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训学校起什么名字(惠州卫职院创建“百草校园”,探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新模式)

罗浮山上草药飘香,“洞天药市”盛极一时,医者葛洪悬壶济世……千百年来,惠州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禀赋,成为岭南地区的中医药胜地,孕育出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

近年来,惠州把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上议事日程。去年10月,惠州市卫生健康局惠州市教育局联合出台《惠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旨在营造“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

作为全市唯一一所医药卫生类院校,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惠州卫职院”)自觉担负起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任。今年以来,学校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校园,建成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在南粤大地上播散中医药的种子。

艾灸培训学校

打造“百草校园”

在全校营造“爱校如家”浓厚氛围

最近,在惠州卫职院出现了特别一幕: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将镜头对准了校园里的花花草草。对这些看似平常不过的绿化,学生为何会有如此兴趣?

原来,这是一场以“百草校园”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学校希望以这种趣味性的形式,创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在学生心中播下中医药的种子。

事实上,为了传承和普及中医药文化,早在今年8月,惠州卫职院已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广东乐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将学校打造成了中医药特色校园。这让原本千篇一律的学校“摇身一变”,不仅成为开放式全景式的中草药校园,拥有岭南本草“活体标本库”,还建成了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中医药特色校园设有九个功能模块,分别是三大长廊、十大园区、两湖、一井、一广场、一厅(中医药文化展厅)、一馆(中药综合标本馆)和一库(活体标本库)、一沙龙(中医药文化沙龙)。

在校园里,十大中草药园区按照功能特点分为芳香园、演达园、益智醒神园、青蒿园、蔷薇园、岭南特色药园等园区,种植生长着植柠檬草、红脚艾、石菖蒲等各种各样的药用植物;三大长廊包括二十四节气长廊、名医廊和药诗廊,记载着多位名医事迹,将中医药历史融汇在校园景观中,营造出浓郁的中医药专业氛围……

更值得一提的是集现代化、数字化、多元化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展厅。这里主要包括中医药历史长廊、炮制长廊、“大自然的精灵”中草药VR智慧教学区、“健康小屋”四诊仪体验区、凉茶文化区等五大功能区,通过“中医+科技”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

如今,漫步在惠州卫职院,就如同在中医药文化的世界里徜徉。在这里,39个中医药文化景点遍布其中,600多种中草药郁郁葱葱地生长。可以说,“校园就是植物园,校园就是科普园,校园就是实训场,校园就是育人地,校园就是风景区。”

这不仅是学校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探索,也是打造学校“家文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该校提出营造“爱校如家、同事如亲、学生如娃”的育人环境,要将“家”字融入方方面面。置身于“百草校园”中,师生们不仅能潜移默化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家”的种子也在悄然萌芽。

打造多维育人空间

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中医药特色校园建成,惠州卫职院构建起更加多维立体的育人空间。尤其是为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提供了更优质教育资源和育人环境。

从今年起,中医药学院教师麦艳珍将《药用植物学》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校园。上课时,她带领着一个个班级的专业学生,在校园里“寻宝”,学习辨认各种药用植物,了解它的科属、形状、药用部位以及功效等知识。

“校园就是一本活教材。”麦艳珍介绍,“百草校园”建成为药学、中药学、中医学等专业提供了更为鲜活生动的教学育人空间。以前,《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课程的部分课时需要到位于广州白云山的中医药博物馆进行,如今不出校门就能实现场景化教学,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将中草药种植区“包干”到宿舍的方式,让学生负责中草药的日常养护,巩固教学成果,提升育人效果。

对中药学专业2021级学生陈明杰来说,演达园里那片中草药已经成了他心头的牵挂。他和同学三五人一组,每周都要专门去一两次观察中草药的长势,每半个月去深度打理一次。“锄草,施肥,疏松泥土”,悉心呵护着一株株中草药健康成长。

在日常实践中,陈明杰更加认识和了解中医药,对专业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在十大中草药种植区,制作有70多个科普展牌,详细介绍了植物的科属、学名、药用功效等信息,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还可以了解更多中草药知识。“比如说清热消炎的穿心莲,我可以直观地近距离观察它的成长过程。”陈明杰说,他平时会拍照片和视频,记录中草药的生长,了解它们的特性。

按照学校的设想,依托中医药特色校园,可以实现“八维度”育人功能,包括环境育人、专业育人、科普育人、教学育人、劳动育人、生态育人、文化育人,以及学术育人。多维度立体化的育人空间,不仅为打造“爱校如家”文化氛围奠定基石,也为全面推进“中医药进校园”和中医药文化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为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人才紧缺问题,惠州卫职院于2020年申报成功中医类国控专业中医学专业,设立中医药学院开始全面招生。去年,中医学专业首次开展了定向培养招生,定向服务单位将落实定向生的就业岗位并在有空编时优先入编。

未来,学校将利用中医药特色校园营造的多维育人空间,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加强中医药专业建设,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播散传承的种子

争当中医药科普宣教“金话筒”

11月12日,一场中医药知识讲座在惠州卫职院上演火爆场景,原定2个小时的讲座延长了半个小时才结束。来自中医药学院的主讲人易玲利走出教室后,还有学生在追着她请教中医知识。

这些“学生”其实并不是学校里的学生,而是来自全市50多所学校的老师。这场培训是由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和惠州市教育局主办、惠州卫职院承办的全市中小学中医药师资培训班,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此次培训班除了有理论课程的学习,还组织老师们游览了“百草校园”,参观中医药文化展厅,体验制作防疫香囊,让他们亲自动手体会中医药的应用,在实践中更深刻地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不论是承办中医药师培训班,还是建设中医药特色校园,都是惠州卫职院发挥专业类院校服务社会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发,中医药文化宣教工作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方案要求全市通过培训中医药文化宣教工作队伍、构建中医药宣教实践基地等方式,“小手拉大手”,促进中医药文化进家庭,营造“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文化氛围。

当时,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综合标本馆入选了全市首批中医药宣教实践基地。今年5月,惠州卫职院中医药特色校园也获评惠州市中医药宣教实践基地。依托宣教实践基地,该校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承担中医药文化科普宣教功能,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

最近一年以来,基地迎来省内外20多批近千名参观学习者,形成了良好声誉。未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基地将建立健全对外开放管理制度,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团体公益性开放,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有序入校参观学习。

在“引进来”的同时,惠州卫职院还积极“走出去”,派中医药专业宣讲队伍走进各县区学校,走进基层乡村社区。在罗浮山中心学校,易玲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谈中医、论中药、说养生,为学生普及生活常见的中医药知识;在演达中学,易玲利和20余名学生组成义诊团队,为师生把脉问诊,现场进行按摩、推拿等理疗。此外,该校还面向校内外组织开展刮痧、 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800余人。

广东乐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彦银介绍,目前,惠州卫职院中医药特色校园正在积极申请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并以“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标准为基础,不断完善设施,扩充功能,将其建成享誉南粤、全国知名的中医药特色校园。未来,基地还将通过“中医药+研学游”的方式,打造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教育IP。

【撰文】于蕾 王立明 肖钦华

【图片】惠州卫职院供图

【作者】 于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