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哪些法律(刑事法律人的进阶阅读书单)



刑事法律人的进阶阅读书单


能说会写善思,这三项技能的基础在于读书,只有掌握的信息量大,才能出口成章,才会写出深刻的东西,才能思考出成果。办案中的纠结、困惑、埋怨大多源于技艺不够精深、思考不足、担当不够。如果你不想仅仅就当个工匠,那就赶紧读书吧。



怎么读?读哪些?


先谈谈如何读刑法学书籍,这也是有讲究的,当然如果本身是刑法学硕士(事实上,实践中刑事司法官中具有法学硕士学位不少,但是真正刑法学专业硕士不是很多,当然这一现状正在改变),那么我在这里所说的,你可以直接略过。但是如果你是法律本科、或者法律硕士、或者其他法学专业硕士、或者非法学专业人士,那么我想这些还是有用的,特别是对实务工作者。





基本方法:


在同步阅读分析判例、案例及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坚持三步走:


  • 第一步先读国内代表传统通说观点的书籍;
  • 第二步引入德、日刑法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的书籍;
  • 第三步有关德日刑法理论的书籍。


“我法之不善者当去之,当去而不去,是为之悖;彼法之善者当取之,当取而不取,是为之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这三步走过程中,阅读和分析判例、案例贯彻始终。这里的判例、案例不仅仅是你所办理的案件,更要仔细研究两高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审判参考案例、报纸媒体热点案例等。司法解释(包括配套的理解与适用)当然也是需要同步研习的,分析其背后的法理,研究其得失利弊,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融会贯通。


三步走的进阶书单如下:




第一步:


1.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高铭暄:《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版。


以上代表中国传统通说观点。了解以往通说是必须的。否则第二步中很多书批判的对象,你会不知道他批判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观点,也无法判断批判的是否客观、妥当。




第二步:


4.张明楷:《刑法学》(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21年8月版。这就是当今中国最畅销的刑法学教科书了,江湖人称“太皇太后”。不读此书,算不得懂刑法。


5.陈兴良:《教义刑法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陈兴良老师的书,学刑法者必读之。


6.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张明楷老师超强的解释能力,在这套书中得到集中体现,何止如此?他教会你如何解释刑法,如何分析法条,如何适用刑法。我读研时有两本书书籍被读得散掉了,批注密密麻麻,纸张散架脱落,其中一本就是此书,还有一本是大谷实的《刑法总论》《刑法各类》。


7.陈兴良:《判例刑法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版。结合案例展开阐述,可读性很强。


8.刘艳红:《刑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本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结合案例,有大量的案例分析,独具一格;二是紧扣司法考试,有很多司法考试的案例和题目穿插其中。


9.陈兴良:《刑法的启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跟《刑法格言的展开》属于同种风格,陈兴良老师的文笔不得不佩服。


10.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这本小书,以法律格言为线索,以轻松的笔调阐述了众多刑法学基础问题,是难得的好书。


11.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商务印书馆2019年1月版。国内第一部掀起刑法学派之争的著作,第一部喊醒立场意识的著作。



12.陈兴良 周光权 车浩 编:《刑法各论精释》(上下册),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年5月版。难得的分则精深之作。


13.张明楷:《诈骗犯罪论》,法律出版社2021年4月版。


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三部曲


14.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侧重理论,大多是张老师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整合而成,文集色彩较浓;


15.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法律出版社2015年6月版。这是周光权老师系统论战行为无价值论的专著,体系性很强,可读性强;


16.李勇:《结果无价值论的实践性展开(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21年2月版。本书结合大量案例,立足司法实践,系统阐述结果无价值论,不仅涉及刑法总论诸多问题,更涉及刑法分则罪名,可读性强,比前两部更容易读,可以先读此部,再读前两部。


形式刑法观与实质刑法观


17.刘艳红:《实质刑法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版。理论性很强的一部专著,全面系统阐述实质刑法观,学术标签之作。


18.邓子滨:《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版。批判性十足的一部专著。

19. 刘艳红:《实质出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实质刑法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大气磅礴,悲天悯人!实务人员转变司法理念必读之作。




第三步:


18.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20年1月版。本书以德国刑法为主,语言通俗易懂。


19.[日]大谷实:《刑法总论》《刑法各论》,黎宏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大谷实行为无价值论者。清华大学法学院黎宏教授的翻译可谓信达雅俱全。


20.[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日本刑法各论》(第二版,新版由其弟子桥爪隆续写更新),王昭武 刘明祥 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西田典之乃结果无价值论者,结合案例紧密,分则研究深入。


21.[日]山口厚:《刑法总论》《刑法各论》(第三版),付立庆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版。山口厚教授结果无价值论者,结合案例紧密,分则研究精细,分则甚至比总则还要厚。


22. [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6版)》,曾文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前田雅英是日本当今结果无价值论的重要代表。此书大量的案例和图表,易读,但是这个版本深度和信息量都降低不少。


23. [日]井田良:《刑法总论的理论构造》,秦一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当今日本重要的行为无价值论代表人物。


24.[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黎宏 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又是清华大学法学院黎宏教授的翻译,读来朗朗上口,佩服之至。


25.如果你能找到这本书,作为德国刑法学的入门,那是不错的选择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经典之作,序言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接下来可以先从我国台湾这个窗口过渡到德国,这样更容易读懂。


26.林东茂:《刑法综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台湾地区的林东茂教授写作的笔调轻松,大家风范,展现出刑法学研究的“悠闲之道”。是了解德国刑法学的一面镜子。



27.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11月版。我国台湾作者,深入了解德国刑法理论的路径。


28.林钰雄:《新刑法总则》,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9.林钰雄:《刑法与刑诉法交错适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林是刑法与刑诉法通吃的,一般人难以企及)。


30.王钢:《德国判例刑法(分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31.江溯:《德国判例刑法(总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与分则配套使用。


32. [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刑法总论教科书》,蔡桂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值得读很多遍的书,通俗易懂。


33.[德]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特色是结合大量案例,通俗易懂。


34. [德]汉斯·海因里希、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35.罗克辛:《德国刑法总论(第1卷)》《德国刑法总论(第2卷)》王世洲 译,法律出版社。两本大部头,经典之作,但翻译较为晦涩。



刑法与刑诉法真的不该是井水不犯河水,刑事一体化的第一步应该是刑法学者懂刑诉法,刑诉法学者懂刑法。


我国整体上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作为实体法的刑法是清一色的大陆法系,但是吊诡的是,作为程序法刑事诉讼法却长期以来被英美法系的学者掌握着立法和理论的话语权,这是不正常的,导致了很多问题,甚至是误导。近年来,似乎有所改观。读刑诉法就一定要既读英美法系更要读大陆法系




基本方法:


第一步读传统刑诉法及证据法的教义学著作;第二步读实务类著作;第三步读域外著作。在关注第三步阅读书籍时一定要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兼顾,不能再完全走英美,你上学时老师如果只教你英美那一套,那就更要注意了!




第一步:国内刑事诉讼学者著述


传统国内诉讼法著作(基本是清一色的英美法系)(如果上学时已经读过就直接略过)。这一步是打基础的。


1.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第七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版(代表传统通说的观点,就是教材啦,已经用这个教材的略过)。


2.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修订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


3.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20年7月版。


4. 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关注实践已经显现。


5. 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龙宗智教授的经典著作,曾有实践经历,自称跳跃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其观点易受实务界接受。


6. 陈一云 王清新 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这本书很久远了,虽然很多观点已经过时,但仍是经典,代表传统通说观点。


7. 陈光中 主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陈光中教授书中的很多观点代表官方观点。


8. 樊崇义 主编:《证据法学》(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17年6月版。

刑事法律法规大全


9. 陈瑞华:《刑事证据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0.刘品新:《电子证据法》,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版。这是一部关于电子证据的专著,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这本书太重要了。




第二步:刑事实务工作者参考读物


实务者必读、必用。在前面一步的基础上,就更能透彻理解,两高这些观点背后的法理基础,做到融会贯通。

11.李勇:《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22年,对于办案来说,太实用了,第一版竟六次印刷;对于研究来说展示了实务的需求和不一样的研究角度,结构体系别具一格。


12.戴长林等:《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适用》第二版,法律出版社。关于非法证据问题,这是最权威也是说理非常透彻的实务佳作,澄清了很多误区。这个书我推荐给很多人,搞刑事实务工作的法律人必读之。


13.王爱立、雷建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解与 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8年版


14.李少平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年版。




第三步:域外的刑事诉讼法读物


对这块需要特别提醒两点:


一是一定不能只读英美法系的,要同时读大陆法系。读了大陆法系的才会发现,为什么很多问题混乱难解,你才会发现为什么读到大陆法系的很多内容作为实务工作者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才会发现我们跟他们“一样一样的”。


二是尽量不要读国内学者编写的所谓的“外国刑事诉讼法”,冠之这么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就是美国刑事诉讼法,而且很多内容经过他们的裁剪,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裁剪,误导太多。

能看原著当然最好,如果不能看原著就看翻译的著作。总之,尽量不要看经过他们裁剪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


1.王进喜 等《美国联邦证据规则条解》,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 [美]詹姆士.Q.惠特曼 :《合理怀疑的起源——刑事审判的神学根基》,侣化强、李伟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特别推荐:读了这本你才会知道合理怀疑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与我们的差别也没有那么大。


3.[英]威廉·特文宁:《证据理论:从边沁到威格摩尔》,吴洪淇、杜国栋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威廉·特文宁是位被誉为“证据法的毛泽东”的人,这本书深入梳理了英美证据法的理性主义传统,从英美证据法的两座高峰边沁和威格摩尔作为研究对象,精彩纷呈,让人爱不释手。


4.[英]威廉·特文宁:《反思证据:开拓性论著》(第二版),吴洪淇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


5.[美]特伦斯·安德森、特文宁 等:《证据分析》(第二版),张保生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6.[美]约翰·W·斯特龙 主编:《麦考密克论证据》,汤维建 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约翰·W·斯特龙教授这本书中关于如何询问和交叉询问的一节,不用多说,值得好好读。


7.[美]安吉娜·J·戴维斯:《专横的正义:美国检察官的权力》,李昌林、陈川陵 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0月版。非常精彩的一本书,澄清了国内很多学者关于一些美国刑事诉讼的误导。


8.[美]米尔建·R·达玛斯卡:《漂移的证据法》, 李学军 等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特别推荐这本,特别推荐、特别推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作者是前南斯拉夫人,因为那场众所周知的战争,他辗转来到美国。这样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同时精通大陆法系证据和英美法系证据法,独树一帜。


“漂移”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法的研究。尽管两大法系在很多问题上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传统根本性差异依然存在。达玛斯卡对两大法系证据法的比较研究,让人拍案叫绝!


9.[德]克劳斯·罗克新:《刑事诉讼法》,吴丽琪 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在德国刑诉法译著如此匮乏的中国,这本书非常难得,值得你把它读散架喽。此罗科信就是彼刑法的那个罗克辛,刑法和刑诉法通吃的大家,这个翻译通俗易懂。


10.[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也是难得的德国翻译著作,魏根特同样是刑法和刑诉法通吃的大家。


11.[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程序法原理》,江溯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年版。


12.[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第七版),张凌、于秀峰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版。日本刑诉法是战后在美国占领军主导下制定的,初期当然以美国为蓝本,但战后刑法沿用的是日本的旧刑法,是以大陆法系为蓝本的,这样就面临着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在两大法系间的裂解,好在日本研究刑法的也研究刑诉法,比如大师平野龙一对刑诉法的贡献不逊于对刑法的贡献,最终日本走上了一种混合主义的路线,当然这种路线也面临重重问题。田口守一这本著作也呈现出这种混合主义的色彩。


13..[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王兆鹏:《美国刑事诉讼法》,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版。




第四步:中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及证据法类读物


下面重点推荐代表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及证据法。国内的翻译德国的刑事诉讼法著作太少,还得走我国台湾地区绕道。


13.施鹏鹏:《跨时代的智者——密特麦尔证据法学思想述评》,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5期。(密特麦尔德国证据法大师)。推荐书目怎么会出现论文呢?但是这篇论文一定要看,读完之后才会发现我们的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条路上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这篇文章中施鹏鹏大声疾呼:“中国的证据法学研究应走出‘英美法中心’的陷阱,走向更契合本国诉讼文化的‘欧陆’证据法学。”


14.陈朴生:《刑事证据法》,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版;陈朴生:《刑事诉讼实务》,台湾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2年版;李学灯:《证据法比较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林山田:《刑事程序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1998年版。以上都是很老很老的,能找到就了解一下吧,找不到的话直接从林钰雄的开始。


15.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6.林钰雄:《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7.林钰雄:《刑事证据与刑事干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版。


18.林钰雄:《严格证明与刑事证据》,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版。


特别推荐、特别推荐、特别推荐以上四部林钰雄的著作,以上读完会让你立马上一个层次,对德国刑事诉讼法学会有一个较深入的认知。林教授这是一位同时精通刑法和刑诉法的学者。


19.张丽卿:《刑事诉讼法——理论与运用》,台湾地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


20.张丽卿:《刑事诉讼制度与刑事证据》,中国检察出版社2016年9月版版。张丽卿也是我国台湾地区同时精通刑法和刑诉法的学者。


作者:李勇,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来源:法律出版社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代表法图索骥观点或立场,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处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