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因此,本报对《传染病防治法》中的部分要点进行了解析。
一、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一类?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为什么对新冠肺炎采取“乙类管理、甲类防控”?之所以将新冠肺炎未规定为甲类传染病,系因其并未达到鼠疫、霍乱两种疾病的高致死率,但因其具备如下特征:人际传播、无特效药、危害较大,故应按照甲类防控措施,保证其在可控范围内。
三、对拒绝或者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如何处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四、对妨碍新冠肺炎防控,不服从、不配合或者拒绝执行有关政府决定、命令或者措施等行为,有哪些法律责任?《刑法》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五、《传染病防治法》中,公民在疫情防控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哪些?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任何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遵纪守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做好科学居家隔离,共同努力,疫情终将过去,春天终将来临。
视频请点击 :《长春市抗击疫情微课堂》之《居家隔离篇》
那么科学的居家隔离有哪些内容呢?
第一步、接到隔离通知后,要准备:体温计、纸巾、N95口罩、一次性手套、含氯消毒剂(三种规格:250mg/L~500mg/L、500mg/L~1000mg/L、2000mg/L)、手消毒凝胶或消毒湿巾、带盖的垃圾桶、抹布、小喷壶、烧水壶、体温记录本、笔等。特别提示:患有基础病的隔离者,须带足必备药品,按时服用。
第二步、隔离场所的选择和布置。最好能单独居住,有窗、通风、无空调房间为首选;如与家人共同居住,则尽量做到单独房间居住,使用独立卫生间或错时如厕;隔离室门口放桌凳,确保无接触传递。
第三步、居家隔离期间每天坚持“三勤”一“谢绝”。
与家人接触戴口罩、相距一米以上;谢绝一切探访,不得外出。若出现紧急情况,须向网格长报告,在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戴好N95才能出门呦。
勤观测,要上报,早晚一次很重要——每天早、晚监测体温,以及健康状况,信息及时反馈。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第一时间上报。
勤洗手,不可少,接触食物、饭前便后、戴口罩前后、双手捂口鼻咳嗽打喷嚏,要手消毒。
勤消毒,环境好,生活用品、生活环境、生活垃圾及污染物,确保足够的消毒时间和消毒次数。餐具要用250mg/L~500mg/L消毒液剂浸泡15分钟,或者煮沸15分钟、贴身衣服、毛巾要用250mg/L~500mg/L消毒液剂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15分钟;接触过的门把手、电话机、开关要用250mg/L~500mg/L擦拭、坐便器要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静置30分钟;生活垃圾,如口罩、纸巾、一次性手套等要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的酒精喷洒消毒;被唾液、痰液污染的物品要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75%的酒精擦拭 ,静置30分钟后擦净再用。
特别提示:使用酒精消毒时,远离明火和电源,不要直接喷洒在衣物表面。
更详细的居家隔离内容,您可以上网找《新冠肺炎疫情隔离医学观察指南》仔细阅读。
有一种保护叫距离,有一种孤独叫深爱 。一起努力,共同抗疫,相信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复往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