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际心理咨询师(有梦想,为什么就可以改变命运,看《道德经》是怎么说的)

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并不是心灵鸡汤,这句话的背后是有逻辑的。

理想国际

为什么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一定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并且得到帮助呢?

关于这个问题,老子的学生鬼谷子在他的《捭阖策》中做过一些解释:

这是因为“同声相呼,实理同归”,就像物体之间会产生共振一样,人与人之间也一样。

所以鬼谷子说:“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想要游说别人,一定要先认识自己。

只有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以自己为参照物,去了解别人,进一步游说,达成自己的目的。

如果“己不先定”,就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结果就会“忘情失道”,什么事也干不成。

老子说的“自知者明”,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当一个人清晰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他就会以自己为参照物,去甄别身边的人,和“同道”的人互相吸引,和“不同道”的人自动远离。

这样,他的身边就会聚集很多“同道中人”,慢慢地,所有人的资源集中到一起,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抓住发展的机会,一步一步慢慢向前。

这就是“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很多孩子有梦想,每个人都写过作文《我的理想》,可是却很少人实现呢?

第一个原因是:很多人的梦想太模糊了,只有一个大概的影子,所以毫无吸引力。

比如我们小时候,要写作文《我的理想》,大多数孩子都会人云亦云,“要当科学家”、“要当解放军”、“要为祖国做贡献”等等。

可是科学家是什么样子,科学家干什么工作,科学家的工作是否有趣,当科学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怎样才可以成为科学家……

孩子们对这些不甚了了,自然也就不会付出努力,只是应付一下作文,转头就忘了。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人的梦想只看眼前,而没有根本,所以很快就会陷入迷茫。

比如我们小时候,很多孩子的梦想是上大学,有的还想考更高的分数,上名校。

但上大学之后呢?大学毕业之后呢?

孩子们没有想过,家长们也没有问过,老师们也没有管过。

结果就是高中三年拼命,大学四年浪荡,随波逐流虚度了光阴,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第三个原因是:很多人的梦想只是空想,没有行动,没有付出努力,所以落空了。

比如和普京一样,看了小说《盾与剑》,梦想成为像小说主角那样的英雄的那些孩子,大多数都没有像普京一样,真的跑到克格勃总部去自荐。

他们没有行动,所以他们不知道,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是考上最好的大学,自然不会专心学习,也没有克服困难的动力。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悟性很高的人,听说了道,努力地效法践行;悟性一般的人,听说了道,半信半疑;没有悟性的人,听说了道,哈哈大笑。

如果有了梦想,只是哈哈一笑,该干嘛干嘛去,那就只是吹牛。

只有把梦想装进心里,向梦想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走在路上,才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实现它。

这三个原因,就是很多人的梦想落空,回首往事的时候唏嘘感叹,最后把梦想当成骗人的心灵鸡汤,不再相信自己的原因。

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一切并非遥不可及,只是我们懂得太晚。


我是弘毅的妈妈,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读书和思考,从事教育和调解工作十几年,对教育、调解、育儿有很深的见解,分享干货,喜欢的朋友请点收藏+关注哦,就是文章下面的五角星,免得下一次想看的时候却找不到我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