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沪、深两市低位震荡,两主板和两小板都是收阴线,沪市结束了“四连阳”走势,创业板指跌幅最大,盘中一度跌逾2%,破年线支撑。盘面上个股涨少跌多,运输、电力、工程建筑等板块涨幅居前,航天国防、互联网信息、船舶制造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成交2272亿元,比上一个交易日的2493亿元减少了221亿元,量能萎缩8.9%。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出11.00亿元和38.23亿元。
消息面上,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 ,上半年GDP增7.4%。一般认为GDP指标上涨利好股市,下降利空股市,因为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嘛,GDP就是晴雨表的读数了,但1980年的美国里根时代,GDP不断下台阶,股市不断创新高,所以这个晴雨表的读数是滞后的。股市炒作的是预期,与其说GDP引导股市,不如说是股市走势预测了GDP,经济到底了,股指就有机会了。经济不好,政府会出台很多政策,这就是GDP与股市之间的关系。
从主板看,今天股指小幅冲高后再次回落,在短期拉出“四连阳”后对获利盘进行震荡消化,目前仍然保持着短期反弹的格局。成交量方面,今天总体是缩量整理,但沪市还是保持在1千亿以上的水平,有利于多头氛围的延续。并且从主板市场看,无论是各种稳增长政策的出台,还是近段时间宏观数据的改善,均为周期股活跃以及估值修复行情创造了条件,并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今日航运股有启动的迹象,市场炒作风格正在向蓝筹和二线蓝筹转换。
这次新股的集中发行,对二级市场走势的影响比上次更大。因为T-2之前20个交易日的配售新股市值计算法,每当公布一批新股将发行后,都会有一个为了市值计算而买入股票的市场行为,大盘因此而产生一小波行情,但是到了T-2日时往往都是相对高点,T-1日为了筹集资金申购新股而抛股票产生大跌。因此新股申购T-2要及时减仓,即使不参与摇奖,而想买股票,也可等新股申购期间别人抛售之际轻松逢低买回。
6月发行的新股上市之后的火爆,会吸引更多资金参与7月下旬(7月23日和7月24日)的第二批新股申购,而6月发行新股已经造成资金在一二级市场大搬家,我们也没有看到申购制度有什么更改,因此,下周的新股申购期间,资金搬家重蹈覆辙的现象,肯定还会再现。
今天和明天期指移仓多,所以震荡大。操作上,创业板短期来看,一个小级别的反弹马上就会来了,是一个快进快出的机会,可以选择创业板里没有走坏的、下跌缩量的个股。中线来看,创业板量能萎缩到200亿以下,才会有一个中级的反弹,时间估计是下周四左右。
何群荣:
注意!A股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近期大盘稳步放量反弹,且持续创出近期新高,但创业板指数却逆势下跌,今天加速下跌,拖累整个市场。正如近期的分析所强调的,市场的板块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市场的关注点已经开始逐步转移到蓝筹上面。
其一,经济企稳复苏预期不断增强资金转战蓝筹股。从最近几个月的经济指标看,经济企稳复苏预期增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0%,比上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4个月回升,特别是最近两月逆季节走势上扬。此外,欧美经济复苏,也有助于我国出口继续稳步增长。在经济回稳,稳增长政策延续的背景下,市场对于周期性行业开始重新关注。近期钢铁、有色、电力、港口、海运、铁路等等二线周期性行业蓝筹轮番反弹。
其二,沪港通的脚步临近,也刺激了蓝筹股的神经。据报道,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表示,目前沪港通准备工作进度良好,港交所及上交所两边已在演练系统,9月份上交所及港交所会联合作大规模预演。沪港通的一个直接影响,蓝筹股、白酒股这类低估值的品种,将受到更多资金关注;创业板等高估值的品种,则受到估值的压力。这也是港股和A股进行对比后的自然结果。特别是,港股通对于部分AH价格倒挂的个股有利,对于一线白酒、中药绩优板块也有利,有助于中长期提升这类板块的估值。在这个过程中,低估值的蓝筹股近期蠢蠢欲动,也是资金流入的表现。
其三,高估值的创业板业绩可能不及预期。有机构统计,截至本周初,350家创业板公司2014年中报业绩预告已经出炉。其中,中报预喜的创业板公司有230家,占发布业绩预告公司总数的65.71%。尽管中报预喜比例略高于一季度,但从目前业绩增速来看,较一季度明显减速。创业板业绩自2013年一季报以来,一直处于加速上升状态,而今年中报或将出现连续五个季度加速后的首次减速。而在经济企稳复苏的背景下,诸如钢铁这类周期性蓝筹,却很容易在未来发生业绩上的大的转变。
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市场的跷跷板效应显现,有限的资金在不同的板块之前流动,周期性蓝筹股和低估值的防御性板块近期持续获得资金流入,而创业板等高估值板块则资金持续流出。创业板连续下跌,当然创业板中也有不少业绩超预期的个股。只是从整个大局而言,下半年周期性行业蓝筹将逐步占据舞台中央,这个进程和经济复苏的速度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复苏的快,则这种转化会比较快,经济复苏的慢,则这种转化就慢一些。下半年,我们可能需要换一种新的思维。
小李飞刀:
市场将上演资金自救式强反弹
周三市场延续震荡分化,创业板击穿60日线,颓势更加明显。不过仍然有周期性的板块启动,成为支撑市场不至于太难看的基础。目前来看,6月下旬以来的反弹在上周告一段落。目前,主板和创业板强弱分明,呈现沪强深弱的格局的同时,处于股价洼地的低价股和处于景气洼地的周期股有转强的迹象。这种转强,与资金的偏好、创业板的高位和补涨等诸多因素有关。不少人开始看空目前的市场,觉得不至于。7月份以来央行货币保持相对宽松局面,央行执行报告中也表示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仍有充足的弹药。央行7月份以来在公开市场持续的货币净投放,资金市场上的价格保持相对偏低的水平,市场资金压力明显缓解。
在基本面和资金面压力趋缓的背景下,当前抑制市场情绪的主要因素在于创业板短线的高位,且有构建头肩顶的“嫌疑”,短线资金持续从创业板流出。考虑到前期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其资金运作基本上都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短线资金难以退出。因此市场存量资金在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流动将延续。如年中经济数据超预期,周期股和低价股可能出现快速反弹,则主板市场可能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价值回归和黄金坑反弹是近期的市场主体所在,个人认为市场即便在后市形成回落,但调整会是短期并且窄幅的,不会形成单边的大跌走势,震荡中寻求突破仍然是目前的主旋律所在。
总的来说,沪深股市整体虽然很难走强,但个股的机会将非常精彩,处于股价洼地的低价股和处于景气洼地的周期股可能持续转强。下周要注意一个主要风险,来自于新股的再次申购潮,资金冻结,再加上第一次炒作降温,事实上市场会逐步意识到新股的分流压力,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形成一轮调整,因此短线的任何上攻,都应该作为减仓的时点。
吴国平观点:
如期动荡,蓄势是为了更好地突破
2014年7月16日,股指如期进行动荡,今天是股指期货主力大规模移仓的日子,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种波动究竟有什么玄机?
为什么主力会选择在交割周的周三进行股指期货合约的大规模移仓?因为在本周三之前,虽然当月合约很活跃,但下月合约不活跃,所以难以顺利移仓;周三之后,虽然下月合约很活跃,但当月合约临近交割,交易也不活跃,难以顺利移仓;只有在交割周的周三,当月合约和下月合约都比较活跃,所以主力会选择在这天进行大规模的移仓。
有朋友问,为什么主力大规模移仓会造成动荡?那是因为机构套期保值主要是以做空为主的,它们将空单移到下月合约,而且是大规模地移仓,其冲击力就可想而知了。大家可以翻一翻股指的走势,自从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几乎每个交割周的周三都会明显的下跌,甚至经常是反弹的终结日,这已经形成了A股的惯例。
上证指数今天只是小幅震荡,主力大规模移仓并没有形成很大的冲击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股指的强势。上证指数已经连续三天收在三角形的上方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一旦股指稍微发力,就将形成对5年来的下降趋势线的突破。为什么我们近期不断强调这个下降趋势线?那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可以说是一个分界线,从熊市转为震荡市或牛市的分界线。
股市里熬了那么久,为的不正是这突破的一刻么?
许君浩观点:
【耐心等待“低位”神秘洞信号】
昨天博文中笔者用大标题“警惕明天指数放量冲高”提醒大家注意大盘2074点附近的压力,股指期货交割日即将到来前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很容易将自己此前多日的盈利一天就化为乌有。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行的。
明天操作思路:轻仓回避市场震荡下跌的风险。在大盘和创业板没有形成60分钟低位神秘洞之前不要轻易抢反弹,笔者会根据行情及时提醒大家。
笔者会在以后的博文中开始加入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的相关分析,做期货的朋友千万不要心急,在技术没有练好之前不宜用大资金去操作期货,切记!
20140716创业板指数神秘洞指标日K线图
许君浩午评:
【遵守技术才能躲过大跌】
市场今天的表现,相信近几天看过笔者博文分析的朋友已经躲过大跌了,殷式技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大家有目共睹,唯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两个字:遵守!下午继续看大盘的跳水表演吧,但是创业板的短线反弹机会快到了,有技术的朋友可以进行选股了。
不过笔者要郑重声明一下,如果你没有系统学习过技术,千万不要乱用“线上阴线买”和“线下阳线抛”,线上阴线的个股,也有不可以买的时候,线下阳线的个股也有买进的机会,比如金运激光就是最好的说明!
张翠霞观点:
看图说话:
技术看盘:
1. 从量能上看,沪市成交金额1020亿,两市涨停19家,跌停8家,市场继续分化;
2. 从分时上看,权重股护盘,中小盘股调整幅度较大;
3. 从K线形态上看,上证指数横盘震荡走势,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明朗;
创业板指数进一步调整,小心市场风险;
4. 从多空能量上看,空方占优;
5. 从板块上看,电力、运输、公共交通等涨幅靠前;
6. 从关键点位上看,2000、2060、2080;
后市策略:等待市场明朗;
仓位控制:0~5成;
个股推荐:参见投顾策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