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有:当事人自愿原则、及时调解原则、依法调解原则、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权利用原则。
2、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
3、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狭义的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5、在职业守则中,严谨求实既是一种工作态度,又是一种工作规范与要求。
6、工作分析的资料信息还可以来自于下属、顾客和用户。
7、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8、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中的一种核心的劳动关系构成形态。
9、无论何种原因,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实现就业的也是就业困难人员。(一定时间是指多久?)
10、集体合同的特征:主体特定、内容特定、订立生效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准法规效力。
11、集体申诉的申诉人通常为2人及以上。
12、劳动规章制度有效必备条件:
(1)制定主体合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主体应当是用人单位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对用人单位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全体职工有权实行全面和统一管理的机构;
(2)内容合法,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必须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3)程序合法,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的制定过程要有职工民主参与,对劳动者公示是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生效的前提。
13、监督制约措施:同主题一致。
14、《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给予修改完善;
1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6、职代会议题:会议前
(1)成立筹备领导小组;
(2)进行建立职代会制度和召开职代会的宣传工作;
(3)确定职工代表比例,划分选区并进行代表名额分配;
(4)民主选举职工代表,下发《职工代表资格审查表》;
(5)收集代表提案。
17、 预备会
(1)选举主席团5-7人,推荐职代表执行主席;
(2)由筹备领导小组汇报筹备工作,综合职工提案,分类梳理,提出职代会的主要议题和日程的建议;
(3)通过代表资格审查、表决、确定代表;
(4)通过职代会议题和会议程序表决。
18、程序
(1)执行主席核对到会人数,宣布开会并致开幕词;
(2)由厂长(经理)作工作报告;
(3)专题议题;
(4)宣布闭会、进行分组讨论,之后由各小组长将讨论结果向主席团汇报,对提案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5)职工代表发言;
(6)对大会的各项议题或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形成决议;
(7)由到会的上级领导讲话;
(8)宣布大会闭幕。
19、职工代表大会的比例关系是指企业职工中不同群体的代表各自占的比例结构。企业职工是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从不同角度可以区分出不同群体。如,可区分为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群体;可区分为本单位职工与劳动派遣工不同群体。不同群体拥有各自的权利和权益,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权利,讨论与企业共同决定某些利益的机构,所以,职工中的不同利益群体都应该有权参与。特别是在企业的行政经营管理制度系统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技术人员、工人群体,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途径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保障他们的权利得到真正落实,对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比例结构就应当作出规定。
20、《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超过代表总数的20%。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女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女职工在本单位职工所占比例。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中应当有残疾人职工代表。残疾人职工代表比例不得低于残疾人职工在本单位职工中所占比例。从事劳务派遣的企业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使用被派遣劳动者代表列席会议,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
每天进步一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与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