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缘网(华缘休闲农业集合模式解析)

湖北省的山区和丘陵面积大,对于发展集约型规模农业受条件限制有一定的困难,加之规模农业是个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机械化程度高、对土地的连片面积大等原因,因此在山区丘陵地区的集约型规模农业发展相对较慢。但山区和丘陵有大量的未被污染的土地和山水资源,具备发展集合休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必将成于当地乃至湖北旅游目的地。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土地流转,鼓励新型农业主体集约经营,规模经营,随着发展的深入完善,逐步形成农民职业化,生产工业化,产品标准化,消费驱同化,因此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了新的供需矛盾,农产品滞销常有发生,机乎哪里有原产地哪里就有滞销;农民卖粮难,粮贱伤农的事也不在少数,就其原因不外乎农民朋友不懂市场规律,一哄而上,造成结构性供需矛盾。如何解决此问题?中央适时进行供给侧改革,我们的集合休闲农业就是个很好的供给侧改革的试验。


一、华缘休闲农业发展要点

以农业生产为本,休闲农业本质是农业,无论如何发展,休闲农业的农业生产属性不会发生改变,故应以生产为立足点。

以农业文化为主,几万年农业生产经验本身就是文化,农耕文明在中国源远流长,同时中国的乡村根文化情结,使得大家都对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农业产品为辅,转移利润点,我们就能用心去生产产品。只有对利润的追逐点转移,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对产生利润的源泉加以增强和爱护。

以农业体验为乐,生产生活中感受快乐,因为根的文化,几乎所有人都对农村和农业体验有一种亲切感参与感,为体验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利润空间。

农业的会计报表,是良心和责任,而不是资产和利润,只有这样的态度和认识,才能做出好的农产品来,才是对社会的最大回报。

转移利润点是休闲农业的重要任务。如何转移利润点,必需要找到载体和突破点,因此将农业从属性上分类是有所必要的。我们从农业的属性上将农业分为:生理性农业(生理农业);心理性农业(心理农业)两类,以区别它们的价值所在。

生理农业是以解决生理需求为第一需要的农业生产活动。通常是依赖出售农产品本身而获得收益的农业活动,对土地是依赖关系。传统农业及现代农业中的设施农业、集约农业大多数属于这一类别。其特征有:是以解决大众生理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一种非完全市场行为,没有完全的市场定价权,很难获得自由利润空间,通常会获得政府的补贴。因为是生理农业所以它的利润水平只能是社会平均水平,有时可能更低。

心理农业是以解决心理需求为第一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放心的吃,通常依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附加值,并以观光休闲和服务业等其它形式收入为主,而不以卖农产品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业发展模式,对土地是依托关系。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庄园经济等农业模式属于心理农业范畴,解决的是特殊客户群,小众需求,市场潜力大,目前国家正在鼓励。具有完全市场行为,充分的市场定价权,有很好的获利空间,农业生产的蓝海领域。是相对生理农业而定义的。

心理农业可以突破价格和成本的边际线,所以它不是靠数量的基数和边际成本的系数来解决利润的,因此可以更多的选择来做农业,集约农业是为提高边际利润而努力的,而集合休闲农业运用心理农业的概念突破边际利润的范畴。


集约农业和集合农业的投入产出以及现金流是不一样的,集约的高投入,高产出,但因农业是非完全市场,所以盈利情况就不容乐观。集合相对产量较少,收获期较为分散,风险弱化,获利能力增强,但对经营管理和技术要求很高。

休闲农业作为新型的旅游市场增长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休闲农业也与其它旅游产品一样,有其共性规律所在,就是旅游市场的峰谷特别明显,在高峰期旅客爆棚,在谈季难以为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华缘的休闲农业集合模式也许是个不错的尝试。


二、华缘休闲农业集合模式(四化)

(美 化)田园变公园 → 旅 游 → 导 流

华源网

↓ ↓ ↓

(市 化)农场变市场 → 销 售 → 增 值

↓ ↑ ↓

(变 化)黄土变黄金 →属性蜕变→ 收 益

↓ ↓

(转 化)农民变股民 → 参 与 → 共 富

田园变公园 → 旅 游 → 导 流

美丽中国、文化乡村,用互联网思维汇集更多的优质客户群,形成客户资源,把住流量入口。为农场变市场提供可能的机会。美丽的田园风光是一定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的。

如何选址(依山傍水、围追堵截、一路发财)

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三产融合)如何选址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山水土地资源较好。可生产出质量较高的农产品,有得于提升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效益,促进后发地区的较快发展和超越。

2、临近城市,以郊区、新的开发区等周边地区为佳。离客户近,更好服务市场主体,便于销售产品和发展三产融合。

3、近交通主干线,可形成较好的示范和带动性及更好的方便宣传。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示范性好,带动面大。

时空布局:

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的时空布局,时间上利用自然规律一年四季不间断的提供应季农产品和观光休闲项目。空间上利用好现有的地理地貌将不同区域的土地种植形成立体空间效果,将观光、休闲、体验、销售、分享等多个环节打通融合,从而实现同一经营主体内同一产业(产品)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化融合。同一主体内完成产业转化,可以获得较好的利润水平,同时也可以在同一主体内进行利润的平衡,使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保持一个较合理的利润水平,从而保证和促进各大生产元素得到最大的释放。

农场变市场 → 销 售 → 增 值

只有形成市场并有足够的客户群,才能使产品有机会形成相对短缺并以理想的价格出售。(供不应求)带来增值,在农场内销售有利于降低市场销售风险。就目前集约农业来讲是高投入、高技术、长周期、高回报的投资项目,特别是传统农业投资回报率就更难保证。但如果改变思维模式,获利就可能完全不同,因为原始的、传统农业都是通过销售农产品的利差而获得利润的,这样风险把控就变的相当重要,同时农产品价格是由市场调节决定的,农业企业很难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改变思维模式就变的非常重要和紧迫,如何改变,改变不了市场就改变自己,改变企业的获利模式,将农场与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做到农场即市场,使所有的农产品不出农场就销售出去。要达到以上目标宣传和客源就相当重要。因此上面的旅游(导流)就相当重要,是形成市场的首要条件。

市场在哪里?谁来?

A、客观(雾霾),城市环境的恶化,使得市民急迫离开城市到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

B、主观(乡愁),因为城市华进程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对故乡的思念时刻在心头,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回到自己的故乡,郊区的农村就成了首选之地。

C、被动(传承),因为目前的城市主体人群40-60岁,他们经历过特殊生活,吃过苦,受过累,想把自己的历史经验传承下去,让下一代懂得幸福来之不易。

黄土变黄金 →属性蜕变→ 收 益

因为的资产增值和市场的形成会不同的客户群,当高端客户出现较多时,就可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旅游产品中文化就是最好托(道具)最好的托词,它承载文化、精神、其商品属性发生蜕变延伸,从而摆脱成本边际和利润边际。依托商品而不依赖产品,价值有所增值。如体验、DIY等延伸服务,充分挖掘商品属性外延,让产品变成服务业的一种媒介。

农民变股民 → 参 与 → 共 富

当形成高附加值后,我们可以将更多没有风险的项目交予当地人经营,让其参与,建立利益共同体,一减少风险,(因为盈利所以农民与经营者争利),二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因为有的人不一定是为利而活的。而与农民利益共享,可以充分化解矛盾,和进行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共同富裕。

三、现代农业的本土化和传统农业的思维现代化

现代思维农业就是结合本地的特殊性、在发展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等与发达地区的现代农业差距上寻找突破点的新型思维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农业发展思路,减少抄袭和模仿,以从本质上突破农业发展上的后进赶超先进。

目前农村人口结构特点,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为主,留下人口中残障人比例较高,生活水平较低。这部分人口如通过工业化、服务业途经解决就业难度较大,因年龄、学历、身体条件等原因很难进入到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就业,同时因现代农业中的设施农业对农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教育培训解决一部分有学习能力人转移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留下了的一部分因自身因素未能通过教育培训的村民,他们的创收能力有限,至使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平均值,这部分人口通常就是扶贫对象,低保、残障、老年人等。农场通过发展传统农业以留住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传承农耕文化并形成大量用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训教育,最大限度的实现就业。

以上模式基本可能形成农场生态圈,即生产—观光(摄影)—休闲(游乐)—体验(采摘、加工、品尝)—消费(购物、订单)循环系统的生态圈。形成客户资源的共享、做到一次开发多次获利、相互促进的客户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让客户用尽量多时间在农场休闲、体验等,以期产生消费动机,实现农场的销售目的。

四、经营效果,双1:2:4收入模型

双1:2:4收入模型以期实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和农业产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收入构成:(以华缘农场为例)

1. 农场收入:农产品+体验增值+服务业

农产品销售收入:农业增值收入:服务业销售收入=1:2:4,2015年营收500余万元。其中:农产品(草莓、荷花、水果)销售收入80万元;体验增值(含初加工胚芽米、自助、体验等)销售收入30万元;服务业销售收入150万元(10万游客的门票收入);生态餐厅营业收入200万元;马场收入50万元;游乐项目10万元。将来服务业如住宿、休闲会所等服务业的深度开发,营业收入还将进一步提升。

2. 农民收入:地租+工资+服务,未来(项目收入+分红)

土地租金:农业用工:服务业用工=1:2:4,例如:13年华缘农场在高桥何家湾项目已经实现地租收入20万元、农业工人工资38万元、服务业用工工资等75万元,基本实现设定目标。2014年地租50万元,农工用量约10000个工作日,工资70万元,固定工工资40人约120万元。超过设定比例。对村集体贡献约3000元/亩,是土地流转费的约10倍。

3. 社会责任

全年为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教师、现役军人、村民及120CM以下儿童、当年高考中考学生、院校学习交流、政府考察交流等人群免票30000余人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回报,为此我园少收入门票等约90万元/年。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优惠的范围,使更多人享受我们的优惠。

五、以短养长、稳健发展

农业长期项目短期化操作,即利用子项目的短平快效果,当年获利(如荷花、草莓等都是当年可以收回成本和获利),将获利投入到长期项目和基础建设等投资中去,实现以短养长。

六、发展方向:以商招商,物业管理

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经营等发展问题,带动更多人从事农业园的生产,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发展。促使经营者全身心投入,做到专业化、职业化,寻求创新。

农业物业管理:华缘将农业园各子项目通过招商、合作等形式分包给村民/能人,华缘则进行品牌宣传和营运管理,提升品牌价值,使产品有更好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形成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对外进行品牌输出和营运管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