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厚着脸皮自称“大宋忠臣”,但是在当时的朝野上下,对宋江的评价就是两个字:“叛逆”。
说宋江是叛逆,并非莫须有之罪名,而是查有实据,黄文炳想到的,进士出身的蔡京也能想到:“‘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
在新旧两唐书中,黄巢都是头等叛逆,李唐皇室他逮一个杀一个,却没有做到赶尽杀绝,宋江想做得比黄巢还彻底,那就是要把姓赵的一个不留了。
宋江在梁山竖起“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又“设飞龙飞虎旗、飞熊飞豹旗,青龙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黄钺白旄,青幡皂盖,绯缨黑纛”,摆出一副“武王伐纣”的排场。如果说这仅仅是僭越逾制,那么青州城外屠戮数百户人家,攻打高唐州、大名府、东平府、东昌府、两败童贯三败高俅,斩杀官军数以十万计,这些怎么也洗不白的行为,就是不折不扣的叛逆——宋江身犯多桩十恶不赦之罪,再来大谈忠义,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宋江是个叛逆,他之所以受招安,也是为形势所迫,如果他有半点龙飞九五的可能,他也会带着梁山好汉杀奔京城,把宋徽宗赵佶从龙椅上一脚踹飞,然后自己很谦虚地坐上去。
宋江有叛逆之心和叛逆之行,如果他正大光明地硬扛到底,别人还真说不出啥来:叛逆并非什么时候都是贬义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皇位并非赵家专属,皇帝可以姓刘、姓李、姓柴、姓赵,当然也可以姓宋。
宋江的可恶之处在于未能坚持到底,把梁山一百多条好汉变成了朝廷鹰犬,导致其中七成死于非命,他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在面对辽国的高官厚禄面前,没有突破做人的底线。
“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句话不太可信,但宋江知道“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这说明他比吴用还要高尚那么一点点,吴用为了高官厚禄,是什么都可以放弃的:“我想欧阳侍郎(辽国派来的招安使者)所说这一席话,端的是有理……若论我小子愚意,弃宋从辽,岂不为胜!”
宋江叛逆,针对的是宋朝昏君奸臣,当时的宋朝已经从头烂到脚,换个皇帝也未必就是坏事,而吴用这个叛贼,想的是出卖祖宗,辫发衣裘当宋(汉)奸。
梁山两个主要话事人一个叛逆一个叛贼,手下的那些“好汉”当然也好不到哪去:林冲关胜落草为寇是迫不得已,关胜、呼延灼、董平、张清、索超等人,都是战败后变节投降。这些降将能投降梁山,自然也能投降辽金,从跪倒在宋江脚下那一刻起,那些朝廷军官就已经失去了做忠臣的资格。
那些被俘投降的朝廷军官,有大把的机会脱离梁山回归朝廷,他们没有反戈一击,却对前来征讨的“前袍泽”大开杀戒,摆明了是想跟着宋江一条道走到黑:如果宋江推翻宋朝另建“梁朝”,那么他们就不是“叛徒”,而是“开国元勋”了。
宋江、吴用、关胜及其下一干官军降将不是忠臣,那么我们熟悉的梁山第一大侠、好汉鲁智深是不是忠臣呢?
一个人忠与不忠,要听其言,观其行,细听鲁智深的豪言壮语,我们就会发现他对奸臣恨之入骨,但是对大宋天子还保持着必要的尊重,即使反对招安,也没骂赵佶:“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 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不是不想为朝廷效力,只是当时朝政昏乱,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好的办法是暂且在梁山抱团取暖,以待恰当时机,如果奸臣不除,那么大家还不如啸聚山林,也免得受蔡京高俅的窝囊气。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鲁智深虽然不识字,但是他的大智慧,却足以羞煞满脑子功名利禄也会胡诌几句之乎者也的宋江吴用。
鲁智深跟西夏作战表现出色,这才被老种经略相公派到渭州去辅佐小种经略相公,如果不是三拳误杀镇关西郑屠,那么他在外调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到种家军,从提辖晋升统治官、都统制了:各路、州兵马提辖品级在从四品到正六品之间,按照级别平调,在军队中也算高级将领了。
鲁智深是步军十头领之首,他打了那么多仗,居然没杀几个人——要不是武松受伤断臂,鲁智深也不会追入深山拍死夏侯成。
鲁智深连方腊都不杀,就更别提朝廷军官了,他跟官军作战,能不出战就不出战,真打起来,也比别人“跑得慢”。
咱们今天说的“忠臣”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起码得是一个“臣”,宋江和吴用都不是官,他们的自称只能是“小吏”、“小民”,要是不走偏门,这辈子也没资格在赵佶面前称臣,所以他们忠与不忠,都无关紧要,真正有资格称臣的梁山好汉,除了那些屈膝投降的朝廷军官,也就是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霹雳火秦明、金枪手徐宁等少数几人而已。
都头武松、朱仝、雷横、李云都是高级一点的皂吏,当然也不是朝廷命官,让他们当忠臣,他们自己愿不愿意且不说,昏君奸臣们也不会同意。
很多人都认为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并非朝廷军官,这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在水浒原著中,林冲第一次出场,就是“官人”打扮,他不是普通教头,而是都教头——这一点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了解的最清楚:“小人原是开封府人氏,乃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林冲的徒弟。”
都教头外放或兼职,那就是妥妥的大将军,后来高俅征讨梁山屡战屡败,朝廷派出的援军,就是由两位禁军教头带领:“一个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护驾将军丘岳,一个是八十万禁军副教头,官带右义卫亲军指挥使,车骑将军周昂。”
所谓“官带”就是禁军正副都教头在军中的兼职,跟各路节度使“官带”枢密副使一样,类似清朝督抚加衔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一样。
林冲跟高俅的关系不错,高俅有一把不肯轻易示人的宝刀,林冲“几番借看”而不得,心中还有点不满意:“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这段细节描写,恰好证明林冲跟高俅关系不错,而且级别相差也不是很悬殊:您什么时候见过连长排长敢借军长师长的配枪来瞧瞧?
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在水浒原著中他并不反对招安,当鲁智深和武松跟宋江因招安问题起冲突的时候,他并没有站出来支持任何一方——他跟高俅有仇,但并不想一直做山贼。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林冲在招安之后,可是没少为朝廷立功:破辽国枪挑宝密圣、贺拆,打田虎刺死伍肃、倪麟、顾恺,灭王庆斩杀张寿、阙翥、翁飞(与花荣联手)、柳元、雷应春、周积,征方腊连斩宣州守将杜敬臣、杭州守将冷恭,又跟孙立、联手将方腊尚书王寅乱枪戳死。
林冲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如果回朝受封,其地位应该高于李逵花荣。蔡京和高俅童贯并不是总穿一条裤子,像林冲那样能打的高级将领,也会成为蔡京童贯拉拢的对象,还真不是高俅能轻易弄死的——高俅名为“殿帅”,其实就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中的一个,这九个人合成“殿前九帅”,高俅只是其中之一。至于“太尉”,在政和二年九月之后就不值钱了,从三公降格成了节度使、宣抚使、禁军高级将领的加衔,关胜征讨梁山,给他押运粮草的,就是一个太尉。
宋江吴用后来也有资格被称为太尉、恩相,林冲的级别比他们稍低一点,但只要投靠蔡京高俅中的任何一个,也有望晋升殿帅、太尉,所以他“风瘫”纯属意外,并非要托病避免进京受封。
鲁智深是忠臣,林冲也是忠臣,这并不影响他们被评为好汉:在当时,忠臣孝子受人尊敬,而宋江为了当一个小小的押司,就能肯承担不孝之子的骂名(有宋太公告他忤逆的文书存档),那就是不要脸了——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有不孝案底的宋江,是当不了忠臣的。
这样看来,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像宋江吴用那样的叛逆和叛贼不少,像关胜、呼延灼那样的降将也不少,不是官也不是吏的山贼水匪更多,要找忠臣良将,除了鲁智深和林冲,似乎还真找不出几个了。
在由皇帝的时代,当忠臣并不丢人,所以把鲁智深林冲说成宋朝忠臣,他们本人是不会表示反对的——忠臣咋也比逆臣叛臣好听。
在任何朝代当忠臣不是坏事,所以笔者才有这样的问题需要读者诸君给出答案:图谋不轨或被俘投降的宋江吴用关胜呼延灼,都已经失去了做忠臣的资格,被逼上梁山,且从未想过要推翻赵佶龙椅的鲁智深和林冲算不算忠臣?除了林冲和鲁智深,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还有哪几位能算得上忠臣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