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国萨克塞华曼巨石为何如此密接?隐藏的图像更让人匪夷所思
印加帝国“萨克塞华曼”的巨石,为何如此密接?
萨克塞华曼(Sacsayhuaman),是一座宏伟的巨石堡垒,
位于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西北方,海拔3701米。
这里的巨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却十分精确的嵌合在一起……
(橙色,为印加帝国的版图)
【祭祀中心】
萨克塞曼华,始建于1471年(明宪宗,成化七年),历经50余年完成。
这里是祭祀中心,也是坚强的堡垒;
锯齿形的巨石墙,当敌军攀爬石墙时,防卫者可从侧面攻击。
(萨克塞曼华平面图。
1,为圆形塔;2、3为矩形塔)
(圆形塔遗址)
【俯瞰首都】
萨克塞华曼的含义是『山鹰』。
黄色区域为古库斯科城,形状像一只美洲狮,
萨克塞华曼(红箭头处)位于美洲狮的头部,可俯瞰库斯科城。
【谜】
萨克塞曼华距离采石场约20公里。
印加人不懂轮子和滑轮的概念,也没有马和驴,
这些巨石是怎么切割?怎么运送?又怎么一块块放上去?
至今还是个谜。
1950年,库斯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许多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颓然倒塌,
而此堡垒却依旧雄视四方,可见石块堆放之稳固。
【只剩五分之一】
萨克塞华曼,也是当年印加人抵抗西班牙人的重要据点。
印加帝国被西班牙人征服后,这里遭到极大的破坏,
大部分的石块被搬去库斯科城内修建教堂。
目前,只能看到原址的五分之一。
(中央,为萨克塞华曼最大的石块)
(石墙上,当地动物的图像。上图,为羊驼;下图,为美洲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