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是什么意思(几个必须知道的金融术语)

1、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生产者物价指数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2、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3、M0(现钞):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4、M1(狭义货币):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5、M2(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外商直接投资

备注: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的增速应该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之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历史的规律也表明,每当m1大幅度上升都推动了经济升温,或者引发投资过热或或者通货膨胀或者股市上涨。其次,如果m1的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就说明企业和居民的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的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如果m1增速小于m2,就说明企业和居民的资金都会以定期存在银行,整体流动性变差,经济运行回落。最后顺便来说说跟股市的关系,根据前几次股票上涨的表现来看,m1和m2的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最高。

6、FDI外商直接投资:是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中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中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中国直接投资的行为。包括:在中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7、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8、IPO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9、MLF中期借贷便利:俗称麻辣粉,是指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10、SLF常备借贷便利 :俗称酸辣粉。意思和MLF差不多,只不过放贷的时间要短一些,一般在1-3个月。

11、杠杆率: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是杠杆倍数,杠杆倍数越高,越容易受到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影响。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盈利时,增加杠杆能扩大盈利,但是加得过多,风险就会上升。因此高杠杆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12、降息:是指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预期年化利率。降息可以降低企业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和房贷利息,同时也会降低大家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的理财预期年化收益。

13、降准:是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使得银行上交央行的准备金减少,所以有更多的可支配自由资金,银行用于放贷、投资的资金会增多,可以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