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得拉巴位于印度中南部,是印度第六大城市,特伦甘地邦的首府。在印度境内,现在的海得拉巴只是一个城市的名字,不过在历史上,海得拉巴指的是印度中南部的海得拉巴土邦。
土邦指的是印度土著王公的封建领地,每个土邦都有自己的王公。在土邦内部,王公相当于君主,拥有统治权,实行世袭制,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上,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各个地区都由土邦王公管辖,互不隶属。
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后,虽然建立了统一的英属印度,但也只是通过武力,将众多土邦整合在了英国的旗帜下,并没有废除土邦制度。
在英国统治时期,英属印度内部仍然存在众多土邦,根据英国统计,当时大约存在六百个土邦,各个土邦都有自己的世袭王公。不过根据英国规定,这些土邦王公只有自治权,少数王公拥有自己的军队,而外交权则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中。
在众多土邦之中,海得拉巴土邦是少数拥有军队的土邦。海得拉巴土邦是英属印度内部最大的土邦,总面积达到了21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两千万。由于实力比较强,海得拉巴土邦王公的自治权也比较大,不仅拥有自己的军队,还有自己的货币、造币厂、铁路和邮政局。
不过海得拉巴王公仍然对英国非常顺从,恭恭敬敬地接受英属印度总督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换取英国对其统治的支持。
依靠英国人的支持,海得拉巴王公非常富有,海得拉巴最后一任王公名叫米尔·奥斯曼·阿里汗。此人是当时英属印度的首富,不仅拥有大量黄金,还收藏了许多珠宝。据说,把他所有的珠宝串起来,甚至可以绕英国伦敦的皮卡迪利广场一圈。但1947年,英属印度总督提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让海得拉巴王公阿里汗产生了危机感,一贯顺从的阿里汗,甚至破天荒的向英国人表示了反对。
海得拉巴王公的所作所为,也很好理解。印巴分治方案要把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各个土邦有权自主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但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决定不再允许土邦的存在,因此海得拉巴王公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权,不愿接受蒙巴顿方案。
阿里汗的反对,没有起到任何作用,1947年印巴分治方案顺利实施,大部分土邦分别加入了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土邦王公们随即失去了自治权。海得拉巴土邦由于实力较强,阿里汗不愿意顺从,甚至发出了公告,声称在英国丧失对土邦的最高统治权后,海得拉巴有权保持独立地位。
海得拉巴的独立计划并没有得到英国的支持,眼看独立无望,海得拉巴王公阿里汗提出了加入巴基斯坦的主张。这是因为阿里汗信仰伊斯兰教,在无法独立的情况下,他自然更愿意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那么海得拉巴王公提出加入巴基斯坦后,印度如何应对呢?
海得拉巴土邦位于印度中南部,总面积达到了21万平方公里,如果加入巴基斯坦,将成为巴基斯坦的飞地,这让印度如坐针毡。为了防止海得拉巴加入巴基斯坦,印度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第一,封锁边境。海得拉巴位于印度南部,在周边土邦加入印度的情况下,海得拉巴实际上已经被印度包围,为了防止巴基斯坦支援海得拉巴,印度封锁了边境,加强了边境的军力。
第二,挑起海得拉巴内部起义。海得拉巴土邦是一个特殊的土邦,王公阿里汗信仰伊斯兰教,而大部分海得拉巴人信仰印度教。因此很多海得拉巴人不愿加入巴基斯坦,更希望加入印度,在印度支持下,1948年,海得拉巴发生了大起义,导致海得拉巴局势一片混乱。
第三,出兵吞并。在海得拉巴陷入混乱的情况下,印度于1948年9月13日,派兵进入了海得拉巴,面对印度的军力,海得拉巴无力反抗,印度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控制了海得拉巴全境。就这样,印度采用武力吞并了海得拉巴,使其成为了印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