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规划医院信息化?这样操作事半功倍)

信息规划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规划理论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著名的规划方法。由IBM于1966年提出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是一种从技术角度进行的信息规划,主要基于以信息技术支持企业运营的理念。目标是创建一个技术上一致的框架。麻省理工学院约翰·罗卡尔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信息规划,可以直观地引导高级管理者看待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战略网格法(SG)是由梅法兰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规划,从战略影响的角度标记企业现有和未来信息技术应用组合的特点,企业根据其在“战略网格”中的地位采取适当的规划方法。价值链分析(VCA)由波特在1989年提出。从市场角度进行信息规划的核心是确定关键的增值环节。战略信息系统规划(SISP)是从组织的角度进行规划。其主要目标是创造竞争优势,不断发现信息技术领域的新机遇。随后,parhaland等人在2002年对其进行了分析企业目标与信息技术差距,利用平衡计分卡工具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2003年,Fine等人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快速、持续地评估了企业价值链,并进行了信息规划。这些方法也适用于医院信息化规划。

软件需求分析



信息化规划三舞台模型

鲍曼、Davis等人认为信息化规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的内容包括提出组织实现目标的目标和策略,确定信息化建设任务,评估系统开发环境,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策略。主要任务是在整个组织的规划和信息规划之间建立关系。具体方法包括交换策略集、根据组织传统制定策略和根据组织集制定策略。

(2)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

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是确定组织在决策支持、管理控制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的信息需求,并制定发展计划。主要任务是研究广泛的组织信息需求,建立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用它来指导特定应用系统的开发。具体方法包括业务系统规划(BSP)、关键成功因素(CSF)和目的/手段分析(E/M)。

(3)资源分配

资源配置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人员和资金计划,以实现组织信息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主要发展计划,并配置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资源和运营资源。具体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法、零预算法、收费法等。

传统的规划方法是按照信息规划的三阶段模型进行规划的。


商业系统规划法

业务系统规划(BSP)是IBM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的结果。它在20世纪70年代稳定下来,并被广泛使用。BSP方法是一种结构化方法。基本出发点是,信息化建设必须支持企业目标,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企业整体效益起关键作用。信息化建设战略应体现企业各管理层的需求,必须建立合理的框架来定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该为整个组织提供一致的信息。当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时,信息系统应保持其工作能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应从整个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来实现。采用“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实施。BSP规划的过程是定义业务流程、数据和功能结构。

(1)BSP方法的作用

BSP的作用是: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各子系统的组成和发展顺序;②对信息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关系,确保信息的一致性。

(2)应遵循的原则

BSP关注全面、长期和全面的信息系统建设。遵循的原则如下:

信息系统必须支持组织的战略目标

1.信息系统战略应表达组织内所有管理层和部门的需求,而不是一个管理层或部门的需求。

2.信息系统应确保信息的一致性

3.信息系统应具有独立于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4.自上而下的信息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的信息系统实施。

(3)BSP的工作步骤

1.准备成立委员会,成立规划制定小组,提出工作计划。

2.研究调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调查他们如何使用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做出决策、他们需要哪些信息来支持决策、企业当前的环境、企业的发展目标等。深入调查决策过程,企业的组织职能、主要活动和存在的问题。

3.定义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指企业管理中为完成一定的管理职能而进行的一组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活动。定义企业过程的目的是了解企业如何完成其总体任务和目标,定义所需信息的类型和结构,确定信息构建的范围,以及确定子系统和开发顺序。对企业过程的理解可以使信息化建设独立于组织结构的变化,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支持。

BSP方法的核心是识别企业流程。在识别流程阶段,可能由于过于关注部分,而不强调对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描述,无法保证信息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完整性。因此,在识别流程时,需要列出尽可能多的流程,无论它们是否符合逻辑且大小一致。企业的业务流程有三个方面:

(1)战略规划与控制是指企业的长期总体规划、投资规划、资源开发计划等。

(2)产品生产和服务应从企业组织的工作目标中观察,从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中提取,可以梳理出许多功能。

(3)辅助资源,包括人员、财务、材料和设备

对上述三个方面确定的功能进行总结和分类,并对确定的流程进行详细定义和命名。

业务流程再造根据业务流程的定义,找出哪个流程是正确的,哪个流程是低效的,哪个流程不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应该取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新组织和优化业务流程。

5.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流程所需的与逻辑相关的数据。根据业务流程对数据进行分类,即从每个业务流程的角度,根据逻辑相关性对与业务流程相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进行分类,并汇总为数据类别。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存储数据、事务数据、计划数据和统计数据。在定义数据类时,常用于分析在每个过程中使用什么数据和生成什么数据,并从全局情况考虑整个数据过程,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处理的平滑性。

6.定义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描述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类,并划分子系统。划分子系统的常用方法是U/C矩阵。U/C矩阵的计算方法如下:

(1)建立数据或主题与流程之间的关系矩阵,使用C表示流程生成数据,使用u表示流程使用数据。调整行的顺序,使C尽可能居中或靠近对角线。

(2)确定基本功能模块。流程和数据根据其管理的资源分为几个组,并用方框框起来。这些框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模块构成逻辑子系统的组合,以及这些子系统对相关数据的控制、生成和使用。

(3)确定数据流和基本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框外的U表示数据流的应用,箭头表示数据从一个系统流向另一个系统。

(4)形成基本的功能子系统结构方案。移除C和u并命名每个框。这些框是我们需要定义的子系统。

7.确定整体结构中的优先事项。

8.完成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和发展计划。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神明替我护你
    神明替我护你
    发布于:2022-04-27 20:35:55 回复TA
    义业务流程、数据和功能结构。(1)BSP方法的作用BSP的作用是: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各子系统的组成和发展顺序;②对信息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
  1. 污浪子
    污浪子
    发布于:2022-04-27 01:14:25 回复TA
    是,信息化建设必须支持企业目标,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企业整体效益起关键作用。信息化建设战略应体现企业各管理层的需求,必须建立合理的框架来定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该为整个组织提供一致的信息。当组织结构和管理体
  1. 令狐可舒秋
    令狐可舒秋
    发布于:2022-04-27 20:17:35 回复TA
    失败是成功的学费,成功是失败的成绩单。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