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买房?
现在很多人“谈房色变”。
这两年房地产去泡沫后,都看得很清楚——房住不炒。
摒弃一切投资升值,真有住的需求,再买。
换句话说,买房是为了解决生活痛点。
由于这样那样的痛点,房子满足不了我的生活需求,那好,我置换一下。
但前提是,你知道老房子的痛点在哪。
你也知道如今的新房是如何解决痛点的,才会动念头。
痛点,即起点。
老房子的痛点,太多了。
能触碰到的,几乎没有不痛的。
特别是老破小,住过的人,都很酸爽。
80年代,天津福利分房,当时盖房子,只力求能住更多的人,不讲究户型。
“金银铜铁角”,转着圈盖。
有些房子纯北向,楼体没有保温层,冬天巨冷,不少老人因此得风湿、关节炎。
也出现不少奇葩户型,手枪户型、三角板户型……家具都不好摆。
卫生间没窗户,夏天洗完澡跟蒸笼一样,得摆个电扇吹干地面。
没有玄关、没有客厅……是普遍现象,只能在卧室支个茶几当餐桌,旁边就是床。
不夸张,很多人吃饭没做过正式的椅子,一直做小板凳……
甚至为了让空间大一点,把烟机灶具挪到阳台。
尤其夏天做饭,再赶上西晒,做完饭跟洗澡似的。
现在的户型呢?
南北通透、全明、卧室客厅朝南,只是基础款。
独立玄关、卫生间干湿分离、讲究LDKG一体化。
去年开始,南向大宽厅、落地窗登场……即便是80平米的小户型,也能做到。
户型的进化,不仅是满足基本居住,更开始功能化。
老房子的内部结构,不是装修就能解决的。
比如下水管道,10套老破小,9套都得漏水。
30年前用的还是铸铁管道,生锈渗漏,现在都是PVC螺旋结构。
包括令人头疼的顶层漏水,每年都要铺油毡,以至于现在新房顶层也卖不上价。
其实现在防水材料很先进了。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无纺布隔离层……有的楼盘能做到7层防水。
有个朋友卖房原因,就是蟑螂,从墙里往外爬。
当你发现一只蟑螂,意味着你家已经有了一个蟑螂王国。
隔音也是很大的痛点,深夜楼上打呼噜声都听的一清二楚。
现在都有了隔音楼板,用技术解决痛点。
外檐的升级,大家感触最深。
以前的老破小,要么是砖楼,要么是水泥框架结构。
先别说美观不美观,根本就没有保温层,冬天冷夏天热。
2000年以后新建的房子,保温问题基本解决,外檐也追求美观。
最初用涂料,长期风吹雨淋,掉的七零八落,没法看。
后来出现了真石漆、贴小砖,延年性好了很多,高端宅多用石材、仿砖涂料。
去年开始更进一步,铝板、玻璃幕墙越来越普遍。
甚至1万+的住宅,都镶上了铝条,颜值即正义啊。
室内旧可以装修,但外檐没法改变,再怎么装,也是“里面是欧洲,外面是非洲”。
改善分三个阶段:面积改善、面貌改善、面子改善。
外檐升级,解决的就是“面貌痛点”。
老房子有园林吗?
只能叫绿化,能种点树、铺点草就很好了。
但我们对于户外活动,需求越来越高。
老年人希望有下棋、聊天甚至跳广场舞的空间;
孩子需要儿童乐园,跑闹嬉戏。
年轻人希望有健身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
这些在老社区都不存在,大爷大妈只能饭后拎个板凳在楼栋门口坐会儿。
人车不分流的社区,怎么能放心让孩子在外面玩?
对于园林的要求, 早已不是停留在观赏上,而是参与性。
五重园林,这只是感官好看,好的社区更讲究功能性园林。
比如龙湖天宸原著的超大儿童区,简直是个儿童乐园。
周末还需要带孩子去商场挤来挤去吗?
格调松间的淘气堡,让孩子玩到不想回家。
小朋友也需要社交,没有空间和平台,孩子们的沟通能力会大打折扣。
如今,夜光跑道、全龄健身器材,这都是标配。
旭辉在社区内设计了“健身盒子”,不用再开车去健身房。
仁恒公园世纪甚至配备了BBQ烧烤空间……
格调的园林就更不用说,住时间长了,连公园都“看不上眼”。
这些都在解决生活痛点,把日常所需全部放进社区,将休闲成本降到最低。
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物业的重要性。
老破小几乎没有物业可言,甚至很多社区都没有围墙,更别提管理了。
看门大爷+收清洁费的阿姨,是标配。
保证每天清运垃圾,这是极限了。
清理过后,垃圾桶里是干净了,地上又一大堆。
现在的物业,在打扫卫生基础上,更多是服务。
每栋楼配备管家,高端社区会给业主订私宴、订机票、送洗衣物……
仁恒海河广场的物业一年清洗两次外檐,“延缓衰老”。
甚至有些物业通过举办活动,拉近邻里关系,比如格调、绿城。
物业的痛点,事关每天的生活,事关未来二手房的保值度。
老社区自规划之时,就没有机动车位,自行车位倒是有。
现在只要是空地,都能变成车位,但永远不够用。
直到你开回家的前一刻,你都不知道有没有车位、剩几个车位,全凭运气。
通勤10分钟,停车1小时。
在老社区里能把车停顺溜了,周末都可以兼职驾校教练。
现在的社区,人车分流是标配,车位基本全在地库。
地库也不断升级,从水泥地面,到环氧、金刚砂,崇德园还用了花岗岩。
高端社区的地库,甚至配了采光井、新风系统。
老破小还有个独特的痛点——没电梯。
80年代末,建了一批8层到顶的房子,竟然也没有电梯。
每天上下楼,是“膝盖减寿利器”,这辈子,你有没有为楼梯拼过命?
年轻人到还好,权当锻炼,不过90后、00后也都吃不了爬楼的苦。
尤其从超市回来,拎着两大包东西上楼,堪比登天。
对老年人来说,爬楼就是“翻越天堑”,只好在屋里闷着。
这是老年人最大的痛点。
可能他们对物业、户型、外檐都没什么要求,只求每天能出去多溜溜弯,不要爬上爬下……
作为子女,面对这样的状况,实在于心不忍。
看完这些,再来想想,为什么要换房?
回到最单纯的想法:为了解决居住痛点,生活的更舒服一些。
房地产十年一代产品。
虽然产权证上明明白白写着70年,但就像用了两三年的手机会卡顿一样,无法满足需求。
天津楼市从去年开始迭代,如今刚好卡在“新老交替”时间点,正在从豪宅蔓延到普宅。
扎心的说,有的房子,还没交房就过时了。
也承认,新社区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生活方式,早已翻天覆地。
近期,365淘房将针对老房子的居住痛点,推出系列专题《痛点,即起点》。
户型、外檐、园林、地库、车位、圈层……一次说透,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