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也浪漫(浪漫过年|@适婚青年,这份《春节催婚回怼指南》请查收)


【网络中国节·春节】

春节即将到来,在大城市工作的Peter、Lily又将回到村里,做回那个朴实的未婚青年强子和小丽。

除了团聚的开心,萦绕在如强子和小丽们心里的,还有对于催婚的烦躁。有对象没?啥时候结婚?啥时候生娃?没有一位适龄青年过年回家能逃过这样的灵魂三连击。被催婚后引起的不适,还带来诸如头痛,莫名的焦躁不安、易怒、一言不合就发飙等症状。

如果说小时候有烟花和压岁钱春节就很完美,那作为适婚青年,不被催婚、内心平静的春节就是一种幸福。但拥有边界感的亲戚、乡邻算是少有,一年又一年被催后,总想找一个一劳永逸的礼貌回怼方式,终结这个他人看似关心却充满冒犯的问题。今天是情人节,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这份《春节催婚回怼指南,建议您打开收藏!


春节催婚回怼指南

为何长辈如此热衷催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观念的日渐开放,我国人均结婚年龄逐渐升高。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愿意过早迈入婚姻殿堂,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家中父母亲戚对于孩子婚姻的焦虑。“父母亲戚觉得你可怜”成了众多年轻男女哭笑不得被催婚逼婚的理由。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直是“先成家,后立业”,但是时代的改变使得年轻人独立的个人意识增强,不再愿意过早地将自己与其他人捆绑在一起,“单身主义”也逐渐开始盛行。然而由于年龄差距和生活环境差异,老一辈的父母亲戚并不能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在他们心中,不找对象就等于孤独终老,只有循规蹈矩结婚生子才是正道。如此便滋生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导致许多年轻人为了避免被催婚逼婚选择过年不回家。


催婚

日剧《还是不能结婚的男人》截图

攀比与从众心理也是催婚的重要原因。人到中老年就热衷于将子女与孙子孙女拿出来“炫耀”一番,在同事同学和亲戚的几重“夹击”下,父母催婚的心思只会越来越热切,让年轻人苦不堪言。

去旅游、不走心相亲、就地过年

面对催婚他们这样自救

林新今年33岁,在成都一家文化公司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加,她对春节的态度也从过往的“开心”变成了“恐惧”。“小时候过年是最期待的事情,压岁钱可以自由支配,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跟小伙伴一起放炮,记忆中都是快乐”。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跨过30岁,父母亲戚关于催婚的声音越来越大,她的回应也从“又不是早结婚就等于幸福”到“不要再逼我了”。2018年春节,不想再回家面对各种声音的林新,跟朋友定好了去越南的机票,在旅行中寻找清净。而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春节,林新只能选择回家,她说,“还没想好怎么面对亲戚和拷问,内心很焦虑”。

跟林新的焦虑比,李程名的逃避显得游刃有余一些,“春节期间相亲宛若一周7天乐,每天都会被安排。”30岁的他从事媒体行业,相亲已是“家常便饭”。他表示,出于对父母的尊重会同意相亲,但目前仍不想结婚。“生活到处充满新鲜感,自由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不希望被束缚。”


日剧《还是不能结婚的男人》截图

小谷早已预定了春节假期上海往返哈尔滨的机票。近期国内各地陆续出现疫情,国务院倡导大家就地过年,让她迟迟未做决定。“其实想想,不回去也挺好。有个正当的理由不用去面对那些’世纪难题’了。”小谷说,在家里过年少不了要和亲戚聚会,而此时亲戚们的盘问堪比“公开处刑”,“每个人都跑过来问你对象、结婚、工作这些自己都想不明白的事儿,也是种烦恼。”

请收下这份《春节催婚回怼指南》

今天是情人节,不知道对于适婚青年的你来说,是否是双重暴击?既然催婚的伤害力这么大,这份《春节催婚回怼指南》请收好!


日剧《还是不能结婚的男人》截图

初级回怼:自信法

想完美应对亲戚朋友拷问,你要有自信、有实力,在心理上战胜敌人。如果你的事业很成功,钱挣得也超多,人的状态又很好,想必亲戚想“喷”你也是无从下口。

中级回怼:主动出击法

先发才能制人,如果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抢占先机,那么你基本上就赢了一半了。

当亲戚长辈聚会,在空气中嗅到即将被催婚的危险气息时,就势必要开启“战斗”模式,主动出击。当然你的话题一定要能戳中七大姑八大姨的敏感点,比如

“阿姨,快坐下,您孩子在哪买的房?多少钱一平方米啊?”

“叔叔,喝口水,你孩子在哪工作?年终奖多吗?”


日剧《还是不能结婚的男人》截图

高级回怼:卖惨坦白法

其实,很多人还没有结婚,并非不愿意,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有时候对外美其名曰结婚对象要慎重选择,也不过是一种对于对于未来生活的挽尊罢了。当实在被问到无路可退的时候,不如就坦白一次,“是啊,我喜欢的不喜欢我,可能这辈子真的结不了婚的吧”。每当这么一说,亲戚们反而会来安慰你,“结婚其实也没那么重要,一定要保持好心态啊,咱不着急。”这个时候虽然赤裸,但好歹终于可以暗自松一口气了。


日剧《还是不能结婚的男人》截图

而对于那些不太关心自己的问候,也可以这样调侃一下,“我现在负债了几万,没还清之前没办法结婚,你能借我钱吗?”必定一剑封喉!


金士杰《剩者为王》中的独白一度刷爆朋友圈,让无数被催婚的青年们心有戚戚焉。

“催婚”虽然并不是正确的做法,但是作为父母爱子心切也未尝不可以理解。只是在催婚大氛围下,父母和子女都很难静下心来聆听对方的真实想法,一味的“催婚”只会激起更强的逆反心理,导致本该团圆的春节最后不欢而散。

作为子女,面对“催婚”不能选择一味的逃避和抗拒,试着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催婚”只是家人担心和关心的一种方式,你仍然可以保留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封面新闻综合 周琴 资料据红网、东方网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