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共享单车」在大陆盛行的事情。由于我最近也正在注意这个事情,因此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2016 年 12 月 22 日,我从深圳返回台北。在这之前,深圳就一如既往,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在街上唯一看得到的租用单车,就是由政府提供的,设置有固定的停车和上锁装置,旁边有个缴费计费的设备,类似台北的 Ubike。
这种政府经营的租用单车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必须从定点到定点、而且停车点也不是很普及,所以对使用者不是很方便。
随手用、随手停的共享单车2017 年 1 月 6 日,我再次回到深圳,突然发现满街到处都是色彩缤纷的共享单车,分属不同的公司品牌;这些单车随处乱停,公车站、地铁出入口、办公楼、甚至风景区和一些住宅区旁的街道,都成了停车场,使用者随手一停就离开了。
这对使用者来说非常方便,随手一扫单车上的二维条码,就可以取用车子;可以骑去任何地方,到达以后随处一停就可以离开了。虽然收费是依照使用时间来来计费,但由于竞争激烈,所以价格非常便宜。
台湾报纸的报道是这样描述的:
短短几个月时间,大陆的「共享单车」市场形成诸侯争霸的格局:橙色摩拜单车、蓝色小鸣单车、绿色优拜单车,黄色的 ofo,各种色彩亮丽的共享单车出现在大陆各大城市,且竞争愈演愈烈。快兔预计 2017 年完成 100 万辆的投放;优拜宣称未来 1 年内投放 280 万辆车;小鸣单车预计 2017 年投放 400 万辆。
据「2016 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称,当年大陆单车租赁市场规模达 0.54 亿元,用户达 425.16 万人,预计 2019 年市场规模将上升至 1.63 亿元,用户将达 1026.15 万人。
有些热门的地点,也可以看到单车摆放得整整齐齐,显然是有人在维修照顾和整理。
令我吃惊的是,离开才短短半个月,这些不计其数的单车就已经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都出现了;对使用者来说,又便宜又方便,但是对于市容来讲,就是一种破坏。
大陆的城管是非常有名的,对于随处摆设的摊贩取缔不遗余力,甚至暴力相向,给老百姓留下了非常坏的印象;但城管似乎对这些随处乱停的单车视而不见。
对于这个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的共享单车,我有两点思考:
这个现象证明,在大陆,只要是「政府没有说不能做」的事,只要不牵涉政治和意识形态都可以做;而台湾正好相反,只要是「政府没有说可以做」的事情,都不能做。
政府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提供发展平台,还是管理人民,管控企业的经营范围?
政策改变永远跟不上科技进步的角度;因此政府尝试着去管控企业的经营活动,只会扼止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而这些都是政府没有办法理解、法律不会事先规范的。
这些新的高科技经营模式,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就像是前面提到的「共享单车」,在没有管理法令出来之前,势必会破坏市容;然而,它却解决了市民在交通上「最后一里路」的问题。
历史的反覆,对于我们小老百姓来说,只能做个无助的旁观者。
题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骑单车的少年。
简体字版编辑:思思 @ 深圳湾
繁体字版首发:Rocket Cafe
● ● ●
- 程天纵(Terry)的专栏文章 -
谈「创二代」:从守成、布局、到放手改革
就业玩「长板」,而创业玩的是「短板」,谈一个创始团队成员该有怎样的「气质」
MBO、TQM、KPI、BSC 等这些大公司用的管理方法,对于新创公司有何借鉴
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客户的满意度最终都取决于快乐的员工
肥了员工、瘦了公司?谈国营企业经理人的专业因素
资产、成本与效率间的权衡,跨国企业的想法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职位越高的人,越加的「模棱两可」?
改变人心──领导力的最高境界
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回应技巧——讲述两个管理小故事
你听到的真话越来越少,听不到真话的组织是不会成长的
在践行「管理」与「领导」的过程中,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储备领导人才」与「成为领导者」的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系深圳湾编辑创作发布,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湾,并标明网站地址 shenzhenware.com
转载、约稿、投稿、团队报道请联系微信公众号:shenzhenware(回复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