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开伟是中国著名的财经作家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中国游客每年在国外的花费约为1.2万亿元。全年,中国人购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并继续保持着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的称号。
看到令人担忧的消费外流数据,我相信它会刺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消费外流似乎已成为常态。根据相关数据,2012年至2014年,中国出境购物人数分别约为7500万、9000万和1亿;海外中高端购物消费约为5100亿元、6000亿元和1万亿元。可以看出,海外购物的数量和海外购物消费量都在逐年增加。此外,中国一带一路一出国,可以预测到越来越多的海外购物和更多的消费。
当前,消费外流趋势如果长期不扭转,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是造成大量消费资本外流,对扩大内需产生不利影响,阻碍中国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二是打压全国消费性制造业,导致大量生产中高端消费品的制造业进入减产状态;第三,中国“大众创业和创新”经济战略的障碍将加剧中国的社会失业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确保社会稳定都是不利的。总之,这不利于改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显然,面对消费外流及其趋势,中国政府不应无动于衷,更不应掉以轻心。我们要高度重视,从战略战术上采取有效对策,从根本上扭转消费外流的趋势。
当前,我们首先要深入分析这种消费外流现象的成因,掌握扭转消费外流趋势的主动权。据分析,消费外流的主动性有四个原因:一是进口商品税率高,特别是奢侈品关税和消费税高,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差距扩大一倍。数据显示,中国的中高端消费价格确实远高于国外。酒类产品的平均价差高达64%,最大价差高达85%;手表的平均价差为33%,最高价差为83%。消费者通常会购买服装、香水、箱包、化妆品和皮鞋,且价差低于30%。其次,国内市场仍然存在分割和各种利益壁垒,导致流通成本过高,环节过多,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第三,外国品牌根据中国居民的消费特点和趋势制定了特殊的定价政策,吸引中国居民到国外购物。四是民族工业素质不高,品牌效应贫穷,难以吸引国内消费者。
找到原因后,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甚至政府也应该在某些方面做出利益“牺牲”。一方面要抓紧落实消费需求方面的优惠政策,抓紧进口关税和消费税改革,把进口关税和消费改革作为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并把它放在改善经济运行环境的政治高度。同时,推进国内商业流通企业减免税,降低流通环节的直接税和间接税,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关税和消费税,缩小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奢侈品与国外价格的差距,从而降低终端销售价格,为减少中国居民海外消费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物流改革,鼓励国内高端零售业发展,提高国内高端零售业应对“消费升级”的能力;同时,建立跨境物流组织,通过物流快递渠道有序组织跨境网购,消除国内进口商品渠道过多现象,减少进口商品流通环节,降低进口商品成本;充分发挥价格监督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进口商品涨价的监督,防止各种乱涨价、乱涨价,切实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为减少中国居民的海外消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密切关注中高端商品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方面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水平,加强对民族产业的支持,培育“优质消费”品牌;加快国内消费品特别是高端奢侈消费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增强国内民众对国内商品的信任,激发国内民众的消费兴趣和欲望,留住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以刺激中国国内需求,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