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反欺诈应用”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你
本报记者尹平平鲁畅
张思琦不在家的时候,他的母亲收到了一张快递:138元。母亲毫不犹豫地为儿子买单。
张思琦回到家,打开快递,发现里面有一件他从未订购过的破背心。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先后向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投诉。他们相互推诿,说他们无权透露或找不到发件人的信息,然后干脆拒绝接听电话。
张思琦不知所措,突然想到了反欺诈应用。单击以打开报告。出乎意料的是,他很快就接到了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的一系列道歉电话,称对方的收款账户已被冻结,并退还了被骗的138元。
张思琦(NicholasTse)在他经常访问的游戏论坛上写下了他使用反欺诈应用程序进行报道的成功经验,然后被网民发送到了屏幕截图微博并被广泛转发。很多网友说:“现在就下载反欺诈应用吧!”
从…起公安部刑侦局该组织开发的应用程序“国家反欺诈中心”于今年初春在各大应用商店推出。之前,由北京市公安局开发的应用程序“国家反欺诈”已于去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多个反欺诈应用只是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反欺诈预警的最新手段之一。在反欺诈应用的背后,还有一个全面的电信网络欺诈预警系统,可以准确发现潜在的受骗者,尽快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
这行不行?
张思琦遇到了一个常见的“快递盲售”欺诈:欺诈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您的快递信息后,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发送廉价商品,如数据线、指甲剪和劣质衣服。在签名时,有些人记不起自己是否买了它,而另一些人则被他们不知情的家人收取——简言之,他们付了钱后发现自己在开快车后被骗了。
以前,由于单笔金额不高,很多人懒得折腾,或者没有办法投诉,所以不得不放手,这给了犯罪分子一个机会。现在,使用反欺诈应用程序举报功能,您可以不出门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欺诈电话和短信可以直接从邮件列表中检索。如果手机上有欺诈网页的截图、屏幕录音或通话录音,也可以通过单击上传。
欺诈者的手段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推陈出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电信欺诈主要依靠打电话、发送短信和点击网页。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第十支队副队长赵炜告诉《新华每日电讯报》,近年来,他通过添加微信或QQ好友自称是老领导和同事。他先接近你,然后向你借钱,即所谓的“假扮熟人”诈骗;或者以坠入爱河的名义,鼓励你投资或赌博牟利,即所谓的“杀猪盘”,成功率更高,金额更大。
魔鬼只有一英尺高,道路只有一英尺高。欺诈与手机的联系更加紧密,安装在手机上的反欺诈应用应运而生。在反欺诈应用程序中,有许多身份验证功能。例如,如果你不确定在QQ上与你聊了很长时间的“妹妹”是否真的爱上了你,或者你不确定那个吝啬的男人是否在等着“养肥你、杀了你”,你可以点击“全国反欺诈应用”上的“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要求另一方进行人脸识别以验证身份。在这个链接中,对方是男性还是女性一目了然。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发起方只知道对方是否通过了验证,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信息。只有在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才能获得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如果另一方未能在3小时内完成认证请求,其身份和目的值得权衡。
如何快速准确?
反欺诈应用程序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潜在的受骗者?赵炜告诉记者,应用反欺诈平台背后有强大的支持。预警平台的核心之一是公安机关掌握的欺诈相关数据库。
数据库包括公安机关已明确认定为诈骗的电话、短信、应用、网站、社交账号等,以及群众举报的一些涉嫌诈骗的数据。一旦有人的手机接触到数据库中的欺诈来源,比如你接到欺诈电话或点击欺诈网页,公安机关会在后台快速与你联系并发出预警信息。
此前,警方会给可能被工作电话欺骗的人打电话,提醒他们刚刚接触到欺诈内容。然而,由于诈骗的常见方式之一是假扮公安机关,许多人接到奇怪的电话,听说对方自称是警察,立即回答:“你说那个电话是诈骗?我认为你是诈骗!”马上挂断。还有一些更为谨慎的人,只要是不熟悉的电话就不接,警察也没有机会发出预警。
考虑到群众很难识别,自2019年11月起,反欺诈专号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地方公安机关统一使用96110作为一个传出号码,打电话提醒相关人员,他们已经接触到欺诈信息,应该保持警惕。赵炜告诉记者,由于这个数字有110个,得到了公安部门的高度认可,反欺诈预警电话的首次接通率和说服成功率提高了34%。
在注册时,反欺诈应用程序鼓励用户尽可能改善个人信息,并填写详细的地址信息和紧急联系人。这样,一旦公安机关发现你有被骗的潜在风险,可以迅速联系你所在街道的派出所,必要时予以劝阻;或者联系你的紧急联系人。例如,对于一些易受伤害的老人和未成年人,警方会联系他们的孩子和父母,并相互劝阻老人和儿童。
今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以类似方式截获了曾女士高达3000万元的损失。北京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在工作中发现了网络投资欺诈的线索。被骗者来自东城区。他们迅速联系东城公安局,帮助劝阻他们。不幸的是,他们未能在第一时间联系被骗的曾女士本人,但他们知道了曾母的地址,所以他们来到门口解释情况。
在曾母的配合下,警方发现曾女士远在加拿大,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一个陌生人。她准备卖掉自己的房产,筹集3000万元参与被对方愚弄的网络投资。在警方的反复劝阻下,曾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避免了巨大损失。
仍在读高中的刘如伊告诉记者,她在暑假睡觉前一天玩手机游戏时误碰了弹出页面。她没有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她没想到晚上会收到96110发送的几条反欺诈预警信息。她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警察局问她是否受到网络诈骗的威胁,并指出这是她在查看手机时误触的页面电信潜在的欺诈。
刘如伊觉得奇怪的是,她的手机上没有安装反欺诈应用程序。警方告诉她,她的父母在她手机上安装的反欺诈应用程序中选择了“群反欺诈”功能,并将她女儿的手机号码添加到群中。这样,如果小组中的任何成员在其手机上有欺诈相关操作,组长的家长也将同时收到预警。警方可以通过她父母的登记信息迅速找到她。
它会“太宽”吗?
在传统印象中,大多数受骗者都是老年人。然而,赵炜告诉记者,大学生反欺诈教育也是重点和难点。每年暑假,大学生被骗的人数都会显著增加。有些人想在节日期间赚点零花钱,因此他们很容易参加网上刷卡等活动并被欺骗;有些人购买昂贵的名牌鞋或手机,被虚假的网上贷款公司欺骗。
“大学生通常相信自己有知识和文化,不会轻易上当受骗。即使他们有学校安排的反欺诈宣传课,个人也可能不听;或者他们下载了反欺诈应用程序,但在离开教室时卸载了应用程序。”赵炜说:“现在的大学生实际上手头有很多钱,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属于一个相对容易受骗的群体。”
在北京一所大学学习的大二女生苏敏珊告诉记者,她删除了建议下载的反欺诈应用程序。
“它的功能如此强大,以至于我可以知道我接了谁的电话,我看到了什么网页,我添加了谁作为朋友,以及它是否太宽,无法保护财产安全?”苏敏珊说,“我担心如果我在手机上安装这样的应用程序,我的通话记录、网络记录、聊天记录、网上银行账户……我手机上的所有操作都会被知道。”
赵炜特别理解年轻人的担忧,认为大家关注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是件好事,但在她看来,上述对反欺诈应用的担忧太多了。“现在,你需要打开一些权限才能下载和安装任何应用程序,无论是购物、观看视频还是背诵单词。安装反欺诈应用程序所需的权限不超过其他应用程序。”
2019年12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的通知》《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该通知明确规定了应用程序的隐私和许可政策。赵炜告诉记者,反欺诈应用程序所需的用户许可也严格遵守这一规定。
“我们没有充分关注所有注册用户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以判断涉及哪些欺诈。我们的做法恰恰相反。”赵炜使用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说:“一个诈骗电话就像一个被诊断的病例。”2019冠状病毒疾病患者。警察追踪通过欺诈电话联系的人,就像医生追踪他们一样冠状病毒病人的脚印。医生知道新冠患者接触过谁,然后对谁进行核酸检测和分离。警方将向欺诈者联系的任何人发出反欺诈警告。"
安装后是否完全安全?
因为在短视频在平台上,连接奇装异服在线直播,推广反欺诈应用,河北秦皇岛警官老陈突然在整个网络上走红,这也让网民感受到了基层警察的意图。“国家反欺诈应用有多棒”的条目也曾被推上微博热门搜索列表。
赵炜表示,“国家反欺诈”在研发初期的主要功能不是预警,而是重点向用户宣讲反欺诈知识。目前反欺诈应用程序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全国各地典型的电信欺诈案例。当电话里有更多的骗子时,你就不能分辨出电话里是什么样的骗子。当电话里有更多的骗子时,一定有打电话的目的。
“反欺诈不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应用,公安机关也不能单独解决。它还需要全社会多个机构的共同参与与合作。”赵炜说,“由于欺诈手段层出不穷,被骗情况多种多样,作为个人,应该像中医‘防病’和西医‘接种’一样,积极了解反欺诈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张思琦、刘如伊和苏敏珊是笔名)
资料来源:新华日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