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正史中,吕布给刘备当过老大,张飞也不曾骂过吕布“三姓家奴”,当然更没有什么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当年刘关张地位太低人马太少,还没有实力跟吕布交战,华雄早就被孙坚杀了,关羽喝十碗黄酒也没用。
在后汉三国时期,跟吕布单挑的只有郭汜一人,而在三国正史中,跟吕布齐名的英雄也只有两位,这二位都是很能打的大侠,地位好像比吕布还高,但不知为什么,他们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一位是后汉第二大厨,一位杀爱妾飨士——“三国第二大厨”跟曹操有“托妻献子”的交情,杀妾飨士以妾为军粮的那位被袁绍杀了。
跟吕布齐名并出现在《三国志》同一传记,字数比吕布还多的两位三国英雄,分别叫做张邈张孟卓、臧洪臧子源,跟曹操有托妻献子交情的,就是曾任陈留太守的“汉末第二大厨”张邈。
这里要普及一点小知识:刘表刘景升并非“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张邈这位“大厨”也不会做饭。
《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汉末的知名人物分为五个档次:“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汉末八俊是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宇;刘表与张俭、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并称“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
咱们今天说的“与曹操有托妻献子”交情的张邈,就是“八厨”中的第二大厨:“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在后汉三国年间,张邈的名气比吕布还大,吕布没资格跟曹操袁绍交朋友,但是张邈有:“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也。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太祖、袁绍皆与邈友。辟公府,以高第拜骑都尉,迁陈留太守。”
侠士张邈跟曹操的关系极好,曹操在征讨陶谦之前,担心自己有去无回,就私下里安排后事:“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
张邈跟曹操这对好兄弟,后来还是闹翻了,他们闹翻的原因,就是因为张邈没有一个好弟弟,曹操麾下有一个反骨仔:张邈的弟弟张超与曹操的将军(不是谋士)陈宫合谋出卖曹操而投奔吕布,结果在荀彧和夏侯惇的坚守下,这对反骨仔一事无成,陈宫出逃,张超全家被杀。
亲弟弟被杀,张邈跟曹操的托妻献子交情一刀两断,只好跟着吕布一起逃跑,但是跑到半路却出了大事:他想去找袁术帮忙,却被自己的部下给宰了——有人怀疑是吕布想吞掉张邈的部队,拍自己的手下冒充张邈部将下了毒手。
这里咱们顺便要说一句:张邈张超跟张济张绣没有关系,曹操在宛城笑纳的那位美妇,也不是张邈的老婆,如果是的话,曹操下不了嘴。
跟吕布齐名的“后汉第二大厨”,被自己的部下或吕布的部下杀掉了,跟吕布齐名的另一位三国英雄臧洪,尽管曾经杀爱妾飨士,最终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但是他死得比吕布壮烈很多。
臧洪也是一位壮汉,《三国志》说他“体貌魁梧,有异于人”。
臧洪举孝廉为郎,跟刘繇、王朗一起外放当县长,刘繇王朗抱着官帽不放,臧洪不为五斗米折腰,看着灵帝闹得不像话,就掼了乌纱回家了。
十八路诸侯在酸枣会盟讨董卓的时候,袁绍是盟主、曹操是奋武将军,而臧洪则是盟誓主持人:“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盘)歃血而盟……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读者诸君都知道,后汉乱世需要的是枭雄而不是英雄,正所谓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臧洪这个英雄是活不长的,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十分感慨:“陈登、臧洪并有雄气壮节,登降年夙陨,功业未遂,洪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惜哉!”
臧洪以弱敌强,指的是他与袁绍之间的战争:当年张超被曹操围困,袁绍不但不发兵救援,反而想把臧洪的部队收编,在被臧洪严词拒绝后恼羞成怒,亲帅大军把臧洪围在了东武阳城,这场围困战足足打了一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臧洪最后宁肯把自己的爱妾杀来给部下吃,也坚决不肯向袁绍低头。
《三国志·刘备张邈臧洪传》记载的东武阳城之战十分惨烈:“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初尚掘鼠煮筋角(弓上的兽筋牛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使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臧洪“爱兵如子”,却把爱妾当军粮,这种人在当时居然很受尊敬,由此可见,当年刘备和孙权全然不把孙小妹当回事儿,也是时代特征:跟荆州地盘相比,不管是夫人还是妹妹,都轻如鸿毛,三国英雄也好、枭雄也罢,想让他们成为一个好丈夫,那比让大象飞上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