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
1、公共物品的定义,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次提出,公共物品的形式化定义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
2、“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
(1)消费上非竞争性(主要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2)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派生特征)。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1、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
用出价多少表示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2、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1)私人物品需求显示的机制对于公共物品并不完全有效。排他性消费不符合效率原则。
(2)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3)一致同意规则符合社会正义原则,任何民主制度都不是免费的。
(4)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机制往往是介于独裁和一致同意之间的“多数决策规则”或“少数服从多数”。常见的多数决策规则有:相对多数决策、二轮决选制、逆向排除法、博尔达积分法、孔多塞规则、赞同投票等。
三、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融资和生产
1、融资
(1)政府融资(强制融资):“免费搭车”问题使公共物品市场融资失灵,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2)私人融资(资源融资):非排他性成为对自愿融资起阻碍作用的关键因素。公共物品有时还经由收费的集体行动而被自愿提供。缺点: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3)联合融资:通过价格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是最为理想的。通常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的生产(即由谁负责,如何将公共物品的投入要素转化为产出)
(1)政府生产(典型的生产方式)。
(2)合同外包(典型的生产方式),私人签约者可能是营利性机构,也可能是非营利性机构,不论其性质如何,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3)其他方式:其他介于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还包括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等。
(4)不同性质的供给主体应享有平等待遇,以促进其公平竞争,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四、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1、定义:指理性的社会成员将利用智慧,通过规则的创新,以获取来自公共物品交易的共同利益,并公正的分享收益和分担成本。
2、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涉及的四个方面内容:
(1)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2)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
(3)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
(4)公共物品的收益分配制度。
3、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的、竞争性的、有效率的均衡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
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
一、市场和市场效率
1、市场系统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市场。
(2)居民(或者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居民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的最大化。
(3)企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扩大再生产。
2、市场是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
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二、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矫正外部性;
3、维持有效竞争;
4、调节收入分配;
5、稳定经济;
财政的基本职能
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
1、资源配置的含义
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
根据政府的职能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主要有:
(1)满足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无法支出等。
(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等。
(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等。
3、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旨在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初次分配是按要素所有者的禀赋条件和公平的市场定价实现的,社会成员不能接受国民收入完全按市场竞争标准进行分配。
2、财政是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政府财产的发挥作用不能缺位,不能越位。
(2)加强税收调节,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通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等。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人,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作用,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保障性住房)等。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产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1)财政行使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相互统一概念。
(2)财政行使经济稳定职能的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不是对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进行配置)。
(3)财政行使经济发展职能的意义,不仅仅是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结构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2、财政是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一、公共选择
1、公共选择的定义
(1)公共选择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为,个人主义方法论和经济人假设出发。
(2)产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3)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等。
2、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
(1)个人主义方法论。
社会是个人在给定环境中理性选择的结果,作出选择和实施行动的主体是个人,而不是政党、省份、国家等机构组织。
(2)“经济人”假设
政治人必定在政治场景的特定激励和约束下,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众利益最大化。
(3)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①在政治市场上,个人以自己同意承担的成本份额(或税收)交换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②市场交易是边际交易,可以就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讨价还价。在政治交易中,个人对特定方案只能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哪些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只能接受对其不利的方案。
二、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传统观念对政府普遍怀有乐观的认识,相信政治领域中个人的行动完全受公益精神的驱使。
公共选择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引导人们重新认识政府,从理论上解释了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
常见的政府失灵表现为:①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②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③投票循环;④官僚体系无效率;⑤利益集团与寻租。
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1)唐斯的“理性投票人假说”: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收益。
(2)“理性的无知”:是指理性的选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束,因而没有动力花费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
(3)“理性的非理性”:是指由于手中的一票对于选举结果无足轻重,即使拥有必要的信息,选民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他们不会充分利用这些信息。
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
追求自我利益的政治家(政党)之所以提出符合选民意愿的纲领或提案,只是为了获得私利和再次当选,一味迎合中间选民的利益,必然导致少数派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诉求被忽视,有违社会公正原则。
3、投票循环(又称作“孔多塞悖论”)
孔多塞规则表明,某些情况下简单多数决没有结果,即出现投票循环现象,没有哪个候选对象能够稳定的胜出。事实表明,随着选项数目和群体成员人数的增加,投票循环出现的概率还将增大。
4、官僚体系无效率
(1)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解释了官僚体系缺乏效率的原因,该模型中的官僚机构具有两大特征:
①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
②官僚机构(行政部门及其公务人员)负责生产某种公共物品与服务,以与服务对象(立法机构或其中间投票人)的预算拨款相交换。
(2)尼斯坎南模型在公共物品的政府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①应当增强管理部门内部的竞争性,增加某一行业官僚部门的数量是方法之一,也可以允许其他行业现有的官僚部门通过业务参与以强化竞争。
②通过改变对官僚的激励,引导其最小化既定产出的成本。
③通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外包,让更多的私人营利性企业加入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来,以期提高效率。
5、利益集团与寻租
利益集团与官僚的合作,通常只是推进了小集团而非中间投票人的利益。利益集团寻租的努力,通过影响政府税收、管制、关税保护等政策,导致了非生产性再分配,即降低了经济效率,又浪费了社会资源。利益集团还通过提供经济资助直接影响行政和立法的选举格局,通过战略性地提供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影响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