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思维的三个法则(没做到以下三点,别说你懂「用户思维」)


导读

1990年前,在营销逻辑层次有4P理论,即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

1990年后,以顾客为中心的4C理论正式出世,即顾客(Consumer)、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而后发散的用户思维也紧紧围绕这4C展开。


为什么说这四个要素是以顾客为中心呢?劳特朋教授说了:


客户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产品是什么,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客户不好奇你铺设了哪些渠道,只在乎自己买东西是否便利;


客户也不关注你怎么定价,只在乎能否节约自己的成本;


客户忽略你怎么宣传促销,他们只在意沟通的效率和信息的有效性。


说起做产品、做营销,来来回回离不开的就是在商业世界中深入人心的「用户思维」。


在国内,短短2年就完成品牌崛起的不在少数:元气森林、keep、王饱饱,花西子、完美日记、蕉内等等。


这些互联网营销光环下的新消费品牌,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或以品类创新破圈,或以新场景与潮流相结合为切入点,或是跨界营销等互动营销,大部分以「用户思维」作为开端。


道理都懂,就是落实不下来,那么,你到底哪一步做错了?


|01|


用户不是消费者



「消费者」是传统企业认为的一次性购买的顾客,而若是以「用户」的逻辑出发,企业要做的行动就大不相同。


当企业面对的是「消费者」:


· 对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卖货

· 是广告营销轰炸的接受者

· TA们和品牌是买卖关系——目的是收益


当企业面对的是「用户」:


· 对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服务

· 品牌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用户思维招人_产品思维运营

· TA们和品牌是共生关系——与品牌一同成长


当品牌不将顾客当「消费者」,而是当「用户」时,自然不是在消费,而是在传播品牌价值——例如以往在文章中分析的蔚来、lululemon等,用户即是品牌价值观的传导者,新客也大多为口碑营销所带来的。


「用户」是品牌的一部分。


|02|


摒弃“满足用户需求”,坚定“站在用户的立场着想”



全球便利店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曾说:“站在顾客角度,而不是为顾客着想。”


不断刷新用户立场的消费体验。“体验”,永远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用户喜好的算法推荐、内容直播即看即买、不断完善的本地服务等等……想要创造短时间的超级单品不再是为用户一劳永逸的升级某一体验,而是从用户角度持续不断的创造新体验。


重构用户立场的产业链。万物互联,供应链尤为重要。传统的产业链重构,通常以企业为主导,出现问题才进行改进,从某一程度上讲有亡羊补牢的意味。而站在用户的立场的产业链重构,是用户在哪里,产业链就应该偏向哪里。


在这样认知下,产业链在不断被颠覆的过程中才能创造更多可能,催生出更多的产品、服务,去更新更多的业态。


用户立场的的经营法则。品牌不再是经营产品和数据,而是经营用户。


那么借助数字打通用户唯一的ID,实现权益融通,体验与场景结合,直到实现用户体验的无缝场景自由转换成为用户经营的终极追求。


|03|


专注特定人群



所谓一拳难敌四手,一剑才能封喉,当今社会环境下,做少才是多。


营销上总说做爆品,就是要找到最长的那块木板,打磨锋利然后在市场上一剑封喉。


这里“最长的木板”,也可以指的是是特定的一小部分用户。


企业品牌最容易掉入的误区就是想做出一个大众都喜欢的产品,或是实现各种功能,就像瑞士军刀一样无所不能。


举个例子:品牌想做一个针对孕妇的产品,却未再细分地区、城市、消费习惯、年龄、职业等,但不同孕妇的观念不同、消费习惯不同、价值观不同,她们的需求自然不同,这是属于无效的「用户思维」。


而认同你产品理念,与此能产生共鸣的,才是你的核心用户。


那如何锁定这一群与你产品理念相契合的核心用户呢?


第一,从最擅长的人群里面找

了解自己最熟悉的圈层作为切入,自己在哪个圈层,就入局哪个圈层。

比如,摩拜共享单车创始人是学生,就从校园开始发力。


第二,从存在的产品里寻找

将视线聚集市场里的销量最佳,分析购买人群的思想和行为,研究产品为他们解决的问题,不断提出假设和提问:“要从哪方面入手才能做出超越市场最佳的产品”,从而发现新的可能。


第三,寻找和你并肩作战的人

找到自己的同类,与自己的热爱相同的人。坚定了自己的理念,成就社群,这群人会给你支持与助力,是伙伴和一同成长的用户。


比如小米,淘宝造物节上的造物主等等。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筛选出的用户,变为你的超级会员、家人、朋友,而不再是粉丝。现在的用户,在购买产品的同时,需要的是认同和归属,需要的是品牌更多的关注,而非仅仅作为一个粉丝去喜爱品牌。


用户是作为伙伴跟你一同进步的,实打实的与品牌共建成为用户新能力,品牌与用户参与、互动并生产新的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


“真正好的消费品牌是和一群意气相投的用户一起去定义”——内外内衣创始人刘小璐


时代一直在更迭,此刻总结的「用户思维」可能很快也将更新换代,到下一个三年,「用户思维」或许又被拆解并赋予新的含义,但别人在拐弯的时候,你记得激变。


大家好,我是沈海涛,拥有二十余年投融资操盘经验、百余家企业资本运营的实战商业教练。想要了解企业成长背后的逻辑、财富增长的故事、操盘的真实案例、传统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关注我,为大家剖析企业基因,解读商业密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