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国人开始有钱了。他们经常利用旅游业的机会到国外购物。根据国际调查数据,中国人在国外购物的人均支出已达8000元,不包括国际旅行费用,到美国的人均支出已上升至12000元。正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各国商店的工作人员学习了中文,并介绍了中文支付宝以及其他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支付方式。
然而,如果中国消费者经常去国外购物,价格就太高了,对一些国际化妆品和护肤品品牌,或一些进口食品和药品的需求也在上升。于是一个网络购物产业应运而生。所谓网购就是为国内消费者购买海外商品,主要是因为这些商品在中国很难买到。网购代理商主要是海外留学生或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他们通常在国外购买商品,并通过人肉将其带回中国,而国内消费者只需支付部分购买费。
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者对海外产品的巨大需求,许多人加入了采购代理的行列,而那些最初进入采购行业的人现在已经赚了很多钱,不值得一年赚几百万。据中国报道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海外采购规模已达2601亿元。
为了获得更多的网购业务,很多人把微信朋友圈变成了商业圈。然而,一些采购员觉得自己只负责代他人采购,利润率不高,于是开始欺骗消费者,即将国内假货冒充国外真货,牟取暴利。
2020年,《中国青年网》曾曝光一起涉及6亿多元人民币的化妆品走私案。随着这一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海外采购代理”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更令人担忧的是,据相关统计,采购行业60%的采购产品属于“水货”,即假货。一些采购代理“冒险”,选择走私业务。
据我们所知,采购代理的基本惯例是:首先,人员和货物都在国内,假装是海外采购代理。许多人把国内山寨商品当作真正的海外采购商。这些人主要利用喜欢海外奢侈品但对海外奢侈品“知之甚少”的国内消费者来欺骗消费者。
第二,人们生活在国外,但商品是从国内的家庭作坊制造商那里购买的。采购企业为展示消费者而拍摄的产品是真货,而交付给消费者的商品是假货。消费者通常相信采购商发送的照片,但他们真正得到的是假冒商品。
第三类是真与假的混搭。销售真假商品让消费者觉得这个海外采购代理企业是正宗的。如果它卖的都是假货,就不会长久。这种海外采购代理相对隐蔽。今年1月,消费者刘女士(AndyLau)看中了一双法国知名品牌的鞋子。他还找到了一家值得信赖的网购机构,在柜台花了4100元买了一双8000元的“奢侈品”。然而,在收到货物后,他们发现鞋子是假的,而且装运地点不是购买鞋子的法国,而是中国义乌。显然,当消费者购买真假混合的商品时,很容易欺骗消费者。
现在,既然海外采购行业60%的商品仍然是假货,为什么国内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一旦手头有钱,他们就会盲目追求一些海外奢侈品牌,但消费者对各种奢侈品牌知之甚少,这给了海外采购商一些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国内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
另一方面,即使今天的消费者发现海外采购企业在购买假货,中国也没有针对采购行业的具体监管法律法规。当消费者在网上交易而没有保证时,他们只能在遇到假货时“感到厌倦和损失”。此外,有谁在购买代表海外买家购买的商品后,发现他们购买了假货,然后到处宣传?因此,这种损失不得不承认。
在这方面,我们建议喜欢代表海外客户购买的消费者最好去正规电商平台的官方或直营店,这样就不容易买到假货。如果他们不小心购买了假货,他们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打击假货并要求赔偿,以维护他们的权益。此外,你也可以在机场的免税商店购买。一般来说,免税店的产品是正宗的,有保证的,所以你不必担心买假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