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因艾而文明并薪火相传,艾灸文化既是传统文化,又是时尚文化,即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2021年4月14日,“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在河南南阳南召小空山遗址正式启动,艾火传递轨迹将遍布新郑、淮阳、安徽亳州、湖北蕲春等九省二十地。
截至2021年4月29日,在护艾使者的一路护送下,“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艾火已经顺利传递9站——南阳站、新郑站、淮阳站、安徽亳州站、湖北蕲春站、湖南长沙站、湖南韶山站、湖南岳阳临湘站、湖南株洲站。继小空山遗址、黄帝故里、伏羲故里、华佗故里、李时珍故里后,艾火继续在湘楚大地——雨花非遗馆、伟人故里、药姑山、炎帝陵传播“艾”的魅力!
湖南长沙——“艾火薪传 世界非遗”
4月21日上午十时,“健康中国 ,艾火传递万里行”艾火火种顺利抵达第六站湖南长沙站——雨花非遗馆,并成功举办了艾火传递仪式。
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义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会长常小荣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中医适宜技术分会会长章薇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浏阳中医医院副院长、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刘密教授,湖南省雨花非遗馆馆长邓运娇,湖南省文化厅原常务副厅长、湖南省老干部协会会长周祥辉,长沙市警备司令处原司令、湖南广西商会会长李田贵,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艾全产业链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段云凡,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延庆等各位领导在湖南长沙雨花非遗馆完成艾火传递。
“艾火薪传、世界非遗”是“健康中国·艾火传递万里行”湖南长沙站的主题。
常小荣教授发表致辞
长沙雨花非遗馆馆长邓运娇、广誉远湖南分公司董事长徐经顺、湖南广西商会会长李田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李丹丹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章薇教授、湖南省针灸学会会长常小荣教授发表了致辞,表达了对此次艾火传递活动的美好祝愿。常小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针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艾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它在历史各个时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做了重要保障。健康是大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健康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应把“健康”理念植入到人民大众心目中去。艾灸可以为大家带来健康、可以全民施灸,它既是医疗行为又是民众保健行为,所以,我们应大力弘扬、推崇。
艾火传递湖南长沙站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精彩的川剧变脸,还有书法家易云光现场挥毫泼墨和钱如力的歌曲独唱《阳光路上》。
湖南韶山站—“伟人故里”
4月22日上午十时,“健康中国 ·艾火传递万里行”艾火火种顺利抵达第七站湖南韶山站,并成功举办了艾火传递仪式。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岳增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章薇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娄必丹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副主任李金香教授,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艾全产业链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段云凡女士,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侯宁先生等出席了活动。
伟人故里传大“艾”,实现健康中国梦。护艾使者在伟人故里——湖南韶山传递“艾火”,将领袖为民情怀继承传承下去,为中国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精神,表达大家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全体领导及嘉宾在仪仗队的引领下,列队整齐,庄严肃穆,向毛主席铜像敬献鲜花,鞠躬致礼。
全体党员在毛主席铜像前,再次重温共产党入党誓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韶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在韶山站,护艾使者还得到了毛主席的启蒙学校——韶山南岸国学院赞助的营养餐食。
湖南岳阳临湘站—“寻艾药姑”
4月23日上午十时,“健康中国 ·艾火传递万里行”艾火火种顺利抵达第八站湖南岳阳临湘站——火炬村高圣艾绒厂,并成功举办了艾火传递仪式。
临湘市副市长刘如乐、临湘市艾草产业办公室梅军、临湘市中医院纪委书记元咏梅、临湘市艾草协会会长江宏池、临湘市艾草协会秘书长刘其祥、临湘市艾草协会副会长李石榴等各位领导在湖南临湘站完成艾火传递。
湖南岳阳临湘站艾火传递战线长达三公里,由各企业、医院自发组成的护艾方阵,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药姑山是瑶族文明的发源地,药材资源丰富,有“江南天然药库”之美誉,是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采集药物和研究药物学的重要基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在此采药14年采集药物标本,足迹踏遍药姑山,曾云:“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连”。
“让艾融合,让爱融合”,艾火在药姑山下传递,让“大医精诚,无私奉献”的精神铭记心间,让艾生生不息。
湖南株洲站—炎帝陵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4月26日上午十时,“健康中国 ·艾火传递万里行”艾火火种顺利抵达第九站湖南株洲——炎帝陵站,并成功举办了艾火传递仪式。
护艾使者们在“神州第一陵”——拜炎帝陵,寻华夏根祖圣地,祈福华夏儿女幸福安康。传承中华医祖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发明医药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七绝·炎帝陵赞
李祚忠
红墙黄瓦树常青,水绕山隆始祖陵。
五谷播兮尝百草,发明器具率民兴!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因误食断肠草,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
“上古有墓,汉代有陵,唐有奉祀,宋建陵庙,清定形制”,炎帝陵祭祀从未中断,有史可查的官方祭祀,北宋50余次,明代15次,清代38次,俎豆馨香,绵延至今。
数千年的香火传承,成就了炎帝陵“中华民族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精神家园”的历史文化地位,被誉为“神州第一陵”。
“奋发图存、战天斗地、开拓创新、坚韧不拔、奉献为民”的炎帝精神,成为华夏儿女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正是与鲍姑艾灸济世、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今天“艾火”在炎陵传递就是要让这两种精神融为一体,激励后人、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