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集市(深秋时的苏北乡村集市:看了超亲切,我一张也不舍得删除)

图文:红艳


深秋时节,田间的忙碌已经接近了尾声,我趁着空闲,骑着来到了家乡一个相对接地气的乡村集市,我之所以愿意到这里,是因为在此可以找到童年的回忆,也可以寻觅到原始的本真气息。



此处的集市,应该是附近的村民自发形成,亦不成规模。前来买卖的人,多是近附近村庄的老百姓。他们将自种的、吃不完的瓜果蔬菜,拿到集市上售卖,换取三元五元钱,用以贴补日常。



有的村民卖东西,并不是为了图多少钱,而是劳动人民骨子里的勤劳,找个事儿做不闲着。每成交一次,他们的脸上总露出会心满足的神情。



这位大哥的猪肉摊位下,两只小母鸡悠闲地逛来逛去,估计是想找点肉末改善一下伙食吧!?



这样的零售香油摊位,将会越来越少,摊主拿着一个倒油的器皿,并按照购买者的需要倒进了瓶子。

农村集市小本生意



霜降节气过后,集市上售卖大白菜的摊位还真不少。



这位大娘在卖自种的萝卜。



大爷在集市上卖的红薯粉条,是纯手工加工的,为了找到一个好的位置,他早早地来到了这里,卖价10元一斤。



相邻的摊位,在没有生意的时候,就互相拉呱,彼此述说着自己孩子在外的工作情况。



一个售卖山药的摊位,一位大姐蹲在那里,一边装着,一边讨价还价。



这位卖眼镜的大叔,正在卖力地游说,希望眼前的这位老大娘能够捧场。



大叔在耐心地等待,他希望自己的花菜能够尽早卖完。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补鞋摊的生意一落千丈。



趁着顾客还没有前来的机会,这位老大哥在整理眼前的小葱。



卖烧饼的摊位,生意往往是最好的,他们夫妻配合默契,正在紧张的忙碌着。



天气渐冷,大叔将鞋子一字排开,供顾客挑选。



将衣服挂在立起的杆子上售卖,这样的场景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这也是乡村集市上特有的内容。



如今,骑着自行车赶集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电动三轮车,老年人赶集上店也方便了很多。



有些老人一边做生意,一边看孩子,一举两得。



老人买了一捆葱之后,就又赶往其它的摊位。



露天理发的地方,生意还是不错的,五元钱,不但可以理发,还包含刮胡子,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三轮车上的这些辣菜缨,刚从地里拔出来,切除的根上,还沾着泥土,散发着一股旷野的芬芳。



这位老人卖的芋头,也是自家种的。



在集市上卖红富士苹果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拿出最好的东西示人,那些虫蛀鸟啄过的、断裂有伤痕的,都留作自己食用,绝无以次充好,更不会缺斤短两。



眼前的乡村集市,和儿时的味道差不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有吃的,喝的,玩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容易让人感觉幸福的呢?



我喜欢这样的一个氛围。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它带给了我诸多的幻想,也给了我前行的动力。虽然那都是些平淡的日子,但它却又那么清晰地印在脑海,成为心头美好的回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