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宝琛
一位粉丝超过58万的某券商投资顾问,日前向《证券日报》记者吐槽“长期以来被‘李鬼’所困扰”。
“这些人冒充我向投资者推荐股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已经不止一次向平台举报这些‘李鬼’了。”她表示。而根据其发给《证券日报》记者的截图显示,在某平台上,最近又冒出两个假冒她的账号。
这距离她上次投诉仅过去半个月时间。
“如果都加起来,假冒我的账号已经有好几十个。”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另一位有40万粉丝的某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说起“李鬼”同样咬牙切齿。目前在某平台上,有40个假冒他的账户存在,这些账户无一例外使用了他的照片作为头像。
“两个月前我举报过一次,当时有100多个假冒我的账号。”上述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表示。
专盯粉丝的“李鬼”
上述券商投资顾问向《证券日报》记者讲了一件事:在增加的粉丝列表里,见到了自己的头像。深究后发现,原来是“李鬼”关注了自己。“这也太明目张胆了,最终我把他给举报了。”
“我了解过他们的运作模式,就是紧盯我的粉丝。”上述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只要有新增加的粉丝,他们就会立即给粉丝发私信,自称是我的助理,要求粉丝加微信,随后拉群、推荐股票,最终收取会费。”
《证券日报》记者在某平台上关注了一位知名市场人士,很快就有6个带有该人士名字的账号关注了记者。但是经求证,这6个账号均为“李鬼”。
记者与其中一个有150多个粉丝的账号取得联系,其自称是该知名人士的助理,前期都是由自己联系学员。想“跟上操作的话”需要加微信或QQ,由该知名人士实盘一对一指导选取股票及精准买卖时间点。
至于费用问题,该“助理”称“先盈利后付费”,保守估计3个-8个交易日,盈利5个点到20个点以上。盈利后收取纯利润的50%作为指导费用,一票一结,买卖以截图为准,盈利后银行转账即可。
至于操作期间出现亏损怎么办?该“助理”称,“只要是我这边指导错误让你出现亏损的,会及时安排换票操作免费补回亏损,盈利扣除亏损后再收费。”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的原则就是确保你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去追求收益。不赚钱不收取任何费用。”
也正是这些“诱人”的条件,使得部分投资者对这些“李鬼”信以为真。
益学投资研究院院长张翠霞向《证券日报》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北京的大姐被假冒的“张翠霞”忽悠,最终被骗3万元。而在此过程中,因为不想给自己添麻烦,她没有进行必要的求证。
张翠霞对此深感烦恼。
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那些“李鬼”用自己的名字、头像和信息去诈骗,甚至还有冒充自己助理的。为此,自己也找过相关平台,以及通过公司的法务去处理,但处理完一批之后,新的马上又冒出来了。
“我曾在参加节目的时候做过澄清,但还是没用。”张翠霞说。
“我有两位粉丝,在被收取了几千元的会费后,就买了对方推荐的股票,结果亏了不少。后来向我求证,才发现是上当了。”前述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说,这些“李鬼”所运用的手法之一,就是典型的“抢帽子”。
所谓“抢帽子”交易,是指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买卖或持有相关证券,并对该证券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投资建议,以便通过期待的市场波动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
在近两年证监会查处的案件中,较为典型的有廖英强“抢帽子”操纵股票案。
据中国证监会通报,廖英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在推荐前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下午或次日集中卖出。证监会认定,廖英强的行为构成“以其他手段操纵证券市场”,证监会决定,对廖英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两倍罚款,合计罚没1.29亿元。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抢帽子”操纵案件呈现三大特点:首先,涉案者善于借助主流媒体影响市场;其次,荐股渠道向各类新兴媒体渗透。借助博客、微博等社交工具精准、高效传播的优势,一些所谓“大V”以节目嘉宾身份亮相,利用高人气大肆推荐股票,误导投资者的同时牟取私利;再次,反向交易隐蔽性强,如有人为逃避查处,借用他人证券账户先建仓布局,后配合自己的荐股行为进行反向交易。
对于这些行为,证监会多次表示,对案件涉及的行政违法行为依法严厉处罚,同时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整治非法荐股、操纵市场等股市“黑嘴”乱象,全力维护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和公平交易秩序。
极具诱惑力的“黑名单”
除券商从业人员遇到“李鬼”,甚至连证券公司都有山寨的。
5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非法仿冒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的“黑名单”复制境外市场以往行情,由不法分子通过后台操控,投资者一旦参与交易大都血本无归。
需要说明的是,投资者参与非法证券活动不受法律保护。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如果参与非法证券活动,将面临“责任自负,损失自担”的结果。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个投资者提高对非法证券活动的防范意识,学会识别非法证券活动。
那么,如何让投资者能够第一时间识别“李鬼”、识别非法证券活动?遇到这种情况时又该怎么办?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介绍,识别非法证券活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判断:一看业务资质,二看营销方式,三看汇款账号,四看互联网址。
联储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胡晓辉表示,最为紧要的就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可以通过一些主流媒体、大流量的网站,在醒目位置进行宣传;一些直播节目要在直播时及时提示。另外,对一些平台而言,要加大对“李鬼”的清理力度。
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提醒投资者,作为证券从业人员,执业行为规范要求严禁私下向投资者推荐股票,更不允许利用打着推荐股票的名义私下向投资者收取费用或者收益分成。而冒充者往往利用推荐股票的名义吸引投资者注意,以进群收费的方式侵害投资者利益,这一点非常具有辨识度。
“投资者如果怀疑遇到了‘李鬼’,务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求证,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郑虹说。
张翠霞提醒投资者,一定要选择到合法、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交易。同时,不要因一时贪念参与非法证券期货投资交易活动。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遇到“好事”,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策划朱宝琛)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