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段维佳)打造优势主业,积极布局省内外大型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协同战投优势资源;确定授放权清单,落实董事会职权,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契约化管理实践“能上能下”……
自2018年入选“双百企业”以来,河北建投国融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投国融”)聚焦“五突破一加强”目标任务,补短板,强弱项,采用“混资本”和“改机制”互促互进的改革实施路径,扎实推进综合改革举措,规模实力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
2021年,建投国融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26%,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56.3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5.39%,以改革创新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治理结构 破解体制障碍
成立之初,建投国融设立了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股权结构相对单一,仍然存在资源协同不足、法人治理主体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
“具体来说,客户资源、项目资源等缺乏整合,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难以形成综合优势。其次,股东和董事会权限交叉,涉及人、财、物的重大事项以股东审批为准,董事会职权未得到有效落实。” 建投国融副总经理、改革办主任苏耀凯说。
为推动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健全,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建投国融以混改为抓手,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优化法人治理,形成运转高效、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
建投国融召开2021年第二次股东会、四届一次董事会、监事会,此次会议标志着建投国融 “双百企业”系列“综改”措施正式落地。
在推进混改的过程中,建投国融从是否处于充分竞争行业、企业发展所需资源、内外部环境支持等方面,深入分析混改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了符合公司实际的混改实施方案。
围绕自身短板、战略目标和混改成效,合理确定战略投资者遴选标准。2020年,建投国融通过引入上市公司作为大股东实施初步混改,实现与上市公司在业务拓展、产业协同、融资增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嫁接,为公司形成多元化股权结构打下基础,并有效推动各项机制改革成果的落地。
“在董事会的组建中,由股东按照持股比例派出董事,并全面落实本部及子公司外部董事占多数,加强了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苏耀凯介绍,随着外部董事的陆续入驻,公司董事会成员扩展到7人,其中外部董事5名,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目标。
同时,明确治理主体权责,进一步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激发企业活力。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27项职权得到有效落实,上级公司和各治理主体间权责清晰,董事会运行机制逐渐成熟定型,形成了定位清晰、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市场化用工 激励约束并重
什么样的机制能够激发员工活力?最重要的还是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真正做到凭能力任职务,靠业绩定去留。”苏耀凯说,建投国融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营造“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氛围。目前,已和系统内8名经理层成员签署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实施中层管理人员全员竞争上岗,在全员范围内实施绩效考核及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通过人员流动激发干部员工“一池活水”。
激励约束不仅体现在工资待遇的差异化调整,而且体现在捆绑了业绩的奖励制度。
建投国融建立日常表现、正负行为、业绩奖惩三个维度的考核体系,使员工收入和业绩贡献同向联动。在2021年绩效考核中,管理人员收入差距最大达到1.8倍,在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正确导向上取得明显成效。为充分激发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活力,建投国融依据国企改革“政策包”“工具箱”,率先推行超额利润分享和项目收益分红两项激励措施。
建投国融选定行业内5家国有、民营优秀上市公司作为对标标杆,目标利润不低于按照对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净利润,严格执行《“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政策要求,将超出年度净利润目标值部分的10%,分配给对核心业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营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且骨干人员分享比例高于高级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激励向关键岗位、基层一线倾斜。
子公司能科院实验室。
针对子公司能科院承担技术创新任务的特点,实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收益分红。根据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或与他人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分别确定不同分红比例并严格规范项目收益核算与监督。“实施项目收益分红以来,极大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科技成果产出和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能科院院长郭江龙说。目前,能科院累计承担科技项目27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5项,累计主编、参编行业标准7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质量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
聚力主责主业 赋能绿色发展
践行国家“双碳”目标,建投国融聚力主责主业,拓展光伏发电市场,为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光伏项目现场。
截至2021年底,建投国融累计获取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省份清洁能源发电项目规模指标超过1000MW,创造了建司以来的最好成绩,为公司清洁能源发电业务持续发展提供增长后劲。
“公司新增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约节约标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5万吨,能够大量削减传统能源消费,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苏耀凯说。
氢能是未来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建投国融抢抓氢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成立氢能研究中心办公室,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专攻氢能、储能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为深入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进行战略布局。
河北省碳金融碳服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创新模式,以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发展。建投国融积极推进碳金融业务,组建专业团队,积累丰富的碳资产管理和交易经验。子公司建投融碳在全国碳交易市场积极开展碳配额的交易工作,赚取碳配额交易“第一桶金”,为建投国融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新的利润支撑。
本文来自【长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