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营销方案(法喜寺中的营销小案例)

今天讲一下上周末早上去了法喜寺,感觉非常有意思的小案例。

网红法喜寺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杭州的灵隐寺,不知道法喜寺,我一开始也一样,不过今年在小红书上被法喜寺的一些周边种草了,一直想找机会去玩一趟。


▲拍于上周末,法喜寺上天竺

玩不玩都是其次,主要来分析一下法喜寺最成功的一次跨界营销案例。

今年有一次,同事逛小红书被法喜寺出的一款官方御守周边种草了,安利了给我们好多人。

我一看这个产品设计的妙啊,把传统的佛家文化用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设计了产品,非常具有自传播性,而且这样的传播前期只要有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果不其然,接下来这款产品的传播效果非常的棒,不仅种草了御守,而且还反哺安利了法喜寺

再具体点,我们先来小红书上搜一下法喜寺,可以看到在第一位的就是御守的内容

▲法喜寺御守妥妥top位

虽然总的篇数并没有很多,但是这种设计优秀且能引起用户种草的产品,特别容易获得自然流量。特别是现在很多平台去中心化,可以在小红书千人千面的这种流量分发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赞藏、更多的曝光,很多笔记都是几千的赞藏。


▲ 很多高赞藏的笔记都是素人笔记 还是那句话 小红书上粉丝多和曝光多并没有必然关系

实际仔细品下来,法喜寺有点新锐品牌的感觉,和传统大牌灵隐寺相比,通过传统的推广方式很难突围,只是通过了一个很小的具有自传播效应的周边产品,形成新的品牌影响力。

自传播效应与符号

刚才我提到了好几次自传播性这个词,这里再举几个案例,大家细品一下。

比如今年的双黄蛋雪糕产品很可爱,很多人买了忍不住发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别人被种草了又是一次循环。


双黄蛋成了今年夏天社交平台的热门

像味全果汁,不同的标语,也能引起消费者的自传播。


▲我被味全的标语成功营销了

和宗教联名的案例中,比如晨光的祈福笔。通过和孔庙联名,卖到脱销,根本就不用花什么营销费用,因为家长看别的孩子买了,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本着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肯定也要买。

像上面几个案例中,双黄蛋的图案,果汁瓶身的轻鸡汤,孔庙,都是传播学中符号这个概念的实际应用

相对于我大学传播学教材中比较难懂的概念,这里推荐华杉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看完可以算是符号的入门了,刚才的孔庙祈福笔的案例也出自这本书。

说完以上的案例,再反观现在很多产品根本没有定位、符号、场景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自传播性,所以推广预算自然相对较高,效果相对较差。

为什么是他?

由于我的车在上周末的时候景区限行,加上还有杭马的加持,所以一大早就五六点就出发去了法喜寺。

在门口的位置,遇到了向我乞讨的大爷,感觉有胳膊有腿,而且态度就是那种必须要给我钱一样的感觉,所以没理睬就直接进了寺里。

逛了一圈寺庙,拍了很多标语,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很有意义,比如以下这些。


▲要经得起困境磨炼、多行善事

▲学会控制情绪

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这里的个把小时感觉心莫名其妙的平静,也被种草了许多积极向上的观点,然后准备出寺。


刚一出寺庙,就有一位没有双手的大叔和颜悦色的上来祈祷,我感觉十分理所应当的应该给他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问了他有没有支付宝,他说有啊,微信也有,于是转了8.8的红包。


刚走没两步,又遇到腿上有残疾的大爷,主动掏出二维码再问我要红包,我就没有给,不过也没有太多情绪,笑眯眯的走开了。


▲第三位老大爷默默离开

经历了三位乞讨的大叔大爷,我突然意识到,按照营销人的角度,第二位大叔做了最好的示范,让我潜移默化中产生了一笔消费。


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是他?

首先,对于流量入口,他们都选的没错,都是潜在顾客存在的寺庙。这里就像在小红书热门笔记下面做评论引流的方式,在热门的流量入口的肩膀上做营销。

参考文章:微商淘宝在小红书上推广新思路——小红书热评

第二,相对于硬广,种草后的软广更为有效。第一位大爷在我还没有被寺庙标语种草前就要钱,而且态度也不是很和蔼可亲,就犯了硬广的错误,另外态度不好,也是没有用户思维的体现。

而后两位,在寺庙出口,就相当于种草以后的软广,自然而然转换率会高,而且不会有过多的反感情绪,和小红书的功课文真的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又想起了以前在买手平台推一款洗脸巾的经历,应该卖出了有上万盒,文案也是不直接告诉你产品纯棉什么的产品思维,而是告诉用户普通毛巾上螨虫有多大的危害,再说洗脸巾可以避免这一点,转化率极高。

第三,对于产品而言,很显然第二个第三个大叔大爷,要比第一个有胳膊有腿的大爷更具竞争力

再设想一个条件,如果我在寺庙再怎么种草观念,出来以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问我乞讨,我也一样不会给,所以好的产品真的很重要。

第四,为用户尽可能提供方便,几位大叔大爷都提供了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服务,特别是微信扫码也不用添加好友就能转款的收款码,这样能很好的减少用户的流失率;


做过运营的都知道,每让用户多一个动作,就会减少很多用户。就像很多品牌在小红书开了店铺一样,用户种草后能直接通过笔记链接到的相关宝贝详情页直接消费,相比于再去其他平台搜索这款宝贝,转换率会很高。


第五,为什么给了第二个没给第三个,这个就涉及到推广节奏和抢占用户心智的内容。


第二个大叔在我一出门就迎了上来,就抢占了我的心智,非常符合《定位》中的概念(这本书没看过的一定要看,另外推荐同一个作者的《商战》),用户只会认可某个品类第一的产品,比如提到牛肉面就是康师傅,提到毛线就是恒源祥。


第三个大爷虽然产品也很有竞争力,但时机晚了,也错过了机会。无独有偶,可以看到有些跟风模仿的品牌,别人搞了个新概念的产品火了,自己也紧跟着做,往往效果并不好,引起顾客比较反感的心理。

这里我由衷的佩服第二位大叔,我估计这也是他不断实践、复盘、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玩法,虽然命运可能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但有这种努力、善于思考复盘、乐观的精神,他不赚钱谁赚钱呢?我相信他也一定可以收获精神百倍的人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最好的营销都在身边,老师也不一定在学校和书本中。


寺庙运营策划案

PEACE AND LOVE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