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作业违法吗?(教师如何布置作业?教育部提出十条要求,有一条最具有指导作用)

导语:“双减”来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布置作业前,需要想想教育部的“十条要求”,按照十条要求设计和布置作业。

否则,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超量,或者质量不高,很可能会违反要求,也很可能还会因“作业设计质量不高”而被学校批评。


作业

01

“双减”之前,不少地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按照课时所学内容,让学生写练习册。

这练习册不是教师让学生购买的,而是学校根据年级组学科备课组的通过优选推荐,统一由学校购买,一般是一门学科配发一本练习册。

这种练习册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且配有标准答案。比如,某某教育出版社2021语文配套综合练习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这种练习册,是由义务教育教科书某某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编的,出版前需要某某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审定通过,而且还有审定序号。

02

此外,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以及计算题,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

常见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法等学科的概念练习,以及汉语字词古诗文练习、英语单词练习句式练习等。

一般来说,学习某一门学科知识,学生如果搞不清基本概念,就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就会缺乏知识结构。

这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系统联想能力的发展,当然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如果学生不能认读学过的汉语字词,记不住学过的古诗文,尤其是记不住学过的古诗文里的名句,那就等于没有积累,考试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03

寒假期间,有的地方的义务教育学校给教师布置了“作业设计(校本)作业”的寒假作业。

设计作业,优化作业设计,这是广大教师最熟悉不过的工作。但在寒假期间,有教师称,面对“双减作业设计”感到有些难。

老师布置作业违法吗

我问过有的老师,为什么感到难,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尤其是觉得在“量化”方面不好把握。

04

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也许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可能不只是某一个学校的教师觉得设计和布置作业难。

我觉得,要改变“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难的问题,需要教师了解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十条要求”。

比如,前五条要求是: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后五条是: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校外培训作业,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纳入督导考核评价。

06

了解了教育部的“十条要求”,教师就需要想一想,哪一条对教师设计作业来说最重要,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

我觉得,前五条中的“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这一条中,教务部明确要求:

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这一条实际上是对教师设计作业的指导性意见。一是要求教师自主设计作业;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情设计作业;三是要求教师精选内容,要控制好作业量;四是要求教师阅读课程标准。

结束语:说到底,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要学习不少课程,各学科教师只有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具体到课时内容,了解学生差异,学习效果,充分研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再结合“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才能更好地化解设计作业难的问题。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