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36kr发表了一篇《简历交换平台 “HR 家”,从 HR 端切入招聘
》的文章,奶兄的朋友圈就出现了一个评论,挺有意思,上图。
暂且不管文中提到的HR家,奶兄今天和大家讲讲简历交换。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奶兄玩招聘人士QQ群就有类似的想法,QQ群里招聘官一多,大家互换简历很热情,是不是可以设定一个什么机制来保障付出的的人的利益呢。当时还想着借鉴献血模式,后来就没有然后了。
奶兄的文章当中曾经提到过简历交换的第三方,比如5月上期招聘第三方动态提到的嗨聘,5月下期招聘第三方动态提到的招聘研究网简历交换中心,都是希望HR共享自己的资源,来完成平台的招聘需求。
来看看奶兄当时的点评-仔细看了嗨聘网的H计划其实就是悬赏众包模式,利用HR的时间与资源来完成平台的需求;奶兄之前关注过很多的悬赏众包模式的招聘平台,目前不少类似平台都在转型,因为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1、简历资源所属权,HR拥有的简历到底是公司财产还是个人财产;2、悬赏众包、人人猎头的模式,不是每个人都对企业的招聘需求、招聘岗位、候选人素质和能力认知清晰,当然嗨聘网把范围缩小到在职的HR,在这方面应该问题不大。
奶兄讲了几个问题,简历所属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简历应该是公司财产,招聘官无权拿出去做任何形式的私人层面的变现;如果是候选人利用个人关系委托招聘官找工作,这种情况另当别论。还需要考虑一点的是,以公司的名义去做简历交换是否涉及泄露候选人个人隐私呢?
简历的价值以及交换机制,目前很多猎头平台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猎头之间简历交换更为频繁,如何衡量简历与简历之间的价值是个非常大的问题;前文提到献血模式,血型有A、B、O、AB四种,按照多少cc来衡量,标准是非常单一和统一;而简历的价值标准是非常多变的,貌似目前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份简历到底价值多少。
对需求的理解,隔行如隔山,不是每个HR猎头都对所有的招聘需求、招聘岗位、候选人素质和能力认知清晰;所以简历交换平台必然的要把行业、岗位等划分做细,还需要把简历按照工作经验也好、职位也好做分层分级,引导HR做对应的上传、交换、评估。
推荐路径,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市场上出现过很多关于内部推荐的产品和服务,奶兄肯定会思考一个问题,你推荐的路径是一度还是n度,我见过只做一度的也见过坚持无限度的,先看看国外ZAO的理念,最多两度人脉。奶兄也觉得推荐路径越长,信度、效度会差,速度会慢,也很难记录和追溯。
奶兄有幸和HR家的赵瑾瑾认识,也聊过一些问题,她想做的不仅仅是简历交换,本文不是打脸谁谁谁,而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当然如果能够思考和解决上文提到的一些问题(奶兄的观点仅仅代表个人并不一定全面、正确),做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平台未尝不可,尤其是提到一点对于收集的简历是需要HR做出专业反馈的,这样子这样子的平台的简历都是相对活的数据,池子越大价值越大,对于HR的价值越大。
关于这一点奶兄还有个大胆的思考,比如51job、智联、拉勾、猎聘网等开放HR专业反馈和信息记录,只要HR越反馈(这些信息一定是记录在51job等平台上的,比如求职意向和动机等),这些招聘网站甚至可以按照反馈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免费的简历下载数和职位发布数,让HR来激活招聘网站的沉睡简历;当然这么开放的后果可能会对沉睡简历的主人造成不必要的骚扰。
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希望大家针对本文提到的观点和内容进行拍砖。
【文末】
这个文章同步发布在小奶嘴微信公众号平台,希望各位针对本文提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拍砖。
小奶嘴(微信公众号xiao-naizui)奶兄的自留地,有态度的HR第三方独立观察与思考的微信公众号。专注于招聘第三方动态与点评、招聘干货(招聘高手在民间)、招聘第三方活动与福利、HR第三方观点、人才推送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