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放地摊经济什么时候结束(疫情全面结束后,地摊经济还会再回来吗?)


图片来源网络


2020年6月,在全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国内曾涌现出持续火热的一种新型商业形式:地摊经济。在过去的这一年半时间里,相信很多人依然记忆犹新。街头巷尾,路边桥头,一到晚上七八点钟,路面就被从各处涌来的人群挤占。时尚电子产品,鞋服和各种适用小商品,小吃美食,为增加流量的网红的现场表演。在一片片的人间烟火里,是追求生活向上的努力,也是在疫情洪荒沉寂后爆发的生命本能。


地摊经济的顺时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它带有商业经济形式的一种轮回性。


从街铺商业衍生出来的地摊经济文化,是商业文明的一种本性回归和人文创新。它汇聚古人的商业智慧,同时结合现代科技的各种工具手段、招揽方式和支付系统的方便快捷,将由传统摊贩经济演变而来的行商文化,推演至更加的便民、快捷和低成本,从而使得城市区块的商业形式更丰富、消费需求更旺盛、商业氛围更活跃。


从商业发展的历史回溯和民生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地摊经济是商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极致的阶段形成的一种经济闭环,类似又回归到以物易物的原始初步形态。


因为电商,物流,电子货币构成的无障碍商业形式,几乎可以将电子货币看作是原始物物交换的估价手段和账本形式。现代的商业文明只是将物物交换从黄土地上搬到了平板车上。物是流动的,人是孤独的,这是地摊经济将人和物捆绑销售的一种沉浸式回归。


地摊经济的演变和发展,既是传统古法商业行为的传承,也是新型经济的演变和发展,是藏实于民的商业经济形式。



曾经,地摊经济一致成为户外开放式体验经济模式的风口和风潮。一时间,全民性的涌现摆地摊的热潮,所有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在地摊经济里赚个盆满钵满。


国家政策上也曾一度的支持和默许它给灵活就业形式创造的宽松背景环境。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不讲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指标,这让地摊经济在不受城市严格文明管制的情况下得到强有力的生机。甚至很多城市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划定专门的地摊摆卖区提供给地摊经济从业者进行摆摊售卖。


然而在不到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一时席卷全国的全民商业热潮却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退出媒体的热点,成了一发上膛火热落却地无声的哑弹


那么,是哪些因素在限制和约束着这种便民经济的发展呢?


首先就是疫情本身,因为地摊经济即是在疫情发生后,失业后的就业需求以及地摊经济的低进入门槛,便民性等而兴起。但在疫情发生后至今,全国各地多地城市出现陆续出现疫情反扑,持续的疫情严格管控下,地摊经济失去了户外场地经营的自由权和成交的用户条件,地摊经济也开始变得赚不到钱,自然的这种商品交易形式就被很多曾经看好它的从商者给放弃了。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城市管理的实践论证认为它和城市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是不协调的。地摊经济因为不受场地、经营时间限制,自由流动性较大受城市管理的规章约束较小,因而在环境污染、秩序治理、安全文明卫生等区域的管理和治理上增加了难度。这是在智慧化卫生文明城市建设的大前提下是不被全部接受认可的。

2020年开放地摊经济


另外,在实体店和线上电商以及电商直播卖货的夹击下,地摊经济这种早期货郎担的叫卖形式,除了能够解决部分难就业人群的就业问题,展现一定的人文温度,在实体店和电商的洪流席卷中,还是比较难有延续,它们的最终归宿应该都是加入实体店的阵营或者转做其他。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线下实体店的年轻经营者体验式的将商品摆上街头,以求获得更广泛用户群体的认知。这种非常态化的操作也让地摊经济只流于形式赚取噱头,而没有实质的传续性经营内涵。


从更大的社会经济局势和全国性的产业布局来看,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创新调整和产业产能转移,以及大中城市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地摊经济这种商业方式的局限性。


图片来源网络


创新性高技术产业产品,比如人工AI智能、大数据产品、家庭智能娱乐、智能办公、以及一些中高端电子产品,都需要有合适的场地做沉浸式的产品体验演绎,地摊经济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产能,不仅是地域空间的迁移,在从大城市转移至中小城市,也是产量和品质的调整优化。商品需求在经过好几代技术革新产能提升的规模覆盖之后,已经饱和过剩,逐步转向定制化需求,而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企业覆盖的全网式产能供给,已经充分形成充足的供需配对关系。商品已经形成像实体店经销和电商物流这些比较固定的渠道从工厂流向中小城市,乡镇和乡村的用户终端。地摊经济能够分得的这一份蛋糕也基本都属于锅底膏脂。而且人口流散了,地摊经济也是难以发展起来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即将执行的微信和支付宝等二维码支付端政策,也在制约着地摊经济这种自由便捷的商业形式的无序性发展。


2021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对银行卡收单和条码支付终端做出相应管理要求。个人码不得用于经营收款、收款条码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有经营活动的划入特约商户范围等条款,这就对地摊经济形式的交易支付结算提高了门槛。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地摊经济并不会因为前面提到的种种因素而大面积削减甚或消亡。在很多城市管理政策比较宽松,以及疫情低风险地区,地摊经济还是以比较热闹的夜摊形式,守候着繁华城市下的人间烟火气。尤其在做生意靠熟人关系和回头客的三四线城市,地摊经济更是以实惠廉价的供应方式提供给人们基本的一些生活需求品保障。


总之,地摊经济是围绕城市区块商圈以及居住社区,形成的方便快捷的消费供需对接形式,在家居日用品、快捷饮食、实用小商品供应以及户外广场文化消费方面提供了便利,吸引的消费人群可以拉动其对周边店铺形成二次消费,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是通过更多的就业推动更多的消费需求。所以,未来地摊经济仍然会以它合理有序的方式带来商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