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安徽华源现代物流园位于安徽省太和县,该园区依托地方医药产业发达的特色优势,科学规划,完善设施,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以做大医药商业规模、做活医药平台经济为抓手,打造了一个“买全国药品,卖向全国”的医药物流园区,在医药物流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示范特色之路。
特色立园,服务全国
结合当地文化和产业特色,依托本土20万农商大军,数万名药商经过多年市场的摸爬滚打,建成了全国著名的医药集散中心,园区形成了“买全国药品,卖向全国”的经营格局,吸引了大批的物流企业及全国4000多个医药厂家的60000多个品规药品集聚,直接配送下游客户达到50000多家,把优质的服务带到了全国各地,把放心的药品送到了千家万户。
以贸促工,融合发展
近年来,太和县县委、县政府依托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达的商业贸易和庞大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医药工业,建设了“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医药工商并举格局。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园区发展促进市场活跃,市场活跃又带动了医药工业的发展,医药工业发展反哺市场,增添市场活力,加快推进了华源现代物流园医药物流的发展。2015年9月,“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现有医药企业4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2家,挂牌企业25家。2017年,基地实现产值218.3亿元,实现税收7.3亿元,全县已形成“工商并举、双轮驱动”的医药产业格局。
以药为引兴百业,通过发展主商业促进相关产业繁荣发展。园区通过服务医药行业,带动了太和县金融、通信、运输、住宿、餐饮、房产等众多产业的繁荣,10多万人从事医药及相关产业,带动太和县多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银行年末储蓄存款全省县级第一名。
智绿并重,降市增效
在园区建设实践中,注重植入智慧和绿色两大元素,推行生态物流,推动园区降本增效。 同时,建立网上销售系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使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搭建医药商业、物流、会展、保健品、电子商务、中药材、医疗器械等多个平台,公平交易,公正透明,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消费者成本。
专业服务,提质创新
一是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备。仓储设施、特种设备、技术设备完善,共有2000多台电脑终端设备进行全天候监控和管理,制冷机组、液压升降平台、温湿度检测终端机、无线温度监测仪、验收养护设备、安保监控镜头等共1900多台(套),两台500千瓦发电机组,保证药品存储和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运输。
二是冷链物流配送能力较强。园区入驻物流企业共有运输车辆5200多辆,保障货物及时集中发运。配有冷链车,多种规格的冷链保温箱、冷库,经营348个品规的冷链品种,库内配备红外线测温仪、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测点终端、制冷机组,除湿机、冷冻柜、冷冻室等。运输、交接,验收,入库、保管、养护全部严格按照冷库业务操作规程,运输全过程对温度实时监控,并按照相关要求对药品内在质量进行养护开形成养护记录。
三是建设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ERI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北斗导航定位系统、GPS、条码、RFID等物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集成,实现了物流信息集成和可视化,为入驻企业提供货源信息、车辆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简洁、有效准确、实时的服务,有效降低了服务成本。
四是具备高效便捷的政商服务能力。园区设立了工商、税务、金融、交通运输、保险等政务办事机构,在金融服务、融资担保、货物保险等方面,与有关职能部门协商合作,完善疏通各种行政管理渠道。
五是提供特色化专业服务,创新园区运营新模式。园区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进行全方位合作,园区货物打包统一保险,增加理赔范围,缩短理赔时间,提高理赔诚信,货物丢失按原价赔偿,大大降低了货运风险;实行短途提货创新,规范提货管理,统一服装、统一制订内部管理车牌、规定提货时间;统一人身意外险投保,提高了劳动效率;创新长途运输配送模式,调整运输结构,优化长途运输线路、提高专线运输配送能力、降低空载率和在途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