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救小儿翻译(苏东坡的药方)

百姓相信一句俗话:“秀才改大夫,快刀切豆腐。”意思是说儒家经典跟中医理论彼此相通,儒生学起医来容易上手,而还有另一句俗话:“医者易也。”意思是中医就像《易经》一样难以捉摸,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乱开药方。


苏东坡记住了前一句话,却忽略了后一句话。和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一样,苏东坡博览群书,尤其爱读医书,《脉书》、《引书》、《内经》、《素问》等无所不读,又无所不精,记了一肚子药方,谈起医理来比最高明的医生都精通。

因此,东坡很自信。他生病一般不找大夫,自己提笔开个药方,让童子到药店里照方抓药就是。头痛发热、打喷嚏流鼻涕的常见病,还都让他给治好了。因此,东坡更自信。

66岁那年,东坡渡江去仪征,时方酷暑,中了热毒,于是他又给自己开了个药方: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煮之,渴则啜之。旁边一朋友是个大夫,劝他不宜多用补药。东坡当即引经据典,把对方驳了个哑口无言,论医理,大夫怎么说得过学富五车的苏学士呢?

东坡服了自己开的药之后,精神果然大好。又过了两天,腹部却开始发胀,牙龈开始出血,热毒反倒加重了。他检查了一遍方子,觉得完全符合自己的医学理论,就继续服药,服药前还对朋友说:“三物可谓在宥矣,此而不愈,在天也!”(陆以湉《冷庐医话》)意思是说,这三味药没错,如果吃了还不好,那就是老天在找麻烦。或许就是老天在找他的麻烦,几天之后,东坡果然因热毒而死。但事实上,东坡之死,在于他给自己开错了方子。

东坡开错方子可不是一回两回了。他被贬黄州之时,黄州正闹一种流行病,只要被传染上,就会眼睛发红,喉咙发干,上吐下泻,浑身打摆子。并且该病传播速度奇快无比,危险性不亚于前几年的SARS。当地本有名医,却挡不住病毒传播的迅猛势头,就在这危急关头,有个外地人找到东坡,献奇方,且经临床检验后效果不错。东坡大喜,照方制药,大量散发,很快流行病得到控制,黄州人民得救了。这个方子也被东坡现学现卖,成了他行医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这个方子叫“圣散子”,东坡耳闻目睹了该方子的神奇功效,坚信它能防治各类时疫,有病治病,没病也起保健作用,于是“平旦于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即时气不入其门”,“平居无疾,能空腹一服,则饮食倍常,百疾不生”,并称赞道:“真济世之具,家之宝也。”(《东坡全集》卷三十四)

叶梦

从此东坡给人开药方,“圣散子”就成主打了。比如,永嘉发时疫,东坡就向永嘉人民推荐“圣散子”;京师防感冒,东坡就向首都人民推荐“圣散子”。但是没有哪味药可以包治百病,“圣散子”再有效,也只能对付黄州那场流行病,哪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呢?但东坡固执己见,他迷信自己的方子,名气又太大,别人又迷信他,于是乎,许多朋友吃错了药,丢了小命,永嘉人民“被害者不可胜数”(陈无择《三因方》)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叶梦得《避暑录话》)。

东坡喜欢开药方,这不是坏事,但他以为自已的方子能包治百病,不知变通,不仅会延误病情,还贻害无穷。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