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年度最大风暴”涉及6000多起集体投诉。
美容品牌双十一促销展期?
最近,由于预售价格比双11的现货价格高66%,欧莱雅被大量消费者投诉虚假宣传,相关话题也纷纷涌向微博热搜索。《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欧莱雅在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数量已超过1.2万件,涉及该事件的集体投诉数量已超过6000件。不仅是欧莱雅,而且雅诗兰黛、Fulaishi、玉兰油等许多主要化妆品品牌在双11促销活动中也有很多例行公事,消费者纷纷投诉。针对这一事件,李佳琦和薇娅于11月17日晚就欧莱雅口罩的售价与品牌直播的售价之间的差异发表了声明。据说,如果该品牌在24小时内不解决问题,主持人之间的直播将为消费者提供补偿方案。在此事解决之前,李佳琦和薇娅均表示将暂停与欧莱雅在巴黎的官方旗舰店的所有合作。
发现
欧莱雅面膜的首次销售价格比双十一的当前价格高66%。
很多消费者反映,在今年的双十一预售期间,共有20支欧莱雅安瓿赠予30支安瓿售出,薇娅和李佳琦直播的预售价格为429元。这位官员还在微博上宣布,此次活动将是“今年最大的亮点”,许多消费者已经购买了订单。
然而,在双十一当天,消费者发现,在欧莱雅直播室购买现场,并购买20个口罩和30片相同的胶片,在正式全额凭证发放后仅需257元,预售价格比十一现场价格高66%。
对此,欧莱雅中国表示,这一次,由于各种平台和商店折扣的叠加,一些消费者以低于直播室手价的价格购买商品。要享受这些好处,您需要将订单收集到一定的总价格阈值。同时,平台系统将自动将符合条件的利益分配给活动商品。
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些消费者表示,现货价格较低的原因是,欧莱雅在自己的直播室里发行了900多张减去200张的优惠券,而在双11预售的主播直播室里,当时只有799多张减去100元的优惠券。
一些消费者表示,他们看到欧莱雅的微博声称预付款活动是全年最优惠的活动,但随着活动的发酵,这句话已经从欧莱雅的相关微博内容中删除。
聚焦
商家的售后困难和保险条款都是徒劳的
《北青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欧莱雅商品的预售页面上,商家也做出了价格保证承诺,价格保证时间为11月27日。然而,当《北青日报》的记者尝试使用“价格保护”功能时,页面显示商家已删除商品链接,因此消费者只能与商家协商。然而,当涉及到商业客户服务时,它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动回复。即使后来分配了手动客户服务,也没有向消费者提供反馈。
一些消费者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了欧莱雅客服的回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表示,客户服务部门拒绝了退还差价的请求。一些客服人员表示,这两件商品没有联系,所以差价无法退还。一些网友曝光了欧莱雅官方旗舰店的客服反应。客服表示:由于促销活动的不定期开展,不同活动的价格会发生变化。如果你想退还差价,消费者需要提供一个优惠券记录屏幕进行验证。
16日,欧莱雅安瓿口罩相关话题火速展开搜索。截至11月17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欧莱雅的投诉数量仍在快速增长,从一个上午的1万起增加到1.2万多起。该集团对瓶口罩促销差价的投诉已超过6700名乘客。
把戏
如果你想要大礼物,你必须支付或幸运抽奖礼盒。实际容量尚不确定
今年的双11让消费者意识到,欧莱雅并不是唯一一个被“切韭菜”的人。《北青日报》记者在黑猫平台上看到,涉及“双十一”的投诉非常密集,其中大部分是消费者对“双十一”活动设置的各种程序感到不满。
其中,一些消费者抱怨雅诗兰黛天猫的官方旗舰店。该店棕色小瓶眼霜页面描述“实际付款超过800时,将提供15ml胶原蛋白眼霜”。我买了两瓶1000+800元,但我没有收到礼物。当我问客服为什么没有收到礼物时,客服解释说页面上有“0.01会员特权”。该页面没有明确说明0.01成员特权的含义。客户服务解释后,他们知道购买800元后,必须加入会员并支付0.01元才能获得礼物。
Fresh馥蕾诗修复小型口罩礼盒陷入容量短缺。该产品标有30毫升,但一些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收到该产品时“不满意”。一些消费者甚至直接称重,这表明实物的确不足以满足标称容量。其他消费者表示,他们只收到一个瓶底。对此,客户服务人员表示,出于环保考虑,该产品没有封条。消费者无法确认产品是否已被使用,或由于其他原因容量不足。
一些消费者对玉兰油旗舰店在双11期间赠送价值480元超过529元的礼物感兴趣。事实上,765元的付款总额为529元。应该有礼物,但消费者只收到正式服装。对此,玉兰油客服表示,这份礼物是有限的。按照付款顺序,它必须在获奖名单上。当订单是480元时,这意味着消费者根本不需要中奖。一些消费者说,事实上,玉兰油被标记在小人物的礼物图片下。
提示
在“双11”开始时,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第二次杀灭突发资金”等消费提示
早在双十一开始,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发布了消费提示。双十一线的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大减价”、“年度最低”、“限时抢购”、“资金爆炸”的宣传迷雾中,形成了消费者“买就是赚”的心理预期。但事实上,消费者协会多年来组织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一些商家的“双11”促销价格可能真的负担不起。一些企业采用“先升后降”的惯例,一些企业还设立了各种花式的“买礼物”。实际价格与通常的价格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贵的价格。
建议消费者在擦亮眼睛、保留证据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敦促各类电商经营者更加真诚,减少例行公事,制定简单的促销规则和优惠措施,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实惠。
本组/我们的记者张鑫
协调员/余美英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