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条文(土地被征收后,我对补偿不满意怎么办?如何合法调整补偿款?)

土地被征收后,我对补偿不满意怎么办?(一) 应对措施

对补偿不满建议依照以下顺序维权,避免采取过激方式(如殴打征地人员或施工人员,这样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损人不利己)。
1.申请听证
在你被告知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后
5日内,你可以向当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征地相关部门申请听证,若是超过了这个时间,并且你已经在《征地补偿协议》上签过字的话,证明你已经同意了补偿方案,一般来说你是不可以反悔的,除非你有证据证明该补偿标准低于法律规定。

2.协调解决
你可以向当地的县政府申请协调补偿方案,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政府(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裁决,一般来说协调不成当地的县政府会把纠纷移交给批准征地的政府进行裁决,但也不排除让你自己去申请裁决的情况,具体情况需要你进行积极跟进。

3.申请复议
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裁决结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提起诉讼
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复议决定的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注意: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不服征地补偿标准或方案的,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应以协调解决为主,申请行政复议为前提,未经复议提起诉讼,法院不会受理。

5.相关文书范本
在准备相关文书的同时也要注意准备证据材料,文书与证据材料一起提交给相关部门。

听证申请书

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

听证申请书

申请人:,(男/女),年月日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业),住,联系方式:。

请求事项:
申请人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告的号征地补偿及安置方案有异议,现向贵局申请听证,以便申辩理由,澄清事实。

事实与理由:
贵局于年月在我村公告了征地通知及征地、安置补偿方案,政府征地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此我们表示大力支持,但是安置补偿标准中对于土地补偿费的规定是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5倍,该标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8条中关于土地补偿费标准为“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的规定,明显低于法定标准,且安置方案并未提及拆除被征收土地上房屋的情况下对于村民的具体安置方式。

现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向贵局申请听证。

  此致
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局


申请人(签名):
2022年05月13日

行政复议申请书

行政复议申请书


申请人:,(男/女),年月日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业),住,联系方式:。

被告:,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写明职务),联系方式:。

因申请人不服作出的,特向贵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申请事项:
申请人认为人民政府作出的号关于村征地补偿及安置方案的裁决决定有错误,现向贵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望纠正人民政府的错误行为,并对征收补偿一事作出正确处理。

事实与理由:
人民政府于年月日在我村公告了征地通知及征地、安置补偿方案,政府征地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此我们表示大力支持,但是安置补偿标准中对于土地补偿费的规定明显低于法定标准,且安置方案并未提及拆除被征收土地上房屋的情况下对于村民的具体安置方式,为此申请人积极与村集体(或村委会)联系,并于当地政府沟通解决该问题,本以为政府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谁知在年月日该政府作出了“征收方案符合法律规定,各方当事人应遵照执行”的行政裁决,这是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 的行为。

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向贵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相信贵政府一定会对人民政府的强拆行为作出公正处理,妥善解决村民安置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此致
人民政府


申请人(签名):
2022年05月13日

(二) 证据收集

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规定,在采取上述措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相关证据的收集:
1.补偿标准低于法律规定的证据(如公布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相关的法律标准条文等);
2.与当地政府积极协商的证据(如政府出具的书面回复、与政府工作人员的语音通话记录等)。

(三) 法定的补偿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8条的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四) 注意事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偿标准有所不同,建议你到当地的政府网站上查询当地的《土地管理条例》具体的补偿标准,如云南省可以查询《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注:上述文字等表述,参照相关法律法规与法律服务网等信息整合、搬运、整理所得,因整个过程系作者严密审核发布可能会标注原创。若涉及部分侵权,请私信。在核实完毕后作者将第一时间删除,作者的目的在于为公众公益普法,提高法律意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