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袋半成品外发加工(贵州成佳塑业有限公司:“编织”美好生活 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工人正在生产线上作业


近年来,义龙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有效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年底,贵州成佳塑业有限公司入驻龙广镇联新村发展,通过前期的准备,于今年3月投产,有效地带动了3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180多户农户在家就业。

近日,记者来到贵州成佳塑业有限公司看到,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有序排列,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忙碌着。该公司负责人黄进荣介绍,公司3月投产运营后,通过岗前培训,共招聘了300多名工人,其中有200多人都是周边群众,100多人则通过网上招聘录用。

“我们公司在招人方面优先考虑当地的群众,贫困户优先录用。待遇方面除了支付工资外还提供宿舍和一日三餐。”黄进荣说。

“我以前都是在温州那边打工,来这里上班我主要是负责行政人事这块,离家近,平时还可以回家,非常方便。”通过招聘录用作为人事经理的代照领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今年没有外出务工,听说贵州成佳塑业有限公司到义龙新区投资建厂,便来应聘职位就业。

佳皂村村民熊正美之前一直在家务农,当得知公司在招聘,并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后,与丈夫决定进厂务工。现在她和丈夫在厂里主要负责打包工作,上班的第一个月,她与丈夫每人就领了3000元的工资。

熊正美说:“我的家就在后面,骑车只要10多分钟的时间,已经上班2个多月了,我和丈夫一起来打工就有两份收入,一个月两个人收入加起来有6000多元,足够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了。”

“我们主要从事塑料编织袋生产,一天可生产80万条编织袋,年产值可达2亿元左右,这个编织袋在市场上很畅销,目前是供不应求,工作上我们采取的是两班倒,各生产线需要的工人很多。”黄进荣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6栋标准化厂房,5条生产线,拥有2个拉丝车间、5个原织车间、1个切缝车间、1个成品车间。生产产品主要销往云南、广西等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公司的编织袋除了在自有的厂房生产外,还把半成品编织袋外包出去,让村民自行在家加工,主要是负责编织袋上口,按照计件的方式支付工资。目前,外包的有180多户,一天可完成30万条。

编织袋半成品

刚从车上卸完货的村民郑绍敏说:“我家是联新村四轮碑的,我和我妈在家做这个编织袋,10多秒就可以做一个,一天可以做2000多个,每天都是我拉着一车的编织袋回去,第二天拉着做好的过来。”

“现在我们这个年龄去哪里找工作都难,做这个可以一边顾家里,一边赚钱。我已经做得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每个月20号就往我们卡上打钱,已经发了2个月的工资了。”今年51岁的村民秦敏介绍,成佳塑业公司可以把塑料袋带回家加工的这种方式很灵活,她和同村的村民买了缝纫机回来,在家加工编织袋。

企业入驻家门口,当地农民变工人。近年来,义龙新区积极搭建“政府+企业+群众”就业平台,通过引导劳动力到企业务工,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难、企业用工难问题,真正实现了“两难”变“双赢”的目标。

(文/图 罗燕芳 邓 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