.27美元的价格私有化。与当时每股9.80美元的收购价相比,趣店的投资损失了66%。
寺库的活跃用户增长也在放缓。2020年第三季度,寺库活跃用户数仅为52万,增速未见起色。2018年第二季度,寺库活跃用户同比增速为97.6%,但到2019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字已降至50.9%。尤其是2020年,活跃用户数增速大幅放缓,去年第一季度降至11.5%,第三季度降至7.5%。
而直播补贴成为奢侈品电商吸引用户的“法宝”。2020年12月,寺库计划在北京推出直播基地,可同时容纳300名主播。据寺库官方透露,寺库奢侈品直播业务月交易额近亿元,站内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近200万元。
此外,寺库还与Aauto faster进行了合作。在去年Aauto更快的“616品质购物节”中,5个多小时的直播最终带来了1.05亿元的成交额。
去年“618”期间,寺库还推出了“瓜分2亿元奖金”的活动,刺激活跃用户数。只是与其他平台几百亿的补贴金额相比,寺库的2亿元就有些“小气”了。财报显示,截至去年6月,寺库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12.03亿元;截至9月,寺库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7.94亿元。从这个角度来说,“补贴”游戏对寺库来说压力太大了。
寺库也意识到了奢侈品电商发展的瓶颈。从2013年左右,寺库CEO李日学强调寺库不仅仅是奢侈品电商,而是高端消费服务平台,开始将业务拓展到服装箱包、珠宝、美妆、护肤等多个品类。
寺库上市后,开始围绕高端消费和新零售场景进行战略布局。2017年11月,寺库启动“5+2+1”战略,新增青岛、长沙、杭州、厦门、天津五家线下体验中心,并与两家高端定制酒店合作;此外,还以品牌直接签约合作的形式引入了一批品牌旗舰店。
寺库一度放下姿态,抨击下沉市场。2018年,处于社交电商的发展期。当年6月,寺库推出社交电商“库店”,主要涵盖生鲜、百货、美妆护肤等。上线半年,店主人数达到10万,平台GMV过亿。然而,2019年下半年之后,库典鲜少被外界提及。
近年来,寺库致力于“精品生活方式”生态的布局。财报显示,目前,寺库有寺库业务、寺库财务、寺库智能、寺库社区四大板块。但目前奢侈品的销售仍占寺库总收入的90%。
为了提升业绩,今年7月寺库13周年之际,创始人李日学还宣布,集团启动新战略,通过直接加盟、联合合作伙伴等方式,在全国开设300余家新零售门店“城市第三空间”,为会员提供二手寄售、维修、鉴定、私人订制等专业服务。这一最新行动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奢侈品电商生意难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与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习惯有关。对于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大部分消费者还是认为线下实体店交易更“安全”。腾讯发布的《2020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数字化行为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超过80%的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会选择线上调研、线下购买的“理性”方式。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后,贝恩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近23%,仅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就逆势上涨48%,销售额预计超过3460亿元。这是寺库扭转乾坤的机会。随着线下奢侈品店受疫情影响,天猫、JD.COM等电商平台也逐渐与奢侈品品牌合作,将奢侈品的新“店”转移到综合电商平台,但这也无形中给奢侈品垂直电商带来新的压力。
然而,李成栋透露,奢侈品牌对在线业务仍然不太“感冒”。
姚科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阿里和JD.COM在奢侈品方面投入很大,但合作品牌不多。“花大价钱很难赢得品牌的青睐”。据一位观察人士说,这个圈子讲究的是贵族文化,用钱是不能随意撼动的。
新人成为炮灰。去年,该店高调推出万里木奢侈品电商项目,号称投入数百亿补贴。但今年7月,万里木被告知开始清理库存,人员已经分流到其他项目。从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趣店仍然依靠现金贷收入,但整体销售收入下降了92%,销售佣金收入下降了37%。趣店解释称,主要与万里电商平台销量下滑有关。
此外,“如何保持保真”也是对整个奢侈品电商行业的“灵魂追问”。国内假货一般分为“山寨货”和“走私水货”。周婷说,他早年做过研究,发现国内网上奢侈品的假货率高达80%,连先锋走秀网都栽在走私货里。“如果品牌授权给你,价格肯定高,但是电商客户看重的是价格,有的企业就要进口水货,10个水货1个正品就有利润。”一位从业者说。
也很难识别商品。品牌只识别从正规商店购买的商品。虽然万里木等平台都提供自己的鉴定服务,但周婷发现,目前通用的鉴定方法并不是奢侈品行业公认的标准,这也为造假提供了土壤。
为什么奢侈品电商很难做出一定的规模?安百里咨询公司创始人庄帅认为,奢侈品数量少,产品少,与电子商务追求规模的本质相悖。“JD。COM狂推奢侈品几年了,但后期不会推太多,因为量上不去。”
同时,庄帅认为,奢侈品电商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在平台消费时没有“满意度”。从根源上来说,奢侈品用户更注重体验和服务以及高于物欲的精神享受,这使得奢侈品消费天然依赖于线下场景,但这是电商难以满足的。即使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波士顿咨询集团和腾讯营销观察都有报告称,疫情稳定后,中国奢侈品网购占比升至30%,但这一数据印证了线下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流渠道。
(邵蓝捷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原华、陈光、虞雯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